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监督中的隐性采访
2011-01-26陈大公
□陈大公
(南阳日报社,河南 南阳 473014)
浅谈舆论监督中的隐性采访
□陈大公
(南阳日报社,河南 南阳 473014)
现如今,随着新闻竞争的日益激烈,暗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新闻领域,这一特殊形式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暗访也称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瞒身份,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获取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暗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舆论监督的效果。
与显性采访相比,隐性采访获取的信息更加原汁原味。对于新闻单位来说,正确而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也有利于提高媒体的影响力。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过去一次成功的暗访至今印象尤深,现就如何做好暗访,浅谈以下几点感悟。
素质过硬 不辱使命
舆论监督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暗访、新闻调查等一些特殊的采访形式。诸如此类的采访,均在特殊环境里进行,这就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9年9 月,记者接到报社安排的一个采访任务,选题是某县乡镇幼儿园校车超载现象普遍,要求记者客观报道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接到任务,记者就有点顾虑,认为这种采访体裁难度大,不好把握。但是,当记者翻阅了相关资料之后,顿时精神振奋,信心十足。记者从有关材料上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多,但农村兴建幼儿园的同时,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些私立幼儿园见利忘义,明知校车超载违法但受利益驱使仍然我行我素,校车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和无法挽回的损失……看到这些,记者心中思绪万千,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利益奔走呼吁是记者的天职,于是心中骤然产生一种强烈的采访欲望和记者的职业使命感,暗下决心一定克服困难完成采访任务。
精心准备 打好硬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暗访就像一次战役,如果仓促上阵,势必影响到暗访的效果。为打好主动仗,记者积极做好暗访前期工作。
首先,记者对采访的选题进行了再次分析,并围绕选题多方收集相关素材。通过相关信息,记者了解到,所暗访的地点是个农业大乡,该乡共有19个行政村,256个村民小组,私立幼儿园规模较大的就有6家。根据材料,记者得知该乡幼儿园多数存在校车超载问题。
根据掌握的素材,记者进行了认真梳理,制订出详细的采访方案,画出了采访路线图,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预测,做好如何化解和应对。根据方案,记者还准备了一些必要的采访器材。暗访地点较多、线路长,离不开交通工具。为暗访保密起见,记者找一位有车的朋友帮忙,借用了他的车辆。暗访需要铁证如山的材料,记者准备了相机、录音笔等器材。为了打好这场硬仗,记者几乎是“全副武装”上阵。其结果充分证明,由于采访前工作准备扎实,在整个暗访过程中工作相当顺利。
客观反映 注重细节
一篇有分量的舆论监督稿件,离不开真实性和准确性。暗访更是如此,报道不仅要总体真实,还要每个细节都要真实。在围绕校车超载暗访过程中,记者从细节入手,抓住问题的关键,为披露校车超载现状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天,一到目的地,记者便按照之前制订的计划先对几家幼儿园布局进行了实地“侦察”,对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进行摸底。通过观察,记者发现一家规模较大的幼儿园校车全部集中在校园门口,十分有利于暗访,于是记者便把这家幼儿园作为重点暗访对象。
下午5时,是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几名幼师和一些小朋友将小马扎和长板凳纷纷往车上搬,这引起记者的注意。原来,面包车已被改装,车厢后排的座位早已被拆除,空空的车厢就是为了多装人。记者赶紧举起相机,拉近镜头,记录了这些细节。据观察,第一辆微型面包车上竟然挤了18名小朋友。
为掌握更多情况,记者决定对超载校车进行跟踪观察。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对校车安全隐患有了新的发现。其中,驾驶员是一名孕妇,校车来回穿梭在狭窄的乡间小路上,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堆满了秸秆,超载校车就是在这样复杂的道路上接送学生,可谓险象环生。记者在采访返回途中,一辆中型面包车从记者身边穿过,这辆校车里面至少挤了40名小朋友,车就像沙丁鱼罐头,记者立即按动快门,拍下这张发人深省的图片。记者在暗访中发现,接送学生车辆的驾驶员素质普遍较差,缺乏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另外,校车追逐经济利益,多拉快跑、超载超速、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也十分普遍。
由于采访深入细致,这些扎实的材料为报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暗访调查 要有结果
批评报道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这篇题为“校车超载其重怎承”文章见诸报端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报道也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公安等部门立即成立调查小组,深入到问题乡镇围绕校车问题展开全面调查,对违规幼儿园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公安交警部门也介入到调查中,对新闻报道中所披露的违法车辆依法进行查证处理。
校车超载问题被媒体披露后,同样引起该县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县领导当即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围绕校车超载问题展开专项治理,要求相关部门不仅要从监管规范的角度确保孩子的交通安全,还要从尊重生命价值的高度依法取缔“黑校车”,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对此,记者又将这一反馈结果进行了后续报道。
孩子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舆论监督的结果,就是不让家长担心、学生闹心、交警烦心、社会揪心,有效督促解决这一个“老大难”问题。
由于该篇文章真实性、新闻性效果强,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二等奖、2009年度南阳市新闻奖一等奖。
掌握技巧 规避风险
挖掘新闻事件本质、探寻新闻内幕,暗访这种特殊形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媒体。但由于暗访的对象往往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报道揭示的大多是鲜为人知的社会现象,暗访的成功率比较低,甚至受到抨击。但是为了获得一手资料,很多记者还是选择这种“铤而走险”的采访方式,所以规避风险十分重要。
为此,暗访前先要做好风险评估。隐性采访的题材,记者要先了解采访现场的环境、即将正面过招的被采访对象是谁、对方有什么防护措施和特点等信息,充分利用报料人所知道的信息是做好风险评估的第一步。“踩点”是做好风险评估的第二步。第一次进入隐性采访现场后,要用心观察里面的人和事,不要冒失打探信息,以免惹人怀疑,更不要随意偷拍、偷录。一至多次的“踩点”完成后,环境熟悉了,再确定偷拍和偷录的方式、角度,完成整套隐性采访。暗访同样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暗访不只是对记者采写技术的考验,更是对记者心理素质和胆识的考验。既然是暗访,其事件就必然有不便告人的内幕,如果要将这些问题挑开,就极可能遇到危险,因此胆大心细是暗访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在现实中存在着舆论监督难的问题,某些被批评者要么对批评置若罔闻,对你不理不睬;要么对批评暴跳如雷,甚至找上门来胡搅蛮缠,威胁恐吓。隐性采访的风险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尚未有新闻法,记者的采访权缺乏相应法律保护,记者从事隐性采访时主动评估、规避风险尤显必要。
(本栏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