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2011-02-03李珂李书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型开角测量法

李珂 李书林

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李珂 李书林

目的观察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用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传统型24 h眼压测量法、24 h12次眼压测量法记录我院门诊收治的37例74眼疑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变化,比较三者的眼压波动范围差异及波峰波谷出现时间。结果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法高眼压(大于21 mm Hg)检出率(42只眼,56.76%)比传统型24 h眼压测量法(26只眼,35.16%)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h12次眼压测量法高眼压检出率(44只眼,59.46%)与改良型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在疑似正常眼压青光眼中比传统型24 h眼压测量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并且与24 h12次眼压测量法比较,能够显著减少眼压测量次数,有利于推广。

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是比较特殊的青光眼类型,NTG的临床特点是具有青光眼特征性的视盘改变而眼压始终不高于21 mm Hg[1]。目前,临床工作中对有NTG的诊断往往只根据几次甚至一次门诊检查眼压结果。但是有报道称1/3到1/2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最初被发现时都可以归入 NTG[2,3]。笔者对改良型的24 h眼压测量与传统型及

12次型眼压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7例我院门诊诊断为疑似NTG患者。其门诊Goldmann眼压检查均低于21 mm Hg,经检查具有青光眼性的视乳头改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且具有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前房角开放;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视神经和视野损害。其中,男17例,女20例,平均(47.89±17.54)岁。矫正视力>0.8,屈光状态在±2D之间,且其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所有眼压测量均采用非接触试眼压计测量坐位眼压,并由同一名医师完成。①传统型24 h眼压测量法:分别在上午5时、7时、10时,下午14时、18时、22时进行眼压测量。②24 h12次眼压测量法:测量时间时为1:30、3:30、5:30、7:30、9:30、11:30、13:30、15:30、17:30、19:30、21:30、23:30共12次。③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法:测量时间为5时、7时、10时、14时、18时、21时、1时。

1.3 测量结果观察 24 h眼压测量均不高于21 mm Hg,确诊为NTG患者。24 h眼压测量中有一次或一次以上高于21 mm Hg者,应该改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24 h眼压测量结果的变化曲线(图1),如图,眼压变化曲线显示:三组眼压测量法所测得的眼压曲线均显示患者白天眼压平均值低于夜间眼压平均值,眼压高峰出现于21时-5时之间,而传统型24 h眼压测量在21时-5时之间的曲线高度明显低于12次型眼压测量和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曲线。

图1 三组眼压测量方法高眼压检出率比较

2.2 三组眼压测量方法高眼压检出率比较(表1),由图可知12次型测量法组和改良型测量法组的高眼压检出率(59.46%,56.76%)均高于传统型测量法组(35.16%),其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三组眼压测量方法高眼压检出率比较

2.3 改良型测量法与12次型眼压测量法的比较 改良型测量法的高眼压检出率(56.76%)与12次型眼压测量法的检出率(59.46%)无明显差异,其结果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改良型测量法的检测次数(7次)显著低于12次型测量法组(12次)。

3 讨论

眼压是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由于眼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指标,尤其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变化更为明显,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若只根据数次门诊检查结果容易误诊为NTG[4]。本实验中图1结果显示,眼压高峰出现于21-5时,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5]。因此认为24 h眼压测量特别是夜间眼压测量较多次门诊眼压测量能更好的反映受检者眼压变化状况。而传统的24 h眼压测量忽略了夜间眼压的高峰部分,容易造成误诊。而24 h12次型眼压测量虽然能较准确的反应患者的眼压变化,但是过于频繁的眼压测量难以让患者接受,也不利于节约医疗资源[6]。

笔者试对传统型的24 h眼压测量作一改进,增加1点的眼压测量一次。结果显示: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方法的高眼压检出率(42只眼,56.76%)比传统型24 h眼压测量法(26只眼,35.16%)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4 h12次眼压测量法高眼压检出率(44只眼,59.46%)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法优于传统型24 h眼压测量法。并且减少眼压测量次数,减轻患者负担,容易让患者接受,也有利于节约社会和医疗资源。在对疑似NTG患者的的诊断中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良型24 h眼压测量方法优于传统型24 h眼压测量法和24 h12次型眼压测量法。值得临床推广。

[1] 李美玉.青光眼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8:349.

[2] Klein BE,Klein R,Sponsel WE,et al.Prevalence of glaucoma:the Beaver Dam Eye Study.Ophthalmology,1992,99(10):1499-1504.

[3] 杜驰.24 h眼压测量在疑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眼科学报,2006,22(2):68-84.

[4] 李媚.夜间眼压测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5):585-590.

[5] 傅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的眼压日内波动趋势.眼科,2007,16(1):33-36.

[6] 张金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 h眼压变动规律的临床研究.眼科学报,2005,21(4):127-130.

474250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眼科

·药物与临床·

猜你喜欢

传统型开角测量法
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研究
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基于比较测量法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电导率检测仪研究
磁场梯度张量测量法消除卫星磁干扰
国内亲子亲合研究述评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