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意义

2011-02-02卢惠敏

绿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造园手法园林

卢惠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1 引言

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融汇一体,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园林。传统园林有其价值,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国内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兴起与发展,也正在进行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这既需要秉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和现代这两大课题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面临着融合与协调。

2 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地位

中国传统园林不仅对东方园林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西方近现代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中国人崇尚的“师法自然”的园林理念,在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中得到完整的体现,而英国风景园作为西方近代园林的开端,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后,中国园林一些惯用的设计手法和设计语言,如散点布局、环形游线、动态景观、巧于因借等,均已完全融入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中的影片式散步道处理手法就是典型案例。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隶属于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园林在其功能和价值上逐渐显露出与时代特色相违的情形。从设计思想方面而言,中国传统园林在清末为由盛转衰,开始变得趋于程式化、缺乏创造力。造园活动虽然广泛,实践经验却未能总结、提高到理论的概括。造园艺术趋向形式主义;同时,其功能定位都属观赏型,服务对象都是以宫廷或贵族等为代表的极少数人。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大众的功能定位,同时也反映出等级社会中,园林功能性的局限与单一;在空间营造方面,虽然具有了更多样更高超的水平(如苏州的留园),然而,由于空间划分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园林的整体感,如苏州狮子林中船厅体量过大,造成水面压迫的感觉。造园从早先在自然环境里布置建筑物,演变为在建筑环境里再现大自然,削弱了园林的自然天成的气氛,有悖于风景式园林的创作原则。

3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

3.1 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按自然规律来造园的同时,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与切身感受,而不是简单模仿、抄袭自然景物。正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3.2 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传统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造园匠师运用诗人的心理和画家的眼光来观察自然,运用山水诗画中的抒情写意手法,将真山真水加以提炼和加工,艺术性地展现在人工环境之中,并强调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要用意象的手法,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如无锡寄畅园中假山,回环往复,聚大自然山峰特征于一体,在有限的空间缩微精炼自然山脉的千姿万态。

3.3 以人为本的生态手法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生活乐趣的前提。中国古典园林中,结合地域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创造适宜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如园内挖湖堆山,既有利于排水,便于植物生长,又可在山丘之巅享受微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而西北叠山、东南理水,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同时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吹过,更加凉爽宜人、融入山林的建筑;窗前扶摇的树影、淡雅的庭院色彩、幽深的山涧林泉,无不让人在心理上和感官上感到心旷神怡。

3.4 巧于因借的借景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尽管建造在封闭的空间中,但并不局限于园址边界的限定,而是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借景,不仅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而且加强了空间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形成整体。如无锡寄畅园远借园外锡山龙光寺塔。同时使园林景观与城市与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这与现代景观设计师把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通过借景形成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3.5 循序渐进的空间处理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中,是以一系列庭园或园中园的方式来强调过渡关系的。动静结合、虚实对比、参差交错、互相掩映、曲折迂回、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格局。景观空间因此而划分成数个不同形状、尺度和主题的庭园空间,但彼此之间又密切联系。如苏州留园入口处理,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束、对比形成一系列渐进有序的连续空间,引导游人进入主园区(图1)。

图1 苏州留园平面图

4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4.1 拓展园林概念

中国园林的概念已经和传统园林有了很大的不同,为符合时代需求,园林的传统意义已拓展为空间范围上人类聚居环境,同时,造园一词也被涵盖范围更加广阔的景观规划设计所取代。园林内涵从狭隘的造园转入整个区域或城市乃至大地的园林化,是园林与城市的融合,是由园林绿地系统向系统化城市大园林的转化。大园林理论认为,园林应当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人居环境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并将重点放在城市开放空间上,用建筑、山系、水体和植物等园林要素构建具有生态、艺术和使用3大功能的城市景观。

4.2 重视自然与生态效应

运用现代栽植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探索将自然生态群落机制引入现代城市,创造生物量、生态效应双佳的优质人工群落。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景观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

4.3 扩大功能需求

在传统园林“居”、“憩”兼容功能的基础上,研究现代人的场域需求及其场所特征,关注其行为特点,研究功能结构,满足其生活要求,为所有居民的户外游憩活动创造各级露地环境,在传统山水园林的基础上补充现代人需求和喜爱的因素;拓展休闲型、文娱型、体育型、保健型、智力型等现代专类的游憩场所。

4.4 注重文化蕴涵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在设计整个园林布局的时候,更多考虑到的是人的感受和情绪。中国文人在绘画中对“理想自然山水”的追求,被挪植到园林营造中,成为中国传统造园的基本思想。在这样理想的园林中,人不但可以居住,还可以供游玩、闲行和欣赏,足不出户便能够满足自己休闲的需求。

而现代园林更重视形式感,很少有设计师能够从大众的情感、心理去设计建筑。在后现代之后,设计师从关注大众的生理要求到开始关注大众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作品开始大量的出现,人性化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5 结语

在当代,随着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中国古代艺术“天人合一”的意境和人文精神又一次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那种超越苦难、欲望、激情和冲突之上的平淡恬静、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有可能成为未来艺术世界的主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古代艺术包括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1]陈永生.园林艺术的现代性与民族性[J].中国园林,2005(6):73~74.

[2]张 蕾.对我国传统园林认同危机的再思考[J].中国园林,2006(7):60~ 63.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2005,28(2):8~11.

[5]吴义曲.现代景园对传统景园的继承与拓展[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6]牛艳玲.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初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7]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造园手法园林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清代园林初探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七步洗手法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