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探讨
2011-01-26周进
周 进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安徽霍邱 237400)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为动物多种疾病的致病体,目前已发现8种类型,其中只有肺炎支原体肯定对人致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在支气管哮喘开始发病时,大约有5%~6%是以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常为刺激性咳嗽,此时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有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1]。本文重点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010年1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0例CVA患儿为实验组,纳入标准依据2002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诊断规范[2],男28例,女22例。另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两组年龄均在1~14岁。其诊断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
采用北京四环生物制剂公司生产的试剂,以果粒凝集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MP-lgM测定。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滴度大于l:80为阳性。阳性结果表明MP的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MP-lgM的阳率为34.0%(17/50);对照组MP-lgM的阳性率为12.0%(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实验组MP-lgM的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MP-l g M的滴度情况比较
3 讨论
小儿咳嗽性哮喘的病因复杂,外界致敏性和(或)非致敏性刺激物质的质和量不尽一致,机体由于遗传素质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导致了机体对刺激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反应。哮喘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进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黏膜水肿与肥厚、黏液分泌增多、黏膜纤毛功能障碍及支气管黏液栓塞等。由于不同机体的各种病理变化程度不同,因此,各个不同机体或者同一机体在不同时间、场合均会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发生显著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则可以表现为喘息;如果发生轻微的支气管痉挛,临床上可以表现以胸闷为主,如果以支气管黏膜肿胀为主,则临床上可表现为咳嗽[4]。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上常以慢性咳嗽为唯一的表现形式,目前认为除运动、过敏食物、冷空气,气候变化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外,有学者报道也可以继发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在国外已有报道肺炎支原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认为肺炎支原体仅次于病毒,他们是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急性发作、成长期难以缓解以及恶化有关的病原,在收治的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在34%左右,而一些普通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感染率只占13%左右,说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报道表明,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表面后,可使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溶解、肿胀、坏死,肺炎支原体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可长时间潜伏在气道的上皮上,从而刺激气道上皮产生慢性炎症。当体内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炎支原体可在气道上皮细胞中定居繁殖,其作为超抗原,诱使单核、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这些炎性细胞聚集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参与介导天然免疫,引起肺部血管周围气道上皮部位的炎症反应。若是反复感染肺炎支原体,可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慢性炎症[5]。长期以来,临床上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考虑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为主,往往忽视了支原体的感染,特别是有些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因为得不到病原学诊断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对一些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应积极地寻找诱因并及时针对病因治疗。
肺炎支原体在发病前2~3d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它通过接触感染,长在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同时产生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其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感染后引起体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体,所以很少发病,儿童往往缺乏这种抗体,因此儿童发生支原体肺炎的几率较成年人高[6]。
儿童感染后肺部病变呈片状或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伴急性支气管炎。肺泡内可含少量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和肺气肿。肺泡壁和间隔有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细胞可有坏死和脱落,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胸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渗液[7-8]。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可引起散发和小流行,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秋、冬季较多。本病的症状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病状而在胸透时发现。多数患者除全身一般感染性表现外,常伴头痛、顽固性刺激性咳嗽,经有效治疗多在2周左右痊愈[9]。感染后引起体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体,所以很少发病。支原体疫苗的预防效果尚无定论,鼻内接种减毒活苗有一定预防作用。对单纯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若抗炎、平喘、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到是否存在着支原体的感染,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疗效的药物一同治疗,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满意的效果[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MP-lgM的阳率为34.0%;对照组MP-lgM的阳性率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实验组MP-lgM的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CVA与MP感染有高度关联性,因此CVA患儿在临床上应首先测定MP-lgM的滴度以除外MP的感染,阳性者给予抗MP治疗,以快速、有效控制CVA的病情发展。
[1] 尚清,盂晓慧. 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误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O09,25(5):36-37.
[2]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儿童哮喘防治常规[J]. 中华儿科杂志,2008,36(12):747-751.
[3] 王慕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75.
[4] 曹兰芳,陶金华,尹洪云,等.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检测的分析[J].现代免疫学,2008,24(1):59-62.
[5] 王儒强.23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08,10(3):224-226.
[6] 张晗,尚云晓.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M].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25.
[7] 赵京.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如何鉴别[J].中华儿科杂志,2008,36(12):783.
[8] 张勇,彭倩,詹文等.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8):50.
[9] 裴艾莉,张丽.44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12):38.
[10] 胡爱娟.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148.
[11]黄会坚,杨晓兴,孔玲玲.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36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杂志,2001,1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