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2011-01-29吝战权杨秋亚沈司京马丽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
吝战权,杨秋亚,沈司京,马丽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44)
抗菌药物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但实际医疗活动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依然值得持续关注。近几年,在全国各级卫生部门的大力督促下,全社会医药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和宣传工作,抗菌药物在预防SSI尤其是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感染的应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我院2009—2010年上半年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医院该项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即抽取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的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计疝修补术64例,甲状腺术39例,脂肪瘤切除术29例,大隐静脉曲张术11例,乳腺手术3例。
1.2 方法
查阅病历,汇总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日、诊断、手术情况、切口类型、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和《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以下分别简称《指导原则》和《指导意见》)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进行汇总性分析及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符合标准的50例患者中,男性105例(占71.9%),女性41例(占 28.1%);年龄最大 85周岁,最小 22周岁,平均56.4周岁,大于70周岁的29例(19.9%);合并糖尿病者23例(占15.8%),其中3例年龄大于70周岁;住院日最为21 d,最短2 d,平均8.4 d;手术持续时间最长160 min,最短15 min,平均 76 min,大于2 h的9例(占6.2%)。
2.2 适应证
146例患者中符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82例(占56.2%);具体为疝修补术64(占43.8%)例,其他手术,合并糖尿病的15例(占10.3%)。
2.3 抗菌药物选择
146例手术病例共选用了7个类别11种抗菌药物,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头孢唑啉;依据38号文件,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的32例(占21.9%);不合理的114例(占78.1%),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及频率Tab 1 Categories of antimicrobials used and medication frequency
2.4 给药时间
所有146例患者围术期间,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选择术前0.5~2 h给药的123例(占84.2%),选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23例(占15.8%)。
2.5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持续时间
146例病例中,总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h的 76例(占52.1%),其中术前1次给药的15例(占10.3%);不超过48 h的14例(占9.6%);停静脉用药后继续口服用药的12例(占8.2%);无指证延长用药时间的44例(占30.1%);平均用药时间2.3 d,最长 7 d。
2.6 给药途径、频次、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
146例手术病例中,初次使用抗菌药物全部选择了静脉给药,无术中及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有误的9例(占6.2%),分别为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2 g,1日2次;阿奇霉素0.25 g,1日3次;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0.6 g,1日1次。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根据《指导意见》,一般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如注意严格的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大多无需使用抗菌药物[1]。近几年,国内医院SSI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尤其是Ⅰ类清洁切口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层次不一,总的应用率在33.33% ~100%之间,而我院为100%;表明,面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仍需大量工作要做。值得注意的是,当样本数达到5 312例时,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85%[2],而当明确有相关专家干预的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率最低下降到33.33%[3],这些现象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SSI预防用抗菌药整体向好,但不容乐观;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常规预防用抗菌药物具现实意义;医院权力部门明确、严格的干预,对 SSI预防用抗菌药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2 Ⅰ类清洁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预防用抗菌药物,原则上应选用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SSI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并兼顾安全、价廉。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物的选择应以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为主,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可选用克林霉素[1]。但实际情况比较混乱,国内报道比较多的,除第1代头孢菌素外,有第2代、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或加酶抑剂,青霉素类或加酶抑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甚至大环内酯类。高级别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或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仅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带来药物不良反应,造成药物浪费[4];青霉素类因其较易产生过敏,氨基糖苷类较易产生耳、肾毒性,大环内酯类为抑菌剂而非杀菌剂,所以都不常规用做预防性用药;氟喹诺酮类一定时期内在国内被严重滥用,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故一般不宜用作预防[1]。调查发现,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较为混乱,146例手术共使用了7大类11种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的仅占21.9%,其余涵盖了如上所述所有不恰当的药物选择,必然为院内细菌耐药埋下了隐患。
除药物种类外,目前国内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初次选用抗菌药物级别高,我院情形相近;认为除预防用药目的外,与市场因素及技术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不得不寄希望于医疗改革与国家政策的及时、坚决、有效地实施,从而改变目前一定范围的混乱状况。
3.3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应在手术开始前20~30 min(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90);应在手术室以静脉途径给药并在20~30 min内滴完[1];调查发现,我院1例术前阿奇霉素口服用药,给药途径明显有误;一般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术前1次用药即可,术中不追加;一般应短程使用,术后不必再用,除非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及应用假体植入物时;药物使用总时间应尽量限定于48 h以内,因为继续用数天甚至直到拆线是没有必要的,并不能进一步降低SSI发生率。
郭颖华等报道[5]术前0~2 h开始给药为0%,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平均为9.19 d,持续时间在48 h内的为10%;浦锡娟等报道[4]术前30 min~2 h应用抗菌药物的为14.32%,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平均为4.86 d,应用抗菌药物在48 h之内的占5.7%;王真报道[6]术前30 min~2 h应用抗菌药物的为97.0%,术后用药时间小于48 h为89.5%;其他文献,以上值大多波动于50%上下,但术后继续用药时间都较长,最长达到54 d[7]。
调查发现,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初次给药时机在30 min~2 h的占84.2%,无术中追加,无联合用药,略好于国内普遍状况,但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情况不容乐观,值得继续跟踪;另外,借鉴国内某些医院成立相关专家组成外科SSI预防和治疗督导小组的经验,我院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由医学、药学专家组成的药物治疗委员会,定期对全院药物治疗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或将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 陈文光,章泽豹,蒋景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06.
[3] 姜 玲,史天陆,沈爱宗,等.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96.
[4] 浦锡娟,林小鲁,罗玉荣.Ⅰ、Ⅱ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调查[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4):310.
[5] 郭颖华,赵金康,贾 筠,等.100例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4):305.
[6] 王 真,王长江.38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34.
[7] 李宝珍,平宝华,关仙花.疝修补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