见证崛起
2011-02-05周励赵良峰
◎文/特派内蒙古记者 周励 赵良峰
十年西部大开发,一个民族自治区崛起在了中国北疆,她被经济界誉为“奇迹”。她,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与8个省区交接,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区位重要。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内蒙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过10年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实现了由后列到中列的重大跨越。
数据显示,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初,2000年内蒙古生产总值为539.12亿元,居各省区市第24位,之后一路狂飙。2010年生产总值为1.165万亿元,年均增长17.6%,进入全国前列。以占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7%的经济总量和4.3%的经济增量,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连续8年增速第一的奇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129元增加到15849元,年均实际增长1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38元增加到4938元,年均实际增长7.3%。这一奇迹被经济界称为“内蒙古现象”。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10年来,内蒙古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公路、铁路、机场、水利、通信等大项目,发展条件不断改善。连接自治区东西部的电力、公路、铁路3大通道基本建成。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42.2%提高到2010年的68.4%。
十年来,公路方面,建成了连接东西部的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和乌海至北京的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2176公里。铁路方面,启动了连接东西部的铁路运输通道,新增铁路里程2195公里。电网方面,建成500千伏输变电线路5968公里,初步形成了西起乌海、东至锡林浩特的500千伏主网架。
特色优势产业较快增长
乳香飘逸,钢花四溅。十年来,内蒙古乳品行业快速发展,牛奶产量由79.2万吨增加到903.1万吨,年均增长31%,伊利、蒙牛两家龙头企业稳居国内同行业的前两位。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产量由7247万吨增加到6亿吨,年均增长26.5%;电力装机容量由900万千瓦增加到5400万千瓦,年均增长22%;已形成煤制油生产能力124万吨,2009年甲醇产量达到157.4万吨。钢铁有色基地建设得到加强,钢产量从423.6万吨增加到1262万吨,年均增长13%;铝产量从14.6万吨增加到128万吨,年均增长27.3%。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已经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年均增长28.63%,2010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732.70亿元。
“畜牧业区”变身“天下粮仓”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人们对内蒙古的美丽印象。作为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的牲畜总头数已连续5年超过1亿头,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稳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内蒙古还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区,是全国五大粮食调出省区之一。
为了改变缺粮状况,十年来,内蒙古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使内蒙古摆脱了缺粮的困境。如今,内蒙古已从“吃粮靠返销”的大区发展为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
目前,内蒙古的可利用耕地面积为549.1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0.24公顷,居全国第一。富饶而美丽的河套、土默川、辽河和松嫩平原有着“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
目前,内蒙古的粮食总产量在全国排名第十一位。作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确定的粮食增产省区之一,内蒙古为继续提高粮食产量,今年启动了百亿斤商品粮增产工程。内蒙古将选择水土资源好的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以及河套、土默川平原农业灌溉区,集中连片地强化旱地改水地、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以打造产粮多、单产高的粮食增产核心区。
领跑全国的绿色能源“引擎”
驾车行驶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不时有一排排乳白色的“大风车”映入眼帘,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这仅仅是内蒙古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富油有气,遍地是煤”的内蒙古,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也极为丰富。发展一个产业,构筑一个集群。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的壮大带动了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内蒙古已有风机整机和部件制造企业26家,年整机设计产能达600万千瓦。
内蒙古还规划了硅材料生产、研发等5个产业化基地,其中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单晶硅项目均已投产,另有一批硅材料生产项目即将建成,相关下游产品的生产项目也在加紧实施。
筑起北疆绿色屏障
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形成了“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发展路径,禁牧、休牧、轮牧、草场围栏到户等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千百年来赶着牛羊逐水草的牧民,成为绿色的守护者和营造者。
内蒙古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巴音温都尔等五大沙漠和几个大的沙地,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较为集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近年来在黄河上中游、京津周边、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大兴安岭和阿拉善等重点区域,实施了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七项重点工程。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建设区。
经过10年治理,内蒙古基本形成了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生态屏障以及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约400公里、宽1-10公里的防护林体系,为华北筑起了绿色屏障。
10年来,内蒙古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70多亿元,全区草原面积建设总规模达到7458万亩,林业生态建设面积达到1.3亿亩,2.4亿亩风沙危害地和1.5亿亩水土流失地得到初步治理,生态环境出现了整体遏制、局部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又提出,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上与更强的对手竞争”,要“跳出西部,瞄住东部沿海地区谋发展”,一个更高的标尺竖立在内蒙古干部群众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