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1-01-29李晓鹏刘元林陈文辉杨闰平
李晓鹏,刘元林,陈文辉,杨闰平
海军总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3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我国发病年龄6个月~5岁小儿发病最高,实行麻疹疫苗接种后,虽然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回升,呈散发或局部小范围暴发流行,且有成年人增多趋势[1-2]。笔者于2008年6月~2010年5月采用匹多莫德治疗麻疹患者38例,并探讨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麻疹患儿76例。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符合吴瑞萍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3]和1995年卫生部制订的《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4]中有关“麻疹”诊断标准。②符合流行病学、临床经过、典型皮疹及口腔黏膜斑(Koplik氏斑)诊断。③经病毒抗体谱测定包括风疹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IgG和IgM)证实为麻疹病毒感染,且能够排除风疹等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的皮疹。④发病期间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共纳入76例,其中,男32例,性44例;年龄 8 个月~12 岁,平均(5.62±1.25)岁;病程 3~8 d,平均(5.23±1.48)d;发热患儿有 42例,合并肺炎 17例,喉炎4例,心肌炎1例。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伴发、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病毒、预防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包括阿昔洛韦10 mg/(k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50 ml,2次/d,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针(20~100 ml)静脉滴注,1次/d;病毒唑 10~15 mg/kg,加入 10%葡萄糖液 10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 (由北京朗伊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718)0.4 g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 检测方法:两组患儿均于清晨空腹,一次性真空采集4 ml EDTA抗凝静脉血,应用由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EpicsⅪ型流式细胞仪,采用免疫荧光法,试剂盒由北京邦定泰克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皮疹完全消退,体温恢复正常,无咳痰,胸部X透视示正常;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体温恢复正常,偶有咳痰,胸部X透视示基本正常;好转:皮疹部分消退,体温恢复正常,轻度咳痰,胸部X透视示肺纹理基本正常;无效:为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病情进展加重。总有效率以痊愈率加显效率统计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s,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s,d)
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组别 n 38 38退热时间2.80±0.75 3.23±0.94 2.204<0.05咳嗽缓解时间4.24±1.05 5.45±1.20 4.678<0.01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4.13±1.18 5.06±1.32 3.238<0.01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比较( ±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1
组别 n 38 38 CD3+治疗前 治疗后CD4+治疗前 治疗后CD8+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值 P值54.71±2.88 55.06±3.24 0.498>0.05 57.64±2.63**56.45±2.36*2.076<0.05 32.96±2.23 32.45±2.12 1.022>0.05 34.65±2.44**33.52±2.35*2.056<0.05 25.47±2.30 26.04±2.58 1.017>0.05 23.86±2.17**24.95±2.14*2.205<0.05
3 讨论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WHO扩大免疫规划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麻疹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其另一特点是容易合并肺炎等并发症,表现为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目前研究认为[5-6],麻疹的发病是一种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有着密切关系。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参与者,是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其中CD3+T细胞代表总T细胞,CD4+T细胞代表T细胞辅助诱导亚群,CD8+T细胞代表总T细胞,这三类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枢纽。
匹多莫德是一种全新合成的免疫调节剂,其结构类似于二肽,化学名称为(R)-3-[(S)-(5-氧代-2-吡咯烷基)羰基]-四氢噻唑-4-羧酸,具有广泛生物活性,是目前唯一的口服免疫促进剂,其药效主要是通过激活NK细胞,单核细胞吞噬活性,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调节免疫系统中免疫因子或免疫细胞的活性。本组研究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麻疹,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和CD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患儿CD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匹多莫德在辅助麻疹治疗过程中疗效肯定,具有恢复被抑制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选用。
[1]王丕胜,宋冬梅,王燕,等.喜炎平佐治成人麻疹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150-151.
[2]张锦光,黄万景.更昔洛韦治疗小儿麻疹的临床疗效分析(附61例报道)[J].海南医学,2005,16(9):57-58.
[3]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GB15983,1995.
[5]胡英萍,徐瑞龙,庄顺红.麻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酶学的检测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1):825-826.
[6]洪玲珍.出疹期麻疹患者30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34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