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1-01-27池佳锋
池佳锋
(长沙市中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长沙 410000)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现代社会机械交通等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颌面部创伤骨折的几率增大。口腔颌面部骨折,特别是上下颌骨骨折,大多数是开放性的,颧骨骨折则多半是闭合性骨折。战时颌面损伤常比较复杂,这主要是由于武器的原因,使颌面部损伤成为综合性的损伤。现代社会中工业性损伤、交通事故所造成的颌面部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有时也是很复杂的严重损伤,需要及时救治。本文就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治疗方法作出相关阐述,以期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36例颌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上患者均经X线确诊为口腔颌面部骨折。本组136例患者中男97例,女39例;年龄2~78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中车祸伤78例,跌伤17例,砸击伤21例,挤压伤13例,其他损伤7例;骨折部位中上颌骨骨折54例,下颌骨骨折37例(其中颏部骨折21例,髁状突骨折14例,多发性骨折2例),颧骨骨折24例,颧弓骨折19例,颌面部联合骨折2例。
1.2 治疗方法
以上患者均施行急救止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然后根据骨折具体类型分别实施不同手术修复治疗。
1.2.1 下颌骨骨折 (1)复位:线性骨折早期者采用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不满意或时间较久者采用牵引复位,对复杂的骨折或受伤时间较久已错位愈合的骨折则采用切开复位。(2)固定:对移位较少的单发线型骨折采用牙弓夹板固定,对开放性骨折或需切开复位的骨折,采用螺钉钛板行坚强内固定;对于髁状突骨折则采用钛板螺钉或钢丝固定在骨折端,保持正常位置。
表1 136例患者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愈合时间比较[n(%)]
1.2.2 上颌骨骨折 (1)复位:早期采用手法复位,若受伤时间较久,骨折处已有纤维愈合,则采用牵引复位,利用牙弓夹板进行上下颌间牵引结扎。(2)采用开放复位,钛板、螺钉固定。
1.2.3 颧骨颧弓骨折 (1)复位:对骨折早期和单纯性颧弓骨折采用盲探复位法,自上颌第二磨牙颊侧沿前庭沟做1.5cm长切口,用长而扁的骨膜剥离器插入后达颧骨、颧弓深面,向外、向上橇动骨块,另一手在面部感知复位情况,复位后缝合口内创口;对于复杂的骨折和由明显错位的骨折患者采用开放复位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口外切口的或由冠状入路行颧弓颧骨上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自尖牙至磨牙切开前庭沟黏骨膜,切口长约3~4cm。显露颧骨上颅骨连接处骨折区,利用骨膜剥离器、骨钳等工具使骨折段复位,直视下用钢丝或铁板、螺钉固定。(2)固定:固定方法同上。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36例患者均I期愈合,半年后跟踪复查,131例患者骨折线愈合良好,咬颌关系正常,5例患者因为年龄较大(≥70岁)骨折恢复较慢,张闭口度恢复欠佳。本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25岁37例,患者8周愈合率为100%,25~60岁71例。患者8周愈合率为94.4%,≥60岁28例。患者8周愈合率为17.9%,≥60岁组与前2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
3 讨论
口腔颌面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与四肢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当上颌骨折时,因其骨面附丽的肌肉,除翼内、外肌外,多为一些弱小的表情肌,只要牙齿能恢复到正常的咬颌关系,判断骨折段已基本复位,然后选择骨折的固定方法使之固位于颅底。而下颌骨折由于强有力的咀嚼肌群的牵拉可引起明显错位,固定下颌骨折的方法必须更稳固,同时又要考虑到颞下颌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主动和无痛的活动可促进骨和软组织的血运,滑膜液促进关节软骨营养,并结合部分承重,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1]等,因此,下颌骨折的治疗更加复杂一些。
不论上颌骨折或下颌骨折,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软金属丝挂钩牙弓夹板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是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确保上、下牙齿咬合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新鲜骨折断端间局部疼痛可产生肌肉痉挛,小橡皮圈弹性牵引,数日内即可逐渐地复位到精确的正常咬颌关系,复位后的牵引,只是用以维持骨折断端接合的位置而已,上颌骨折约维持4周,下颌骨折约维持6周,在牵引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牵引力的方向和咬合关系必要时及时调整。为了克服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不便于进食的缺点,可在固定1~2周后,可在病人进食时暂时解除小橡皮圈,待饭后仍予挂上、这样既不影响固定,操作亦称简便,病人也可自己对镜操作。近20年来,用不锈钢或钛研制的接骨板进行骨接合术(Osteosynthesis)已成颌骨骨折治疗的重要方式[2],不仅可减少对长期颌间固定的依赖,而且还具有促进骨愈合,早期恢复颌骨功能,减少并发症等特点。
近年来,老年人发生颌面骨折的例数越来越多,本组患者中超过60岁患者28例(20.6%),这一方面跟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有关,另一方面跟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是分不开的[3]。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减退,使老年人对外界突发变化的反应逐渐变得迟钝。同时肌肉力量的减退使老年人行走迟缓,步态不稳,体位平衡能力、控制能力不如年轻人,造成老年人骨折的发生。另外,老年人常患有各种全身性疾病,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等,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摔倒骨折的机会。而在临床上对于老年人颌面骨折的治疗除了复位、固定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口腔结构的特点,进行特别的护理和治疗,这样才能加快老年患者骨折的愈合。
[1]阎志毓,叶星.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9(3):436~438.
[2]周立,欧阳秀梅.颌面部多发性骨折不同负载内固定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2010,30(3):164~166.
[3]邹亚楠,张君.钛板内固定联合正畸技术在治疗陈旧性颌面骨折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6):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