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呈贡大学城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调查与研究

2011-02-02刘柯三

绿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学城校园环境楼宇

康 宁,刘柯三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公共环境标识系统不是城市建筑主体环境的补充,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置标识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无标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多余的标识又会成为视觉上的污染[1]。在昆明的一些大学内,安置的标识各行其是,以至一些区域内无标识或标识林立。由于互相之间独立设计,独立安置,所以在形式、色彩与环境的和谐上有着一种格格不入的味道,十分影响校园乃至城市形象。所以,此研究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意识到到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与设置必须规范,大学城中的标识系统规划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通过对呈贡大学城一期规划已建成区的校园环境标识导向、指示系统进行考察调研,并对以下3个方面(高等学校必须具备的3大标识系统)展开分析研究,包括区域平面的总示意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路与建筑的名称是否完善;是否将各个建筑的名称与目前的主要职能,用各种标识体现出来;对各建筑内部是否进行适当的标识,是否将一些对外的教学、科研或服务机构,在建筑的入口处作必要的集中标识。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了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

呈贡大学城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调查与研究的意义在于让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公共环境标识的重要性,使其满足人们在大学内公共活动的基本需求的同时,创造一个更符合现代大学生标准的公共环境,成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媒介[2],塑造大学环境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形象,从而促进呈贡区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发展的活性环境的建立。

2 校园环境标识调查分析

2.1 呈贡大学城概况

呈贡大学城地址在呈贡区洛羊镇,坐落于吴家营、朗家营、缪家营自然村地界内,占地43.15km2,面积相当于目前昆明半个市区,距离昆明市区约24km2。这里北接规划中的市级行政中心区,东接丘陵果园,环境优美,独立安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期规划投资将达到31亿元,新校区最终规模是15万人,投资约100亿元。2003年5月3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现代新昆明战略,昆明呈贡新城作为现代新昆明东城先期启动,昆明大学城将发挥昆明在云南省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科技的比较优势,在东城区中部建设好一流大学园区,吸引全省和国内外大学进入办学,迅速形成以科技、文化为重点的、无污染的科技文化产业区。

2.2 标识系统的理论依据

标识指任何带有被设计成文字或图形的视觉展示,目的是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标识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体现,城市环境标识设计水平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个性的,地方特色的,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环境标识,是现代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标识系统以标识系统化设计为导向,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辨别和形象传递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4]。校园标识系统是院校辅助教育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校园环境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其它商业环境,它所体现的应当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所以其标识系统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更要体现文化性[5]。尽管当代中外环境设计师们对校园环境标识的详细划分有所不同,但在主要框架划分上大致相同,通用四级分类标准如下。

(1)一级校园环境标识。设置校园户外形象标识。包括校园交通道路指引标识、道路分流标识、道路名称标识、楼宇场馆名称标识等。

(2)二级校园环境标识。属于内环境部分的楼宇内部标识。一般包括楼宇总索引及平面图、各楼层索引及平面图、大厅/走廊指示、楼内公共服务设施(洗手间、问讯处等)标识、出入口标识、公告栏等。

(3)三级校园环境标识。更加细化,即教室、实验室、后勤等单位等。

(4)四级校园环境标识可以作为最后一级导向,即门牌、设施牌、窗口牌、桌牌、树木牌、草地牌(外环境)[6]。

2.3 已建成区现状调查

根据校园环境标识系统的理论依据,采用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对呈贡大学城一期规划已建成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进行考察调研。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校区地处昆明呈贡县吴家营乡,属呈贡新城规划中的雨花片区。用地范围北起中庄4号城市道路,南至山地,西起中干道以东约150m,距离昆明主城25km,控制范围1.11km2。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选址于呈贡新城东南部的雨花片区,西邻雨花片区二环东路,三环路穿越校园。东靠龙潭山,北接环滇铁路。距离昆明主城15公里,通过二环路和三环路连接片区内其他大学校区和昆洛路干道,一期用地133.3hm2,规划建筑面积69万m2;二期用地66.7hm2,规划建筑面积30万m2。

2.3.1 户外形象标识调查

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教学区、生活区、体育馆等地,共85处)一级校园环境标识包括校园交通道路指引标识、道路分流标识、道路名称标识、楼宇场馆名称标识等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考察调研得出:这两所院校一级校园环境标识都基本齐全,道路指引、分流、名称牌均设置在醒目区域。在校园交通道路指引标识中(图1),师范大学还附上了平面示意图,这样使标识牌更加直观易懂。

云南民族大学的文科实验楼、图书馆、国际交流中心、民族研究所、行政楼、科技实验楼、体育馆等楼宇场馆标识都使用了统一的文字、色彩,达到了传达信息的作用;校医院、公寓楼、食堂、浴室等楼宇外标识风格不够统一。云南师范大学的图书馆、明德楼、汇学楼、文汇楼、同析楼、睿智楼等楼宇外标识全部齐全,且使用功能良好;公共实验楼、公寓楼、食堂、浴室等楼宇外标识风格也不够统一。

图1 校园道路标识

图2 二级标识

2.3.2 楼宇内部标识

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教学区、生活区、体育馆等地,共324处的二级校园环境标识包括楼宇总索引及平面图、各楼层索引及平面图、大厅、走廊指示、楼内公共服务设施标识、出入口标识、公告栏等。考察调研得出: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国际交流中心、行政楼、科技实验楼、体育馆等楼宇内部标识基本标识齐全,文科实验楼和校医院楼宇内标识部分缺失,民族大学内标识统一使用了与外标识一致的蓝、灰两种底色,黑、白两种色彩的文字。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明德楼、汇学楼、文汇楼等楼宇内部标识十分齐全,同析楼、睿智楼楼宇内标识部分缺失,师范大学内标识也统一使用了与外标识一致的粉红、白两底色,黑、白两种色彩的文字。民族大学运用校训中的“弘道”命名教学楼,富有文化韵味;师范大学楼宇内附有总索引及平面图、各楼层索引及平面图,二级标识更加详细(图2)。

2.3.3 细化部分标识

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教学区、生活区、体育馆等地,共817处的三级校园环境标识,包括教室、实验室、后勤等单位等。考察调研得出:民族大学、师范大学三级校园环境标识还未标识齐全,教室、实验室都挂有标识牌,但部分后勤等单位还未标识指示。较民族大学统一的冷色蓝、灰两种主色调,师范大学则运用了粉红色的象征意义,暖色调粉红,象征温婉、乐观、富有活力,使“师范”的特色鲜明,透出了一种文化的意味。

2.3.4 标牌导向标识

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教学区、生活区、体育馆等地,共1 105处的四级校园环境标识包括最后一级导向,门牌、设施牌、窗口牌、桌牌、树木牌、草地牌等。考察调研得出:门牌、设施牌两所大学都有部分缺失;师范大学窗口牌、桌牌等的风格不太一致。以桌牌为例,民族大学还是坚持统一运用蓝、灰底色,突出黑、白的中英文字,附有大学名称及校徽标志,使人一目了然;师范大学的部分桌牌缺乏个性,除颜色依旧保持粉色以外,就没有与其他标识统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具可视性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具有统一、连续的特征,有较强的可视性。标识应设置在显眼的区域,让来访者能一眼就看出标识牌的位置,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前阅读,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标志牌还应当有统一的风格,并且要连续设置,让人在阅读第一个标识牌的时候就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寻找及查看下一个标识牌时,目标就变得更加明确了。

3.2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具有易识别性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具有直观、明确的特性,即易识别性。标识要易识别,指的是要与其他铺装、壁画、装饰图案等有所区别,以免产生误导,所以校园标识还应具有易识别性。

3.3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具有功能性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具有简洁、清晰的特征,即标识的功能性。标识的功能性不言而喻,标识本身就是要用来传递信息的,所以标识里的内容宜简不宜繁。标识应当简洁清晰地显示出要表达的意思,尽量使大多数年龄层次的人群都能读懂,因为现代的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来访者不全是高级知识分子,如果连标志牌都深奥难懂的话,那将会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所以标识一定要表现其功能性。

3.4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具有美观性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在尺度、色彩等方面应具有谐和的特性,即艺术上的美观性。标识通常依照一定的排列原则和内在构成因素而进行组合,利用文字、图案、符号、色彩及造型等表现手法,来传递导向信息、形象特征信息。在其设计的造型、色彩、字体及图形等的要求上应当符合艺术的美观性[7],让人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感受视觉的愉悦。

3.5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具有文化性

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应包含该校的文化特色,具有文化性。作为高校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校园环境标识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到高校整体形象,凸显出高校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品味,所以校园标识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要体现该校的文化特点,体现个性。

通过对呈贡大学城已建成区的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进行分级调查和分析研究,考察此系统是否合理、流畅、全面的同时,建议大学校园环境标识应具备可视性、易识别性、功能性、美观性、文化性等特征,希望研究成果能对呈贡区大学城未建成区(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的校园环境标识系统的改善与规划提供参考价值,使教师、学生及访问者在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整个大学城都有序地进行良性循环的同时,让标识系统与校园、与城市、与环境和谐共存、持续发展。

[1]张西利.城市标识系统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喻湘龙.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3]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4]周 锐,黄英杰.城市标识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5]鲍诗度.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洪 缨.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分析[J].艺术◦生活,2005(1):52~53.

[7]李晓艳.浅谈校园标识导向系统设计[J].广告大观,2006(6):68~70.

猜你喜欢

大学城校园环境楼宇
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以济南大学城地区为例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顶层架构设计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迎接新学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校园环境与人文建设的关系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