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11-01-25刘春梅丁秋允范如意鲁楠张红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卡介菌风团特发性

刘春梅 丁秋允 范如意 鲁楠 张红岩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刘春梅 丁秋允 范如意 鲁楠 张红岩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7 mg,隔天1次;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60 mg,2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7 mg,隔天1次;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93%,比较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好,值得推广。

慢性荨麻疹;卡介菌多糖核酸;盐酸非索非那定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而慢性荨麻疹是指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大多数的慢性荨麻疹由于病因不明被认为是“特发性”,一般的抗组胺治疗效果差。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1%~3%,40%以上患者超过6个月仍有风团,更有长达10年者[2]。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均为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均为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皮肤科门诊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荨麻疹[1],病程选择3月以上,临床上无明确原因(是指排除已知药物、食物、感染、物理和化学等因素所致的慢性荨麻疹[3]),年龄18~65岁,有严重肝肾疾病者及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同时服用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延长Q-T间期药物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除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平均年龄52.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9.5个月;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1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8.9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7 mg,隔天1次;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60 mg,2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7 mg,隔天1次;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根据风团数目、大小及瘙痒程度,按4级(0~3分)评分法记录:0分为风团数目为0,风团大小0 cm(最大直径),瘙痒无;1分为风团数目为1~6,风团大小 <0.5 cm,瘙痒轻微;2分为风团数目为7~12,风团大小0.5~2.5 cm,瘙痒中度不影响生活;3分为风团数目≥12,风团大小>2.5 cm,瘙痒重度难忍[4]。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积分下降作为疗效判断依据,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疗效指数100%;显效:疗效指数≥70%;30%≤好转的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见表1。

表1 两组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2.2 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头晕、头痛,2例恶心。对照组5例头晕、头痛,3例恶心。均未影响治疗,治疗结束后1周,上述不适消失。

3 讨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一种病因不明、病程长、治疗困难的皮肤病,目前认为组胺是引起荨麻疹的主要炎性递质,其他如5-羟色胺、激肽、乙酰胆碱、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症递质也在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盐酸非索非那定是目前分子量最大的H1受体拮抗剂,药物的分子量越大,就可以通过空间效应展示更高的受体选择性。且抑制单核细胞环氧合酶-2(COX-2)、5-脂氧合酶活性,进而抑制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的产生,具有显著减少IL-8、ICAM-1产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趋化、聚集,从而有效应对迟发相;其不会增加对心脏钾通道阻断所带来的危险性,不延长Q-T间期,无心脏毒性;盐酸非索非那定是特非那定经肝脏代谢后的活性产物,因此进入人体后无需再经肝脏代谢,对肝功能没有任何影响。不会和由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可以与大环内酯内抗生素(红霉素)、抗真菌药(酮康唑或伊曲康唑)安全合用;适合于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且无嗜睡、无镇静等副反应;研究表明,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和Th2)比例失衡是变应性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或始动因素[5],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作用于机体可平衡体液免疫、调节和恢复体内Th1/Th2平衡[6]、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抗体,从而提高了机体抗过敏能力。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由于观察时间较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1] 张学军,何春涤,陆洪光.皮肤性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116.

[2] Negro Alvarez JM,Mirallers Lopez JC.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treatment Allerge.Immunopathol,2001,29,(4):129-132.

[3] McGirt LY,Vasagar K,Gober LM,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with sulfasalazine.Arch Dematol,2006,142(10):1337-1342.

[4] 金永南,徐高中,吕中法.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6):382-383.

[5] Umetsu DT,Dekruyff RH.Th1 and Th2 CD4+cells in human allergic diseases.Allergy Clin Immunol,1997,100(1):1-6.

[6] Hoi IS,Koh Y1.Effects of BCG revaccination on asthma.Allergy,2003,58(11):1114-1116.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mbinated BCG-PSN injection with 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for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

LIU Chun-mei,DING Qiu-yun,FAN Ru-yi,et al.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BCG-PSN injection with 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for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MethodsBCG-PSN injection 0.7 mg qod was used in the controll group and 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60 mg twice per day and BCG-PSN injection 0.7 mg qod were u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Four weeks w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for both groups.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83.93%vs 66.00%).ConclusionCombined BCG-PSN injection with 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for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is effective.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BCG-PSN injection;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071000 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卡介菌风团特发性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基于测序技术探究卡介菌生物制剂核酸物质基础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特发性腹痛一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