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鸭无公害养殖的关键技术

2011-02-03尹丽霞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中学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1期
关键词:消毒药活苗雏鸭

文|尹丽霞(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中学)

一、使用优质饲料

1.注意饲料的卫生质量。一是建立无公害饲料原料的生产基地,确保饲料原料安全、无公害。二是在动物性饲料原料的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要严防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三是做好饲料原料的检测工作。

2.注重饲料优化配方,降低氮磷排泄。适当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减少粪便中氮的排泄;利用多种酶制剂特别是植酸酶等制粒后喷涂技术,可以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进而降低饲料消耗,提高养殖效益。此外,无机磷的排放减少,可以降低对水质和土壤的污染。

3.成品饲料要注意分析检验。水分等不宜超标以免引起霉变,重金属含量要定期抽检;如镉的限量为0.03~0.2毫克/千克,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应绝对不能有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异嗅现象,且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4.科学放置饲料槽和喂料器。常见一些用户将喂料器放置在水塘岸边,方便鸭子就近采食,但是由于没有任何遮挡设备,夏天炽热的太阳光直接照射,很容易破坏其中的某些维生素,雨季又容易淋湿饲料引起微生物发酵,影响消化。因此,建议最好将喂料器或料槽设置在鸭舍或者池塘岸边树底下。

5.饲料配制和保存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鸭经常吃新鲜的鱼虾等软体动物,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一种叫硫胺酶的物质,能破坏维生素B1,故易引发鸭维生素B1缺乏症。因此,在鸭子能够吃到水生动物的情况下,要增加日粮中维生素B1的含量,尤其在雏鸭料中。

(2)产蛋鸭中经常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这是日粮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或家禽接受日光照射不足造成的。因此,经常需要在鸭饲料中额外添加鱼肝油或维生素A等。

(3)鸭子一般在凌晨产蛋,因此,必须使鸭子在凌晨时保持较高的血钙浓度,否则会产出沙壳蛋、畸形蛋,甚至造成产蛋量下降。

(4)饲料原料和配好的饲料要存放于通风、避光、干燥的地方,以免饲料中的脂肪氧化,维生素A、维生素E等遭到破坏。

二、狠抓雏鸭饲养

1.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检修好育雏舍,准备好加温、采食、饮水等育雏的工具,并连同育雏舍一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其次,要准备足够的饲料、药品,地面饲养的还要准备足够量、干燥清洁的垫料。

2.采用适宜的育雏方式。育雏方式一般有3种:地面育雏、网上育雏和立体笼育。地面育雏是在育雏舍的地面上铺5~10厘米厚的松软垫料,将雏鸭直接饲养在垫料上。网上育雏是指在育雏舍内设置离地面30~80厘米高的金属网、塑料网或竹木栅条,将雏鸭饲养在网上,这种方式雏鸭不与地面接触,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立体笼育是指将雏鸭饲养在特制的多层金属笼或毛竹笼内,既有网上育雏的优点,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缺点也是投资较大。

3.及时开水和开食。饲养雏鸭要做到早饮水、早开食,且要先开水、后开食。雏鸭出壳后原则上应在12~24小时内开水,运输路途较远的,待雏鸭到达育雏舍休息半小时后应立即供给添加多维和1%的葡萄糖,供其饮用。

4.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适宜时,雏鸭饮水、采食活动正常,不打堆,行动灵活,反应敏捷,休息时分布均匀,生长快。温度偏低时,雏鸭趋向热源,相互挤压打堆,这样易发生呼吸道病,易造成死伤,生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温度偏高时,雏鸭远离热源,渴欲增加,食欲降低,正常代谢受到影响,抗病力下降。因此,要保证雏鸭正常健康生长,应加强育雏舍的通风换气工作,确保空气新鲜。

三、重视育肥管理

1.脱温。雏鸭经2~3周龄育雏后,外界温度适宜即可转到成鸭舍,当环境温度变化不定时应推迟。

2.在脱温后转群时,按鸭只体格强弱、大小分群饲养。对体质较差、体重偏轻的鸭,应单独给予额外补充营养,保证出栏时的体重要求,出栏时最好遵循“全进全出”的原则。

四、严防鸭病

1.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1)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对消毒前后无差别的消毒药经提高浓度后仍无效的应予以淘汰,在检测到有效的消毒浓度后,还应考虑消毒药的成本,经比较计算最终获得适合本场的几种消毒药,以期轮换用药。这样,既起到了消毒效果,又降低了消毒成本,且延长了一种消毒药在本场的使用时间。

(2)遵循消毒顺序。鸭场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后污道;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鸭,后商品鸭。

(3)注意消毒次数。一般情况下,每周不少于2次的全场和带鸭消毒;发病时期,坚持每天带鸭消毒。

2.搞好常规免疫。

(1)雏鸭群免疫。雏鸭在3日龄左右,应用病毒性肝炎活苗皮下注射免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肉鸭一次免疫即可。

(2)仔鸭群免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在第一次用Ⅱ号剂型灭活苗免疫1个月后,再用Ⅰ号剂型灭活苗免疫,或在第一次用Ⅰ号剂型灭活苗免疫1.5~2个月后,再用Ⅰ号剂型灭活苗免疫,每羽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

(3)种鸭群免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产蛋前种群在产蛋前2~4周用灭活苗免疫,每羽肌肉注射1.0~1.5毫升Ⅰ号剂型灭活苗。在产蛋前免疫后2个月左右再进行一次免疫,每羽肌肉注射1~1.5毫升Ⅰ号剂型灭活苗。禽霍乱灭活苗免疫:按常规免疫。鸭瘟活苗免疫:按常规免疫。

3.建立疫病预防体系。

(1)把好入口关。大门口严格标识“防疫重地,谢绝参观”,设专人把守,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场;进入生产区时必须洗手消毒并经消毒通道方可进入。

(2)防止交叉感染。各舍饲养员禁止串场、串岗,以防交叉感染。

(3)疾病防治。兽医对病死鸭要勤于解剖,病料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防治。

(4)疫病监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肉鸭饲养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

4.合理使用兽药。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很多人不懂或是贪图价格便宜,滥用兽药,造成药物残留及抗药性或耐药性。

猜你喜欢

消毒药活苗雏鸭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畜牧生产中消毒药的种类及使用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3种消毒药对猪球虫的体外抑杀效果观察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