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校园流行语看大学生思想动态

2011-01-25张冬红孟悌清关彦琦郭洪义

关键词:流行语校园心理

张冬红,孟悌清,关彦琦,郭洪义

(1.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宣传统战部,河北张家口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人事处;河北张家口075000;4.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市400000)

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指的是在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言语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时间性等特点外,还有其个性特点。大学校园流行语是一种“学生特殊的语言”,它是指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区域内,在一段时期里能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并在口语交际中广为传播的言语形式。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思想,并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倾向、心理动态、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等等。通过这些流行语,人们能觉察到现代文明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感受到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1]。

本研究就在校大学生对校园流行语的认知、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由此反映出的学生思想进行了分析,试图探求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动态,以期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指导教学实践,为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服务。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考察对象,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大量收集近年来其他高校大学生中普遍流行的用语,另一方面从河北北方学院选取了130名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大学本科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和分析。参与问卷者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涵盖了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本科学生,分布比例相对均衡。调查问卷分为基本情况和调查内容两个部分。基本情况包括:学院、专业、年级和性别。问卷所列调查项目共有15项,其中13项采用选择题形式,2项采用问答形式。对于选择题,要求被调查者从所列出的选择项中、选择最符合自己情况的做出回答。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收回有效答卷121份。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过统计,大学生使用校园流行语的调查结果和具体研究情况表述如下。

(一)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媒介调查分析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同龄的学生彼此受到其群体规范和价值的影响并相互传播。高校流行语的传播也是如此。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媒介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到,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网络文化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包括青年人共有的语言、所认同的社会心理、价值体系、审美情绪等[1]。“上网”成为大学生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调查表明近57%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材料,获得资讯。因为大学生容易接受新奇和独特事物,所以网络流行语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推崇和喜爱。同时应当注意到影视作品对校园流行语的重要影响:77%的学生认为流行语来源于影视文化。通过中央电视台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学生们学会了“忽悠”、“你太有才了”、“相当的”等词汇和表达方式;近几年来的一些电视、电影里的台词同样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某些外国影视作品、冯氏幽默语言等,因其具有趣味性、独特性等特点,影响力也正逐年上升[2]。另外,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有关社会热点事件和时事政治的流行语最感兴趣,统计数据达到60%以上。这是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调查看出,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体育等众多领域的热点事件均是大学生的关注重点,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体现出较强的持续性并注重挖掘其本质。这一点充分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国民意识、主人翁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关注民生走向、感受时代脉搏已经成大学生最喜欢的一门“必修课”。

(二)校园流行语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灵敏、清晰,他们追求新奇和简约、喜好诙谐调侃、崇拜名人等心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态度等在各式各样流行语的使用上得以体现。调查情况见表2。

调查发现,95%的学生认为流行语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在校园里、同学之间。由于校园是学生云集之地,学生对生活、学习等的压力有着共同的感受;同处一个校园文化的氛围中,自然有着共同的言语。在大学里,学生们接触频繁,学习、饮食、起居往往都在一起;他们年龄相仿,价值观差别不大,彼此相互认同,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形成比较明晰的群体亚文化意识[1]。这些不仅为流行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而且还加快了流行语的传播速度。调查显示,流行语在家中或其他地方的使用比例仅占5%,大大低于预想。高校学生渴求新鲜事物,他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而父辈们却早已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语言的更新对他们来说是件难事。因此,流行语——这类时代感很强的“新新人类语言”,参与到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的比例很低。调查还显示,学生们在使用流行语时只是偶尔掺杂方言和外语。

表2 校园流行语的使用情况调查

那么,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流行语到底是哪些?使用情况如何?使用心理怎样?通过从网络上甄选、参考河北北方学院贴吧并征询相关学生意见,笔者筛选出目前北方学院大学生常用的校园流行语50条编成正式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常用校园流行词调查

表4 常用校园流行语句调查

从以上两个表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最常听到的词语前10位分别是:我晕、郁闷、百度一下、踩踩、垃圾、O,M Y GOD、那是相当、翘课、我顶、* * 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能够被学生准确解释的词语排前10位的是:粉丝、小样、忽悠、PK、挂了、我靠、东东、TMD、5201314、NB。从这些词语的使用可以看出:

第一,大学生的“摹拟仿效心理”[3]。尽管大多数学生都追求独特,但在众多追求的流行风面前,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摹拟仿效心理。这种心理尤其反映在对港澳台及欧美影视明星与流行时尚的盲目崇拜上。“粉丝”一词在学校被普遍使用。被调查者90%以上知道其意并常听常用。现在校园里众多的“哈日族”、“哈韩族”、“追星族”也正是这一心理的生动反映。在这一摹拟仿效过程中,电影、电视、网络、报纸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流行语排在前十位的像“忽悠”、“那是相当 ……”“* * 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等词都是来自于电视、电影。究其原因,首先,大学生个体认知与社会公共认知水平存在差距,且认知判断标准模糊甚至毫无标准。其次,部分大学生自信心缺乏。大学生认知结构正处于不断重组并完善的过程中,对事物的看法难免存在偏差,养成了“随大流”的习惯。最后,独立性较差。受“在家听父母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依赖心理。像“郁闷”“晕”这样的词语往往是由于高年级的学生不断使用而被沿用下来,后来进入校园的低年级的学生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因受到影响纷纷使用这些表达方式。

第二,流行语中贬义词泛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本次调查发现流行语中依然存在数量不少的负面词,像“我晕”、“郁闷”、“变态”等词汇还名列前茅,这一点同其他研究资料对大学校园流行语分析的结果一致。从整体上来讲,以“郁闷”打头的校园“烦躁情结”直观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心理的亚健康状况,对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极大的关注。“郁闷”一词在当代大学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在这物欲横流而又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们备感孤独,备感自身力量的微不足道。这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思潮会不可避免地侵入校园。校园的年轻人特有的敏感心理使他们大多既自恋又自卑,既狂妄又怀疑,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觉得前途渺茫。这种矛盾心理使得他们既希望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但是,由于个人交往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很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于是他们使用一些独特的词汇,如“郁闷”等表达他们的独特心理。“表酱紫”是一个明显的带有矫情意味的词汇,中华民族本是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而现在的大学校园流行语中不仅出现大量语气夸张的惊叹词,还出现了在发音上偏南方的口头语,这种语言现象表现出了一部分大学生焦虑、急躁、找不到适当的人生坐标等状况;而成人的自觉意识又促使他们刻意掩饰这种失重状况,因此他们拒绝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故意绕弯子讲话,更多选用负面的词汇表达他们的一些情绪[4]。

第三,亟待净化的校园语言。目前高校流行语良莠不齐,其中有不少是大学生随心杜撰的一些语言垃圾,它们的使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靠、TMD(他妈的)、NB(牛逼)、SB(傻逼)”等词汇使用频率比较高,这些粗俗的语言从某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有意或无意的发泄和自我放纵。一些含有讽刺挖苦的流行语同样折射出少数大学生不健康的心态,以及在生活压力下的无奈和自嘲心理。因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净化校园语言。

(三)对校园流行语的态度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被试对高校流行语的态度,笔者列出下列5项让被试进行选择。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对校园流行语的态度调查

表5显示,在对校园流行语的态度一项中,33%的学生表示支持,12%的学生表示反对,54%的学生对校园流行语采取允许的态度,这说明校园流行语具有较大的接受主体。这些非常规的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自娱自乐、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它们只是特定年龄、特定范围的特定表述。从调查还能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校园流行语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大多数的流行语之所以流行主要因其普遍性和常用性。大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记忆流行语(占被调查者38%),只有觉得好玩才会留意(占被调查者72%)。随着经常性的应用,通俗简洁(占被调查者40%)、幽默诙谐(占被调查者73%)、时尚易学(占被调查者55%)的流行词语顺理成章地走进大学生活。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生活在其中的是一群极具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与校园外那些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相比,简单的三点一线的生活面使他们少了许多生存的压力和对复杂的人际交往的体验。由于年轻人特有的天性,他们大多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之中,但他们也有足够的理性,也在执著地反思,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渴望着在多个层面上展示独特的自我,以求得个性的张扬和解放(占被调查者31%)。在校园世界和校外环境的不断互动之中,他们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校园流行语遂成为一种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学生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语言现象(占被调查者27%)。如今,飞速变化的社会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很多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大学生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觉得前途渺茫,于是他们转而寻求在与自己有相似心理特征的人群中所能达到的相对的默契。这种“融入群体”的群体聚合心理在调查中占到36%。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转型。作为大学校园的精英群体,大学生引导着整个社会的先进思想、知识和价值的方向。大学校园流行语反映着青年一代的思想动态,对于这种折射人们应当关注并加以引导。

首先,网络文化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他们的消极影响。网络流行语中粗话很多,网络的虚拟性在某种程度上易使部分人产生“游戏式”的欺骗心理,从而易使道德感、责任感弱化。因此,大学生必须提高网络文化素养,正确选择网络信息。

其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虽然时政类流行语的大量涌现折射出当代大学生高涨的主人翁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但由于群体聚合心理、摹拟仿效心理和求新好奇心理等心理特征,在流行语的应用中他们有一种盲从的心态。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大。因此,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宗旨下,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当前的形势,以使他们能够清醒地给自己定位。

第三,学校应透过校园流行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大学校园流行语所隐含的大学生“郁闷”的烦躁情绪,应对他们积极地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换位思考来关注他们;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开展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以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态度,避免他们产生心理抵触情绪。

第四,大力加强普通话的推广与宣传、开展用语用字规范普查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和相应的自我导向机制,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对流行语进行辨析、筛选、扬弃、消化、吸收,避免低级庸俗的模仿,杜绝粗鲁的脏话。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质的提高,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健康的心理,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性和稳定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校园流行语向健康文化方向发展。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学生、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就业环境。针对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尤其是当前日益加剧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社会、学校和学生三者间的关系。学校要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加大与社会的联系,并与社会建立一个可信度较高的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科学地选择既适合个人特点又可能获得的职业,使其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分析和把握,可以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审美情趣;净化校园语言环境,推动校园流行语健康文明有序的发展。

[1] 欧晓霞.对高校流行语的调查与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 ,2008,(9) :152-154.

[2] 黄涛.近年大学生流行语与校园文化风尚[J].衡水学院学报,2006,(12):75-77.

[3] 杨文全,许艳辉.试论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成因[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7):81-83.

[4] 王林鱼.校园流行语和青年学生精神风貌探析[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56.

猜你喜欢

流行语校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心理感受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