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模式研究

2011-01-27孙腊梅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党校图书馆

孙腊梅

(安庆市委党校信息中心,246052)

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模式研究

孙腊梅

(安庆市委党校信息中心,246052)

文章对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模式提出了初步构想,对模式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在较合理的架构下,取得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最佳成效。

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信息服务

党校图书馆走出校门,面向社会,为党委和政府机关部门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这在党校图书馆的理论界已形成共识。在服务模式上,各地党校在实践中都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文在借鉴一些党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试图对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在较合理的架构下,取得服务社会的最佳成效。

党校图书馆拓展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1)党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校,党校教研人员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他们立足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时刻关注着社会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和应用对策的研究,他们的调研报告和科研成果对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是党校和党校图书馆所独有的特色资源[1]。(2)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和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社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每天都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处理时,个人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政策水平和判断能力,还要全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和充分利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这自然形成了对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判断和走势分析的信息需求,而党校图书馆独有的特色资源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3)进入新世纪以来,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不断加快,党校系统内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基本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日渐强大,服务模式已经彻底变革,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基本消除,通过网络技术,党校图书馆已经完全能够走向前台,面向社会,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1 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模式构想

如何构建党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模式,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套改革。其基本框架是面向特定的服务对象,以平台为基础,加强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创新服务形式,增强互动交流,积极服务社会。模式的基本框架构想如图1所示。

图1 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模式架构图

1.1 系统服务平台的搭建

党校图书馆的系统服务平台不仅是党校图书馆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综合平台,也是党校图书馆甚至是党校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也是各类用户获得更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入口。因此,系统服务平台在功能区域划分上必须有信息挖掘、交流、共享和推送四个基本区。

1.1.1 信息挖掘

信息挖掘通常是指从数据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有用信息。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不同,服务平台应提供多种不同的挖掘检索系统。如:启动图书馆OPAC联机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提供馆藏书目数据、特色文献数据库等馆藏信息的多途径检索,实现馆藏资源的网络公共检索;建立数字化期刊、论文、图书等全文文献数据库智能化检索系统,用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查询到所需信息的原文,由信息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一次性满足;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用户群体的需要,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还要提供定向挖掘搜索功能。为了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需要,图书馆服务平台今后的信息挖掘检索还应当是基于内容的检索。所谓基于内容的检索(CBR),是指对媒体对象的语义和上下联系进行检索,所处理的对象是信息仓库中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它既包括数字化的文本信息、图形与图像信息,又包括数字化的音频与视频信息。

1.1.2 信息交流

党校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研讨式的专题教学。除了课堂以外,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必须还要有一个平台,没有时空限制,就各自学习与工作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在党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中,首先要建立新的VPN通道,以学员入学时的学号作为VPN的帐号和密码,实现异地访问;其次是搭建“同学录”或“校友录”平台,学员利用其学号就可以以实名的方式登录平台,在虚拟的“班级”中自由地交流沟通;第三是开辟“空间”或者“论坛”,对设定的专题进行讨论;第四是以博客或留言的形式,任意对事件发表意见;第五是实时在线交流,即在网上实时地“面对面”交谈,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即时性与交互性,用户只要在能上网的地方就能交流。

1.1.3 信息共享

在党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功能,就是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之间及图书馆与其他单位的各种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共享的出现主要基于两种思想:一种是基于开放获取的思想,它确保对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和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鼓励用户自由学习、思考和实践;另一种是基于图书馆服务的思想,把信息共享作为整合资源和服务的必要手段。通过信息共享,党校系统图书馆之间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节约社会成本。建立党校图书馆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是做好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信息共享的效率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技术发展和传输技术的提高,必须在严格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条件下实现。

1.1.4 信息推送

根据所获信息的内容特点和自身的加工能力,进行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将有用信息传递给社会用户,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信息推送。信息推送是个性化服务的一种形式,也是整个系统最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为实现信息推送的目标,服务平台建设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注重个性数据库的建设。党校图书馆的个性数据库就是以党校某种特有的信息资源为依据建立的数据库,通常包括地方文献数据库、教员学术成果数据库、党建专题数据库、学员档案数据库和本校特藏数据库等内容,它体现出党校图书馆个性数据库与其他数据库相比具有特色的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信息推送服务技术的使用。信息推送服务技术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之上的,在当代被广泛应用于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Web数据库技术、数据推送技术、网页动态生成技术和智能代理技术,都以其较成熟的高科技性能而被广泛使用。

1.2 专题组的组成

党校教学的特点是按专题组织教学,我们在确定图书馆社会服务专题组时,就可以以教学专题作为基础,利用他们的教学成果,结合与学员互动中的反馈信息,与其他相关教研人员一起,形成一个专题组的主要组成部分。专题组可以有3-5人,教研人员不少于2人,图书馆专题馆员不少于1人。专题组是一个动态的团队,他们在各自领域有各自的教学科研成果,根据专题研究的需要,可分可合。专题则是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以及决策部门的需要来决定。学员在校期间,专题组还应吸收来自相关部门、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学员加入,这对于提高决策参考意见的可行性将有很大的帮助。图书馆专题馆员是专题组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除了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外,还必须具备与专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专题组中发挥着其他教研人员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主要职责为:负责与专题组成员的交流与沟通,协调相关工作;了解相应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和学术研究动态,建立专题网络导航,提供集成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参与课题论证和调研;负责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做好信息素养教育、宣传和信息推送工作。

1.3 在资源共建中提升

党校图书馆在加快资源建设的同时,在全国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全国党校系统内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已成为现实;通过互联网技术,党校图书馆也有条件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使广大学员、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都能共享党校图书馆的资源,这样,党校图书馆才能开展科学决策咨询服务、专题文献加工服务、数字信息服务以及其他的服务项目。但是,如果没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就没有资源保障。共建共享是一个整体概念,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各级党校、广大学员和社会用户在享受信息资源的同时,参与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丰富数据库的内容,彰显地方特色,是党校图书馆和社会服务对象共同的责任。

在资源共建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所处的工作性质、行业、地位不同,他们对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也不同,与此相关的,他们在共建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但他们提供的资源具有政策性强、来源于社会实践、原始文献比重大、时效性突出等优势,这正是党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重点和特色。

纵观党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模式的核心是图书馆的服务平台,所有用户的活动都是在平台上展开的,在信息的共建共享中,他们取得了“双赢”的局面。专题组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社会实践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党校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用户在投身资源共建的过程中也享受了各种有效服务,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2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党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转,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

2.1 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推介

党校图书馆用户服务平台建设总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形成特色。按照这一原则,党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平台不应局限于图书馆某个独立的空间和领域,而是要发挥地区党校与省级党校密切联系的优势,将省内各个党校作为信息服务平台的组成部分,以此达到全局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实用。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一步加快,省级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络的规划正在逐步实现。利用各省党校系统的虚拟专网平台,实现各省各级党校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贮存、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2];实现各省党校系统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挖掘、交流、共享和推送等功能。利用各省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使省级党校与地市党校的信息资源对接,将彼此的信息资源及时交流。地市党校图书馆可以提供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信息,而省级党校凭借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提供研究此地区的科研成果信息。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建设区域特色的数字资源体系,为科研人员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全面而及时的区域信息资源[3]。

党校图书馆在建设好信息服务平台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长期用户,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打造服务品牌。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要求,同级党委的各个部门从部门负责人到中层干部,大多数人都应该成为党校的党员。在学员入学之初,就要发展他们成为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并以此为用户名,享受党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学员结业后,保留学员的用户名,他们既是社会服务的对象,保持长期联系,在服务中争取合作机会,同时又是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宣传员、推广员和联络员。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动员和引导更多的党员干部成为新用户。要加强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和加强用户文献检索能力的培训,让用户懂得运用检索工具,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使用户能熟练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打造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品牌,首先要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党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项目等,让社会用户全面地了解党校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平。图书馆的品牌在于权威信息的提供,而权威信息的提供主要是通过党校图书馆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实现的。通过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既可提升图书馆员和教研队伍自身的素质,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重藏轻用的问题。专题组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馆藏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加工、分析、提炼,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传递到用户手中,及时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从而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和肯定,吸引更多的社会用户利用图书馆及其信息服务系统,使图书馆的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4]。

2.2 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在信息时代,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职能已经成为党校服务社会的主要职能之一,它是一项综合工程,是党校信息水平、教研水平和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党校必须整合全校资源,举全校之力,把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党校长期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在建设好服务平台的同时,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适应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组织结构应是一种有机的、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形态,形成组织交叉的矩阵形式,如图2所示,管理学上称为矩阵组织结构。

图2 党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组织结构图

从上图可看出,纵向为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各类专题,每个专题有一负责人,负责从图书馆和教研部门中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专题组;专题组和各职能部门一样,直接由分管校长领导,按规定的程序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这样横向的各部门和纵向的专题组交织在一起,人员实行双重领导,既受部门负责人的领导,同时还受专题负责人的领导。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有利于开展各种专题,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并促进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

2.3 加快队伍建设,适应发展新需求

党校图书馆深化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这里的人才队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研人才队伍。党校的教研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和研究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不断丰富特色资源库的信息资源,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党校图书馆的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党校图书馆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紧缺,待遇偏低,骨干易于流失,引进人才渠道狭窄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也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5]。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掌握现代图文信息技术,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人才队伍。一是引进急需的有特长的业务人才;二是有计划地加强在职馆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三是改革用人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达到事业留人、机制留人、环境留人的目的;四是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馆员知识视野。

[1][4]肖 洁,林 宁.面向社会党校图书馆服务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2007,(17).

[2][3]华 颖.试论省级党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J].情报资料工作,2007,(5).

[5]崔永琳.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积极推动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6,(6).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library service of Party school to the community

SUN La-mei
(Anqing Party School of the CPC,Anqing 246133,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contemplation about the model of library service of Party school the CPC(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o the community.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ervice model so as to get the best results in the service model of the Party school library of the CPC in a more reasonable framework.

library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service to the community;service of information

G250

B

1006-1525(2011)01-0067-04

2010-10-12

孙腊梅,女,馆员。

(编辑:王靖雯)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党校图书馆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去图书馆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