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拉西坦抗D-半乳糖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2011-02-01罗红梅广东医学院生理科学实验室广东东莞523808
罗红梅 崔 燎 吴 铁 (广东医学院生理科学实验室,广东 东莞 523808)
吡拉西坦抗D-半乳糖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罗红梅 崔 燎1吴 铁1(广东医学院生理科学实验室,广东 东莞 523808)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片的抗D-半乳糖性骨质疏松效应。方法6月龄SD普通级雄性大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吡拉西坦低剂量组、吡拉西坦高剂量组、司坦唑醇组5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用药组分别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用药组分别每日用吡拉西坦500mg/kg,1 000mg/kg,司坦唑醇600 mg/kg灌胃。3个月后,心脏取血处死大鼠,获取血清,取出左侧股骨,测定骨干、湿重,同时取出左侧胫骨和第四腰椎,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糖含量。结果模型组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吡拉西坦高剂量组和司坦唑醇组骨量较模型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的血清睾酮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吡拉西坦组的血清睾酮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司坦唑醇组血清睾酮则明显上升,各组血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拉西坦可能通过提高脑功能达到抗骨质疏松效应,而司坦唑醇则通过提高体内雄激素水平达到抗骨质疏松效应。
吡拉西坦;司坦唑醇;抗骨质疏松
目前有观点认为脑老化萎缩是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脑老化使机体的运动功能、内分泌功能和胃肠功能降低,骨骼系统得不到足够的力载荷和激素的刺激,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支持,促使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通过改善脑功能提高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作用。吡拉西坦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改善脑功能药物,能提高脑的能量代谢,促进脑内蛋白质合成,对多种原因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1〕。根据以上理论,吡拉西坦有可能有抗骨质疏松的效应,本实验拟观察吡拉西坦对D-半乳糖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证明脑功能的改善对机体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6月龄SD大鼠30只,雄性,体重300~400 g(广东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2004A028);D-半乳糖(恒信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11127);睾酮放射免疫试剂盒(天津九鼎试剂公司);硬组织切片机(莱卡公司)。
1.2 动物准备 6月龄SD普通级雄性大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吡拉西坦低剂量(L)组、吡拉西坦高剂量(H)组、司坦唑醇组5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用药组皮下注射 D-半乳糖120 mg·kg-1·d-1〔2〕。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用药组分别用吡拉西坦低剂量500 mg/kg,吡拉西坦高剂量1 000 mg/kg,司坦唑醇600 mg/kg灌胃。饲养条件:分笼饲养,每笼2只,自由摄水摄食,专室专人饲养,每周称重1次。连续给药3个月后在全麻下处死大鼠,大鼠处死前第13、14天皮下注射25 mg/kg盐酸四环素,第3、4天皮下注射5 mg/kg钙黄绿素做荧光标记。右心室抽血处死大鼠,取出左侧股骨、胫骨和第4腰椎,剔除软组织备用。抽出的血静置一段时间后,3 000 r/min离心,吸取上清(即血清)用于生化指标的测定和放射免疫测定睾酮,-20℃保存。
1.3 指标测定
1.3.1 骨干、湿重测定 将取下的股骨剔除软组织,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其湿重后,将股骨放入80℃烤箱中连续烤72 h后,取出称其干重。
1.3.2 骨标本制备和骨量测定 将新鲜取出的第4腰椎和左侧胫骨放入4%甲醛溶液中,当天用低速锯锯开后用70%、80%、95%、100%酒精进行梯度脱水,每个浓度脱水1 d,然后用二甲苯透明12 h,最后进行塑料包埋。用石膏打磨机将骨块的切片打磨平整,然后用硬组织切片机切片,厚度为8μm,厚片树脂封片后直接在图像分析仪上测量骨的静态参数。静态参数包括骨小梁百分率(%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小梁分离度(Tb.Sp),薄片为4μm,用Golden染色法染色后,镜下观察结构。
1.3.3 血清睾酮和血糖测定 测量时将血清解冻,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睾酮含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血糖含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1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体重(BW)、骨干重(BDW)及睾酮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体重、骨干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则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P<0.05),说明D-半乳糖可以导致血清睾酮含量下降。吡拉西坦各组的血清睾酮含量与模型组相当,而司坦唑醇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睾酮含量明显上升。见表1。
2.2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胫骨上段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数目明显下降(P<0.01),骨小梁分离度明显上升(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吡拉西坦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骨小量面积百分率,宽度和数目均较模型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司坦唑醇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胫骨上段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数目与模型组相比升高,骨小梁分离度下降(P<0.05),说明司坦唑醇能对抗D-半乳糖导致的胫骨上段骨丢失。见表2。
表1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体重、骨干重和骨重/体重的影响(±s,n=6)
表1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体重、骨干重和骨重/体重的影响(±s,n=6)
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模型组比较:3)P<0.05,4)P<0.01;下表同
组别 BW(g) BDW(g) 睾酮(nmol/m l)GLU(mg/dl)6.85模型组 361.8±42.1 0.677±0.08 50.4±28.621)101.4±27.30吡拉西坦组(L)377.8±27.35 0.709±0.06 43.67±21.32 121.3±13.93吡拉西坦组(H)383.0±27.54 0.703±0.06 46.51±9.47 112.9±10.27司坦唑醇组 371.75±34.8 0.726±0.05 111.75±78.23)对照组 376.8±31.71 0.746±0.09 171.67±135.3 99.7±1 106.5±10.38
2.3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腰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的影响 模型组雄性大鼠的腰椎骨量明显降低。从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分离度等指标看,高剂量吡拉西坦组大鼠的腰椎骨量与模型组相比,骨小梁百分率明显上升(P<0.01),骨小梁数目上升(P<0.05),骨小梁厚度也增厚(P<0.05),而骨分离度明显下降(P<0.05),说明高剂量吡拉西坦对D-半乳糖引起的腰椎骨丢失有良好的对抗效果,司坦唑醇组与模型组相比也有相同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胫骨上段静态参数的影响(±s,n=6)
表2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胫骨上段静态参数的影响(±s,n=6)
组别 %Tb.Ar(%)Tb.Th(μm) Tb.N(#/mm) Tb.Sp(μm)8.0±3.0 64.97±6.06 1.24±0.54 885.15±511.63模型组 3.7±1.52)61.77±12.26 0.62±0.262)1 879.17±1 004.941)吡拉西坦组(L) 4.2±2.5 61.66±12.59 0.66±0.37 1 770.75±772.16吡拉西坦组(H) 6.3±5.1 71.53±17.45 0.78±0.42 1 510.98±572.74司坦唑醇组 7.7±2.73) 67.07±3.88 1.14±0.373)916.18±406.763)对照组
表3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腰椎静态参数的影响(±s,n=6)
表3 药物对D-半乳糖雄性大鼠腰椎静态参数的影响(±s,n=6)
组别 %Tb.Ar(%) Tb.Th(um) Tb.N(#/mm) Tb.Sp(um)对照组 23.1±5.0 87.88±15.01 2.62±0.28 296.78±42.48模型组 15.8±4.12)65.74±10.662) 2.38±0.35 362.68±72.621)吡拉西坦组(L) 18.2±6.5 75.47±15.08 2.36±0.48 366.96±115.87吡拉西坦组(H)23.4±4.54)86.82±19.183)2.72±0.293)284.05±36.523)司坦唑醇组19.2±4.9 70.23±8.69 2.70±0.39 305.74±62.25
2.4 各组大鼠胫骨上端Golden染色图片 见图1。模型组大鼠骨量明显减少,吡拉西坦高剂量组和司坦唑醇组骨量有所上升。
图1 各组雄性大鼠胫骨上段不脱钙骨切片(Golden法染色,5μm,×100)
图2 各组雄性大鼠胫骨上段不脱钙骨切片(Golden法染色,5μm,10×1.7倍)
3 讨论
D-半乳糖是目前国内建立急性衰老模型的常用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给动物皮下注射一定剂量D-半乳糖,使机体细胞内半乳糖浓度升高,D-半乳糖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半乳糖醇,这种物质因不能进一步被代谢而堆积在细胞内影响细胞正常渗透压,导致细胞肿胀和功能障碍,促进细胞凋亡,加速组织老化。近年本课题组研究发现D-半乳糖会导致骨丢失,其机制可能与D-半乳糖导致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3〕。吡拉西坦是γ-氨基丁酸的环化衍生物,能刺激大脑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刺激二磷酸腺苷向三磷酸腺苷转化,提高脑内ATP水平,增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结构间的信息传递,强化记忆,恢复脑功能。同时,吡拉西坦还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强脑血流量,增强大脑皮层对缺氧的耐受力,阻止继发病变发生。对老年性痴呆、酒精中毒、儿童智力低下和脑外伤等引起的意识障碍均有改善作用,增强患者的记忆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吡拉西坦也能对抗D-半乳糖所致脑老化作用,能明显减少D-半乳糖所致脑老化物质生成〔5〕。
本实验结果显示吡拉西坦有对抗D-半乳糖性骨质疏松的作用。吡拉西坦高剂量组和司坦唑醇组大鼠胫骨上端和第4腰椎骨的骨量比模型组均明显升高,同时司坦唑醇组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司坦唑醇是同化类激素,能增加蛋白质合成,促进骨胶原形成,具有明显的促成骨作用〔6〕,但吡拉西坦低、高剂量组的血清睾酮水平没有升高,吡拉西坦是通过什么途径提高骨量的呢?作者认为它的作用机制应该是多方面、多环节的,在激素水平恒定的情况下,骨量与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吡拉西坦可能通过改善脑功能,改善机体整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机体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骨形成。肌肉数量和肌力维持需要神经营养作用,老年人因脑衰老出现肌肉萎缩,脑损伤患者因患肢缺乏神经营养出现肌肉萎缩,脑功能如果得到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也能逐渐得到恢复。脑瘫患者患肢肌肉发达程度与力量强弱是影响患肢骨量的重要因素,瘫痪后8个月内的运动功能状态是预测1年后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肌力和运动提供的力载荷是促进骨形成的有效刺激〔7〕。许建文等〔8〕报道吡拉西坦能改善脑性瘫痪患者的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吡拉西坦有可能通过增强肌力和机体运动功能促进骨形成。另外,消化系统功能增强,保证钙、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有效吸收,也是保证成骨作用的重要因素。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中,保证钙、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是治疗的首要任务,消化系统功能改善了,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就是必然的。
1 国家药典委员会.吡拉西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09-10.
2 罗红梅,崔 燎,吴 铁.F-半乳糖对不同性别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0):1182-5.
3 罗红梅,崔 燎,吴 铁.D-半乳糖对雄性大鼠腰椎骨密度和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物与治疗学,2005;10(6):670-3.
4 周红宇,郑国统,张工善.吡拉西坦促进记忆作用原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2):123-5.
5 谢展雄,吴健伟,吴铁松.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9;20(19):1459-60.
6 刘彬淑,陈华萍,吴 铁,等.康力龙对类固醇性大鼠骨质疏松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6;26(1):53-5.
7 刘 洋,周 军,叶超群.机械振动的成骨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8;5(21):400-2.
8 许建文,张光军,陈正跃.吡拉西坦治疗脑性瘫痪〔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56-7.
R33
A
1005-9202(2011)18-3564-03
1 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罗红梅(1977-),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生理学研究。
〔2010-06-03收稿 2011-03-25修回〕
(编辑 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