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预期实证分析

2011-01-24周芬芬

对外经贸 2011年6期
关键词:职工工资年增长率平均工资

周芬芬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一、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成因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货膨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多次较高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成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过度的需求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造成成本上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而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二)成本或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农业的欠丰以及劳动生产率变化而造成的“工资推动”或“利润推动”。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西方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

二、模型的设定与数据的收集

(一)理论模型的设定

在对影响通货膨胀率的要素进行分析后,本文将通货膨胀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并选用成本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成本增加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货膨胀率的测量方法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其中GDP平减指数是对价格水准最宏观的测量,我国目前的经济统计数据中还没有使用这一项指数,因此本文使用CPI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率的测量标准。

选定上述变量后,考虑到数据搜集的可行性,选用以下指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增长率(△CPI)代表通货膨胀率,用居民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W)代表成本的推进作用。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根据上面的指标选择,样本空间确定为1978—2008年(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共31个观测值,在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收集到的数据都是各年的现值,因此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各年的实际值分别计算出年增长率,得出△CPI和△W。

三、单位根检验

本文使用ADF法检验△CPI和△W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CPI和△W的平稳性检验

由表1可知,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CPI和△W均能通过平稳性检验。因此该理论模型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CPI和△W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可得出以下结果:

格兰杰因果性(原假设) 滞后期 F值 P 值 结论△CPI不是△W的格兰杰原因 3 0.647 0.594接受△W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 3 0.360 0.783接受

由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3期的情况下,△W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CPI也不是△W的格兰杰原因;△W和△CPI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但两者相比较,更多的是△CPI是△W的格兰杰原因,这与实际经济情况是一致的,因为职工工资的上涨总是落后于物价总水平上涨。

五、模型的建立

由△CPI和△W的散点图可以看出,△W和△CPI近似地呈线性关系,对这两个个变量作相关系数检验,得出如下结果:

△CPI △W 0.808 1△CPI 1 0.808△W

由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模型中△W和△CPI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线性相关性。因此在只考虑职工工资平均水平的年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前提下,最终得出的模型为:

六、模型的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

回归系数分别为0.491>0 0.337>0,说明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前一期的平均工资年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方向变动,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当期平均工资年增长率每增加1个单位,通货膨胀率会上涨0.491个单位,前一期的平均工资年增长率每增加1个单位,通货膨胀率就会上涨0.337个单位。

(二)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调整后的R2值为0.681,说明上述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68.1%,即当期和上一期的平均工资年增长率能对通货膨胀率变动的68.1%做出解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不错。

2.回归方程的标准误差检验。S.E.=0.02说明回归方程与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为0.02,估计值与观察值的拟合比较好。

3.总体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为20.922,比较大,而且概率值为0.00000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能通过F检验,即当期和上一期的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

4.单个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从单个因素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两个解释变量的t值都比较大,而且p值都很小,均能通过检验。说明当前和上一期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单独影响是显著的。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1.自相关检验。在用广义差分法对原模型修正后,即模型中加入AR(1)后,消除了自相关性,模型中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2.多重共线性检验。利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可以得出△W与△W(-1)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5,相关性不高,且模型通过了统计检验,可认为模型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3.异方差检验。通过White检验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为:

原假设 F统计量 P值 R-squared P 值 结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0.904 0.477 3.796 0.434接受

由上面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模型接受不存在异方差性的原假设,因此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四)预测检验

近年来,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上涨所带来的职工工资平均水平的上涨,由于滞后作用,会引起通货膨胀。在预测检验中,设2009年的职工工资平均上涨率为18%,同时设2010年的职工工资平均上涨率为19%时,通货膨胀率会分别达到6.1%和5.4%的水平,面对这种通货膨胀预期,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七、结论

本文以1978—2008年的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单位根检验对通货膨胀率和平均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通货膨胀率与平均工资增长率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很显著,但通过对物价指数增长率和平均工资增长率之间数据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强的正线性相关性,因而对这两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从而对2009年和2010年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测,由于模型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以及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因此模型还有一定缺陷。但本文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和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平均工资增长率对物价指数增长率的影响存在一年的滞后期,即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在这个仅考虑工资水平的模型基础上,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如利用调整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水平等手段进行干预,以使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1]周宏山,李琪.中国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关系分析[J].经济问题,2006(12).

[2]刘金全,郑挺国.我国通货膨胀率均值过程和波动过程中的双长记忆性度量与统计检验[J].管理世界,2007(7).

猜你喜欢

职工工资年增长率平均工资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二手交易平台你用过吗
2035年中国GDP将是美国的1.5倍
《2017年上海市钟表制造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指导建议》发布
本杰明·格雷厄姆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实证分析
图解:数说2014年平均工资
印度禽流感危机或结束禽肉产量继续增长
浅析企业在职培训对职工工资收入的影响
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对策
职工薪酬与职工工资之差异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