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2在太康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2011-02-03闫俊刚
陈 睿 闫俊刚
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是中国地震局在5.12汶川地震后推出的一条公益热线。热线电话构架起地震部门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通过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地震部门更及时、更便捷地向社会公众提供防震减灾咨询;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公众普及防震避震常识,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更客观、更直接地收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地震后更快速、更准确地发布地震消息,接受灾情报告,快速了解灾情规模和范围,及时稳定社会秩序。
1 基本情况
2010年10月24日16时58分,河南省太康县发生Ms4.7级地震,我局根据《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立即启动了Ⅳ级地震应急响应, 12322热线第一时间投入应急状态,接听公众咨询,发布震情信息,澄清地震谣言,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为缓解地震波及区群众的恐慌情绪,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同时反映出一些问题,反思和总结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以后的工作意义重大。
1.1 话务量
本次地震震区强烈有感,群众了解震情的要求非常迫切,热线的呼入量较大。
◆ 震后30分钟内呼入25次,转人工18次。(如图1)
◆ 震后1小时内是热线接听的高峰期,共呼入39次,转人工24次。(如图1)
◆ 震后8小时内是热线的呼入量的集中分布期,共呼入174次,转人工91次。(如图2)
◆ 震后24小时内呼入226次转人工99次。(如图3)
◆ 地震发生24小时后话务量波动减小,趋于正常值(5次以下/小时;40-50次/天)。(如图3)
1.2 特点
◆ 突发性,未发生地震时每天呼入量40-50次,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当天呼入量一是266次,是地震平静时的5倍。(如图3)
◆ 衰减速度快,与时间线性相关。(如图2)
图1
◆ 话务量的时段差异明显,上午话务量大于下午话务量,白天话务量大于夜间话务量。(如图3)
1.3 相关参数分析:
图2中,显示了热线总体呼入量、人工呼入量和接通量之间的关系。
◆ IVR 呼入量,是反映12322热线的知晓率和设备的性能的量,IVR呼入量峰值越大,热线的知晓率越高,设备的功能强大,性能稳定。
◆ 人工呼入量,是反映公众的关注度,人工呼入量和IVR呼入量的拟合直线越接近,说明公众对地震的关注度很高。下降速率越快,说明震后的处置效果越好。
◆ 接通量,是反映热线的服务速度和质量,如果热线的接通量拟合直线越接近人工呼入量的拟合直线,说明服务速度和质量提高了。
◆ IVR 呼入量、人工呼入量的线性衰减速率,反映了震后群众的情绪变化和政府应急处置的效果。其理想状态是峰值高,衰减快。
另外,地震有感程度、震区的地震谣言传播程度、地震知识宣传的力度、震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都是热线话务量变化的因素。
2 存在的问题
◆ 电话总量不多,且分布不均衡
我们虽然在热线开通时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但活动的覆盖面和持续度不够,参与宣传的单位也不多。但是由于没有相对稳定的关注人群和关注事件,公众的客观需求也不很迫切,地震应急期话务量很大,其他时间话务量很少,话务量波动非常大。(如图3 太康地震12322热线日常话务分析图)。
◆ 获取震情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 对热线一些功能的开发使用的程度不够
◆ 实践机会少、语言不专业、缺乏应答技巧
◆ 热线的服务形式单一,工作缺乏主动性
3 建议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热线的知晓率
要持续的关注热线的宣传工作,平时可以设计、制作折页、宣传画,在各级政府机构、宾馆(饭店)、高校、企业附近发放;制作专题展板,在“5.12”全国防灾减灾知识咨询宣传活动时展出;建议开展以“12322热线”为主题的大型广场咨询宣传活动,扩大热线在社会中的影响。
积极的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对求询者完全免费,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争取在电视台、电台、报刊定期免费刊登热线号码;积极向新闻单位提供相关的典型报道等,提高热线电话的知晓率。
3.2 发掘热线客户端的其他功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2322热线平台有很多功能,如:热线应急模式、多个人工坐席并用等功能没有启用,直接影响了地震来临时的应急处置的能力。
通过启动应急模式在地震应急时及时发布震情信息公告,让地震波及区的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地震发生的三要素,就能及时缓解公众的恐惧情绪。加强宏观异常报告(异常动物、异常表现、地下水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其他异常),地震灾情报告(死亡人数、社会秩序情况、生命线工程破坏情况、次生灾害、地面形变与破坏,其他灾区描述)的录入工作,及时收集各类地震异常和灾情,并在第一时间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为震后的应急指挥提供了及时的灾情信息。
3.3 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太康地震发生后,公众了解地震信息的心情非常迫切,地震谣言此起彼伏,部队和一些具有一定救援能力的队伍参与救援的热情也很高。因此及时的获取实时的震情信息和灾情、救援信息,对于澄清地震谣言、引导抢险救灾将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与监测预报中心、震害防御处和办公室的沟通与协作,把震后相关部门向12322热线通报震情和灾情列为地震应急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也要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及时捕捉相关信息。
3.4 分析提问类型,有针对性的作答
太康地震时公众主要有两类问题:咨询类问题和求证类问题。求证类提问主要包括是否发生了地震,传言的内容是否真实。咨询类提问主要包括防震、避震的知识和震情的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求证类的问题,我们在回复时明确的告知地震发生的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地震谣言的特征和识别的方法及地震预报的发布制度,同时将地震谣言的情况上报处领导,如果达到我局地震谣传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建议启动预案。
对于咨询类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地震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回答,以免使听众产生误解,影响社会的稳定。有的听众情绪很激动,要避免与其发生冲突,要仔细倾听提问,态度诚恳、耐心,语气平缓,认真讲解地震预报的难度、防震避震的措施消除其对地震的恐惧。对于咨询防震减灾知识的听众,我们要进行针对其关心的问题,利用热线知识库和相关资料科学、准确的作答。
另外,对听众提出好的建议,要予以肯定,并及时汇报给相关领导。
3.5 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专家平台的作用
一般来说,信息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影响信息的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第二是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
因此,首先做好培训计划的制定工作,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周期、培训后的测评等,并定期更新,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平时要不断补充、更新地震知识库,并且要加强对知识库的学习。要认真贯彻豫震办〔2010〕2号文件精神,提前完成专家坐席接听来电的技能指导,在地震应急时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转给相关的专家来解答,全面提升热线服务质量。
另外,在工作中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与地震相关的热点问题,经常开展专家接听热线活动,细化咨询的类别,发挥专家的专业特长,开展专题咨询,提高公众满意度。
3.6 增加回访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12322热线主要的功能定位着眼于震情信息的发布和防震减灾知识咨询,如果不发生有感地震和地震谣传,热线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的关系也不是非常紧密,客观上需求也不是很迫切。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与平台上妥善运用传播渠道,使其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的反馈相当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热线平台的“回拨”功能和速报平台的短信群发功能,对咨询者进行定期的回访,主动和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有关防震减灾方面的舆情和反馈热线的传播效果,在提高工作主动性的同时,也扩展了对咨询者进行防震知识传播和防震意识的培养。
[1]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12322地震热线服务客户端使用手册》,2008年,起止页码:3-4.
[2] 姚立新 ,《公益热线的经营与管理》[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 6期,起止页码: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