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行榜: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2011-01-25叶林
叶林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大学排行榜是根据既定的评估指标,对大学或学科进行的排序。和大学自评、政府部门组织的制度化评估不同,大学排行榜大多是由传媒、出版社或社会中介等民间机构主办的。日本学者认为其特点有三:(1)由多家民间机构开展类似的评估,并将各自的评估结果作为商品销往市场;(2)重视消费者的需求,一方面帮助普通国民了解相关教育信息,另一方面帮助考生和家长进行择校选择;(3)多数排行榜是通过计分来排名的[1]。
迄今政府、大学和学术界对排行榜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在他们看来,排行榜还存在不少缺陷,如评估指标不够合理科学、评估方法不够透明、评估结果难以完全反映大学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等。《亚洲周刊》(Asia Week)从1997年开始每年发布“亚洲最好大学排行榜”(Asia’s Best Universities),1999年,东京大学和中国的部分大学宣布退出该排行榜[2]。但是,大学排行榜以其独特的视角,多元的评估方式,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它已经成为各国考生择校时的重要信息源,各国大学验证其学术地位时不可忽视的参考源,更是政府制定政策时的重要参考。
一、大学排行榜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推出了针对本国大学及其院系的大学排行榜,这一市场型大学评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被欧洲、亚洲以及非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效仿。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世界上至少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内排名体系。形形色色的排行榜更是层出不穷[3]。大学排行榜可分为三大类:对大学整体进行排名的综合排行榜、针对特定专业领域的学科排行榜和针对特定活动的特色排行榜。
(一)综合排行榜
综合排行榜又可细分为三大类(见表1)。一类是最初的综合排行榜主要针对某一国家的大学,比较知名的有加拿大《麦克林杂志》和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排行榜。它们对本国大学进行分类,仅仅对具有相同特点的院校进行排名。近10年来综合排行榜出现国际化趋势。另一类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进行排名,如上述《亚洲周刊》的“亚洲最佳大学排行榜”,再一类放眼全球大学,如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副刊》的“世界大学排行”(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以及澳大利亚“4icu.org”网站发布的“大学网络排行”(University Web Ranking)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The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发布的“世界大学网络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后两类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均是基于网络的排行榜,根据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网站的网页查阅、使用流量等为指标,来评比各网站受欢迎程度。
表1 大学排行榜的类别
(二)学科排行榜
最初的学科排行榜主要针对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等专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s)。例如,美国的《经济学人》、英国的《金融时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美国的《商业周刊》均推出了自己的商学院排行榜。近年来,学科排名已经不再局限在商学、法学和医学等专业,1998年,“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下文简称德国CHE)与有关媒体联合发布“Identifying the Best:The CHE Excellence Ranking”,对生物学、化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专业进行了排名。《英国卫报》《意大利共和报》等均推出了自己的学科排名。
(三)特色排行榜
此类排行关注高等教育机构特定活动的特色。例如我国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从教育质量、教师质量、科研成果和师均表现四个方面来对大学的学术活动进行排名。同样的例子还有《企业家》和《普林斯顿评论》合作推出的顶尖创业型大学排名(Top Entrepreneurial Colleges);由《普林斯顿评论》杂志推出的最佳舞会学校排名(Party School Rankings)等。
二、大学排行榜的运作
绝大多数排行榜的运作,都是通过简化高等教育机构活动,使其成为可比较、可操作的数量指标。目前,世界各地的大学排行榜基本沿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推出的加权大学排行体系[4],排行榜的出台要经历三个基本过程:首先,设计指标,并据此收集数据;其次,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为收集到的数据打分并统计出总分。其中,选择好数据的收集和调整好各种评价指标的评价权重是排行榜成败的关键。
(一)数据的收集
数据源自三种途径:第一,第三方机构公布的数据,例如政府部门公开发表的统计数据;第二,大学自身编制的数据;第三,评估机构自身的调查数据。评估机构会对各类当事人进行访谈和调查,以求获得他们对不同大学的不同看法。三种获取数据的方式各有利弊。
来自政府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但这些数据往往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收集的,并不一定适合于排行榜。过于信赖这些所谓的官方数据,会对编制指标体系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是大学自身,它们拥有获取详尽自身数据的能力。大学理应努力建设规范、标准和准确的数据库。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由于众多评估机构都希望获取来自大学的数据,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彼得森公司(Peterson’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Wintergreen/Orchard House等团体、机构共同合作,开发了一套通用数据库(Common Date Set,下文简称CDS)。目前,CDS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高等教育综合数据系统库”(The Integrated Postsecondany Education Data System,简称IPEDS)的重要数据库,为各类评估机构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统计数据。诚然,同样不能过于依赖大学提供的数据。因为部分大学往往为了提高排名,在编制数据库时会向评估机构提供对本校有利的数据。
此外,评估机构也会通过调查独立收集数据。调查的对象大体包括两类:(1)教授、高级管理人员和雇主等在内的专家。(2)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排行榜开始重视对学生的调查。例如德国CHE编制的大学专业排行榜,就是20万德国大学生和1万5千名教授共同作出的判断[5]。
(二)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表2罗列了部分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大学综合排行榜。每个排行榜都有自己的一套指标体系。在分析这些排行榜的一级指标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排行榜的权重向科研成果倾斜,科研权重在整个指标体系中通常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科研成果的获奖数量、产出数量、被引数量等量化指标受到了众多国内排行榜的青睐。与之相比,国外排行榜的一级指标相对比较充实,毕业率、行业收入、学生满意度等代表教育成果的指标受到重视,较好体现了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核心功能。此外,在质化指标和量化指标的比例上也较为合理。
在是否采用同行评估来判断大学质量这一问题上,各类排行榜的看法不一。“完全大学指南”(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星期日泰晤士报大学指南”(Sunday Times University Guide)、“卫报大学指南”(The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等英国大学排行榜不使用同行评估。但是,同样来自英国的“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①、“泰晤士报高教副刊世界大学排名”等不但引入同行评估,而且十分看重这一指标,QS排行榜的同行评价权重占到整体的40%。近年来,网大、中国校友会等不少国内排名机构均引入了同行评估。
表2 部分综合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
大学排行榜还在不断涌现,由于指标体系的确定和权重的分配直接影响了最终结果,不同的指标体系自然会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所大学在不同排行榜上的位置有时会有所差异,甚至大相径庭。也可以这样认为,不同的排行机构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不同的理解,排行榜反映的是排名机构对大学的关注重点和价值取向。在何种指标更为合理、何种指标更为重要这一问题上,各方很难达成一致。
但是,“一所真正一流的大学在各种指标体系下都会是一流的,其排名不会产生大的波动”[6]。我们发现,在各类排行榜中,尽管评估体系不同,但是一些大学的排名始终名列前茅。例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它们垄断了各类排行榜的前茅。可以推测,在各类排行榜中,存在一些关键指标,它们具有世界通用性,是使这些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关键。对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内高校来说,除了现有的“重点学科”“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院士”“国家级奖励”等中国特色的指标之外,更应该去关注和发现这些关键指标,使之具有国际可比性。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名列前茅的大学大多来自西方英语国家的综合性大学,不得不承认,现有的各种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喜好倾向,非英语国家、非综合性的高校很难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俱乐部。
三、大学排行榜的未来
排行榜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至于各高校,在各榜单上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为了克服排行榜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和提高大学排行榜的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下文简称IREG),在2006年5月18至20日召开的IREG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The 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该文件以改善大学排行榜为目的,基于伦理标准和实践对策的考虑,从排名的目的、指标设计与权重分配、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排名结果的公布这四方面提出了16条指南,为排行榜的未来指明了基本方向[7]。
同时,从实践层面看,大学排行榜也在悄悄发生一些变化,即淡化以数量为取向的大学排行榜。这方面德国CHE大学排名的做法值得借鉴。众所周知,这一排行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指标。第二,只对大学的学科进行排名,不涉及大学的综合与整体实力。第三,每项指标不含权重。第四,每一指标得出的结论不是一个绝对分。第五,对各项指标不进行统计,没有总分,也就没有明确的名次。第六,结果在网上公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部分指标来定制适合自己的排行榜。当然,这六项特征并不是德国CHE的专利。“卫报大学指南”、《麦克林杂志》等均不同程度具有上述特点。麦克林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在其网站上允许读者根据个人需求重置排行榜。
尽管这一趋势不会对现有的排行榜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但是,它的确向人们传达了淡化以数量取向为主的大学排行榜这一新思路。以学科为对象的排行榜,不会单纯以总分的高低来判断一所大学是否优于另一所大学。此外,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要求自由创建排行榜,这一将判断质量的权利交给了消费者(考生和家长等)的做法值得肯定。
任何一个排行榜都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很难完全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的全貌。但是,排行榜可以为顾客提供一些透明、有用的信息,这些往往是大学行政部门很难做到的[8]。而且,随着大学学费的不断增加,随着国际学生流动规模的持续扩大,在选择大学时参考各类排行榜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大学排行榜正在扮演一种质量保证的作用。在尊重顾客的基础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开发既具有可比性又符合国情的多元评估指标将是未来大学排行榜的发展趋势。
注释:
①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从事教育服务和出国留学服务的公司。总部设在英国伦敦。2004年,和《泰晤士报高教副刊》合作,每年发布世界大学排行榜。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布世界前500名大学排名及5个学科领域的前300所大学排名。
[1]間渕秦尚,小林雅之,大多和直樹.市場型大学評価[J].高等教育研究,2002(5):133-154.
[2]民主教育协会.大学ランキングを問う[J].現代の高等教育,1999(3):5-67.
[3]叶赋桂.大学评价和排名:最新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的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56-71.
[4]方勇,李建忠.THE-QS世界大学排行榜评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6):76-81.
[5]DAAD.CHE university ranking 2010[EB/OL].[2010-11-29].http://www.daad.de/deutschland/hochschulen/hochschulranking/06543.en.html?module=Show&show=info.methodology.
[6]刘念才,程莹,刘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现状与未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3):8-15.
[7]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EB/OL].[2010-12-12]http://www.che.de/downloads/Berlin_Principles_IREG_534.pdf.
[8]Merisotis J.On the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J].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2002,27(4):36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