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德温杂交三代牛的育肥效果分析
2011-01-26贾玉堂汤继顺葛善勇戴金路李立冰阮永明
贾玉堂 ,汤继顺 ,葛善勇 ,戴金路 ,李立冰,阮永明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 230031;2.安徽省绩溪县畜牧局;3.安徽省蚌埠市畜牧局)
南德温杂交三代牛的育肥效果分析
贾玉堂1,汤继顺1,葛善勇2,戴金路3,李立冰1,阮永明1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 230031;2.安徽省绩溪县畜牧局;3.安徽省蚌埠市畜牧局)
为了测定南德温杂交三代牛(F3)的生长性能、育肥效果,特在蚌埠近郊及三县进行了南杂F3牛饲养情况调查与6、12和18月龄生长性能指标测定,并进行了南杂F3牛与本地黄杂牛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南杂F3牛适应性强,在农家饲养条件下,6月龄的体斜长较当地黄杂牛提高13.06%(P<0.05);12月龄体斜长和后管围分别提高15.52%(P<0.05)和11.39%(P<0.05);6~12月龄和12~18月龄平均日增重比当地黄杂牛分别提高 9.30%(P<0.05) 和 8.48%(P<0.05);6、12 和 18 月龄体重分别提高 30.77%(P<0.01)、21.59%(P<0.01)和18.60%(P<0.01)。在相同强度育肥条件下,南杂F3牛日均耗精料2.61 kg,采食粗饲料17.72 kg,平均日增重达1 329.50 g,较当地牛提高17.43%(P<0.01),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及高档肉块比均高于本地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较饲养本地牛提高70.46%(P<0.01),育肥效果明显。
南杂F3牛;生长性能;育肥效果;经济效益
南德温牛(South Devon),原产于英格兰的南德温郡,是澳大利亚专家经过近百年培育而成的肉牛新品种。该牛被毛呈紫红色,性情温顺,抗寒、耐旱,易于管理,能适应中国南北气候。成年公牛平均体重1 200 kg,母牛平均体重750 kg[1]。从1996年我国引进公母配套系以来,经过多年的风土驯化、纯种繁育、冻精生产和杂交改良,目前利用南德温肉牛进行多元杂交已遍布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南杂牛数量约有20余万头[2]。从不同地区改良效果来看,南杂牛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3-6]。
2003年开始,蚌埠市畜牧局为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在固镇、怀远等县开展了利用南德温肉牛杂交地方黄牛的改良工作,改良效果非常明显,并采用南德温肉牛作为父本级进杂交,已产出南杂F3牛。现将在以上地区调查的南杂F3牛生长饲养情况以及南杂F3牛育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肉牛杂交效果调查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在固镇县、怀远县的规模养殖户中,分别调查南杂F3代牛及当地牛各30头,并测定其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体尺,并分析平均日增重。
2 南杂F3牛育肥试验
2.1 试验对象 两个杂交组合:南杂F3牛和当地黄杂牛,每组24头,育肥年龄和体重相近,公母各半。
2.2 时间与地点 试验时间为2009年9月—2010年1月,共4个月。地点:蚌埠天龙肉牛育肥场。
2.3 饲养管理 按照当地特点进行舍饲。犊牛出生后跟随母牛饲喂到6月龄断奶,开始单独舍饲,粗饲料以玉米青贮、花生秧、麦秸为主,每牛补饲混合饲料2.5~3.0 kg/d。精饲料配方(以100kg计):玉米61%,豆饼16%,麸皮13%,玉米蛋白粉8%,食盐0.6%,添加剂1%,小苏打0.4%。粗饲料饲喂量:酒糟12 kg,麦秸4 kg,玉米青贮6 kg。饲喂方法是先粗后精。
2.4 生长性状指标测定 初始重、末重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测定平均日增重,精、粗饲料的日消耗量,测定方法按照《养牛学》方法进行[7]。
2.5 屠宰性能 试验结束时,分别从两组试验牛中选择4头育肥牛,按照蒋洪茂所著的方法[8]进行屠宰测定,测定肉牛宰前重、胴体重、高档肉块比、优质肉块比以及屠宰率和净肉率。屠宰测定在安徽怀远金淮河食品公司进行。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均以X±SD表示,采用SAS9.0统计软件中的ANOVA过程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法。
3 结果和分析
3.1 南杂F3牛各阶段体尺、体重 由表1可知,南杂F3牛体尺和体重均明显高于当地黄杂牛。在农家饲养条件下,南杂F3牛6月龄的体斜长、体高、胸围、体重分别较当地黄杂牛提高 13.06%(P<0.05)、4.47%、7.34%和30.77%(P<0.01);12月龄体斜长、后管围和体重分别比当地黄杂牛提高 15.52%(P<0.05)、11.39%(P<0.05)和21.59%(P<0.01);18 月龄体斜长、体高、胸围和体重分别比当地黄杂牛提高6.24%、3.71%、3.01%和18.60%(P<0.01)。南杂F3牛 6~12月龄和 12~18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当地黄杂牛提高9.30%(P<0.05)和8.48%(P<0.05),差异显著。
3.2 育肥效果 由表2可知:南杂F3牛有良好的育肥效果,在相同育肥强度条件下,每头南杂F3牛日耗精料2.61 kg,粗饲料 17.72 kg,日增重达 1 329.50 g,较当地牛提高17.43%(P<0.01),精饲料消耗降低2.43%,粗饲料采食量增加5.03%。经济效益:精饲料2.4元/kg,粗饲料0.36元/kg,活牛市场价格14.4元/kg,饲养1头南杂F3牛平均盈利781.56元,较饲养本地牛效益提高了70.46%。
表1 南德温F3牛体尺、体重
表2 肉牛育肥试验情况
3.3 屠宰性能 由表3可见,南杂F3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率、屠宰率均高于本地黄杂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3 南杂牛与当地牛屠宰测定(n=4)
由表4可知,南杂F3牛的高档肉块质量为30.50 kg,比当地黄杂牛提高0.42个百分点,优质肉块比却低于当地黄杂牛1.58个百分点,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4 肉牛胴体分割中高档、优质肉块情况
4 讨论
4.1 改良效果 南德温肉牛作为世界著名的肉牛品种,具有早熟、生长快、母牛难产率低的优点。其优异的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但饲养管理条件要求很高,在良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可达1.3~1.5 kg。据有关资料[9-10]研究表明,用南德温肉牛杂交本地黄牛,南杂F1牛在一般农户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犊牛增重较快,生长性能良好。
在调查中得知,2003年蚌埠市畜牧局引进南德温肉牛冻精细管48 000支,改良了本地黄牛30 000余头。现已繁殖南杂F3牛8 000余头,初生重平均38.60 kg。从调查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来看,南杂牛保留了本地黄牛的优点,如适应性强、耐粗饲、易管理、饲料报酬高、生长速度快等,农户饲养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南杂F3牛继承了南德温肉牛产肉性能,表现为体型增大、体躯变长、体幅变宽、前胸饱满、尻部及大腿发育良好,体躯肌肉丰满,屠宰率达55%,净肉率47.8%,证明该品种杂交优势明显,可作为本地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黄牛改良和优质牛肉生产的主要父本品种。
4.2 生长性能比较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南杂F3牛生长发育良好,具有较好的育肥性能。在农家饲养条件下,南杂F3牛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斜长、体高、胸围和体重、日增重分别高于当地黄杂牛。育肥试验中,南杂F3牛在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生长发育指标明显高于本地黄杂牛,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粗饲料采食量提高,日增重增加,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本地黄杂牛基本上是西门塔尔三、四代杂种牛,精液品种来源复杂,杂种优势明显下降。
4.3 屠宰性能比较 关于南德温肉牛的肉用性能,田春花[11]等认为,南德温杂交牛周岁前日增重增加速度较慢,周岁后日增重增加速度较快。在本次试验中,通过体尺性状指标测定也能证实这一点。在后期经过4个月的育肥后,南杂F3牛体型明显增大,个体产肉量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品种肉用改良效果。南杂F3牛屠宰率可达到55.06%,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高档肉块比均高于本地黄杂牛,而优质肉块比低于当地黄杂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可能是屠宰数量较少造成的,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4.4 经济效益比较 据谢礼裕[3]等研究报道,用南德温牛改良雷州黄牛可取得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农户收入提高,饲养1头1岁的杂交牛比饲养1头同龄本地牛可多收入600~1 000元。在本次试验中,在饲料、活牛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育肥1头南杂F3牛可获利润781.5元,较饲养本地牛提高70.46%。如果进一步加强南德温杂交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提高高档牛肉比,屠宰效益会明显增加。
5 小结
经过调查和育肥、屠宰性能测定,表明南杂F3牛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为培育新型肉牛品种奠定了品群基础,值得进一步的选育稳定和推广。
[1]陆震,马利军.澳大利亚南德温良种肉牛及其杂交改良效果[J].黄牛杂志,2001,27(6):17-19.
[2]于孟虎.南德温牛[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7):26-27.
[3]谢礼裕,万江虹,马龙,等.南德温牛对湛江雷州黄牛改良效果分析[J].黄牛杂志,2002,28(5):54-56.
[4]马桂琳.南德温肉牛与甘南高寒地区西杂牛三元杂交效果调查[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1):71-73.
[5]张永东.南德温肉牛与张掖西杂牛三元杂交效果调查[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5):95-96.
[6]杨杜录.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测定[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2):20-22.
[7]王根林.养牛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蒋洪茂.优质肉牛屠宰加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9]辛梅英.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测定[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153-154.
[10]郭继君,逯来章.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3):56-58.
[11]田春花,邵彩萍,戚晓花.南德温西门塔尔与西杂牛杂种公犊牛育肥试验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7,9:37-40.
2011-01-26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08020303042)
贾玉堂(1962-),副研究员,国家肉牛产业体系合肥综合实验站站长。
1007-9726(2011)03-0030-03
S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