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加低分子肝素钠在80例脑梗死中的疗效观察
2011-01-31郑义龙
郑义龙
(揭阳市惠来县人民医院 广东揭阳 5152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常见于中老年人,具有致残率高、易反复、易复发的特点,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早期治疗方式、方法的正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依达拉奉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患者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12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出血的诊断标准,CT示无颅内出血、无出血倾向或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排除标准:血液病病史、精神病史、胃肠道溃疡史、严重心脑肾合并症、重症糖尿病及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中、深度昏迷或已出现脑疝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7.2±5.1)岁。颅脑外伤手术后脑梗死89例,头颅CT示基底节区脑梗死72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多发脑梗死23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针剂5000u腹部皮下注射治疗。抗凝治疗,每12小时注射1次,14d为1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14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缺损评分。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面色潮红、轻微上腹部不适、全身无感要减慢流速,严重时停药。
1.3 疗效判定
按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少17%左右;(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6)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38例,显著进步24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92.5%(74/8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32/40),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ADL及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ADL及神经缺损评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ADL及神经缺损评分比较(±s)
注:治疗前后相比,△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ADL 神经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75±18.43 (61.52±18.41)△﹡ 25.56±2.14 (10.42±2.14)△﹡对照组 26.67±17.82 (42.14±21.58)△ 25.57±2.31 (15.51±2.08)△
3 讨论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静脉给药后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缺血神经元的生存能力,减少脑细胞损伤和延迟神经元死亡,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阻止其发展为梗死区,还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及缺血性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3]。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依达拉奉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ADL及神经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钠治疗,P<0.05。这提示依达拉奉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 郭喜玲.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2):75~76.
[2] 杨雁雯,王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2007,28(9):558~560.
[3] 王如贵.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