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陶共王刘康家族兴衰系年

2011-01-24胡建军柳卓雅

淄博师专论丛 2011年4期
关键词:定陶太后中山

胡建军,柳卓雅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山东淄博255130)

一、凡例

1.本系年主要记录定陶共王家族三代各成员之生平事迹。

2.本系年各资料考证全依《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全十二册),故参考文献从略。

二、陶共王家族谱系表

三、定陶共王刘康家族兴衰系年表

元平元年丁未(公元前74年)元帝一岁

元帝(刘奭)生于民间,数月后(秋七月),父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刘询)即位,为宣帝。

《外戚传》:孝宣许皇后,元帝母也。……时许广汉有女平君(即孝宣许皇后),年十四五,……遂与曾孙。一岁生元帝,数月,曾孙立为帝,平君为婕妤。

《元帝纪》: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皇太子。

案:据《元帝纪》:宣帝即位为元平元年(前74年),时元帝二岁,则元帝生于元凤六年(前75年);据《宣帝纪》:“地节三年(前67年),夏四月戊申,立皇太子,大赦天下。”则元帝时为九岁。然据《元帝纪》“八岁,立为皇太子。”则如颜师古曰:“是则(宣帝)即位时太子(元帝)未必二岁也。”又据《外戚传》,宣帝即位时,元帝只出生数月,故元帝应生于宣帝即位之年,即元平元年(前74年)。

本始三年庚戌(公元前71年)元帝四岁

孝元王皇后(政君)生

《元后传》:(王)翁孺生禁……,本始三年,生女政君,即元后也。

地节三年甲寅(公元前67年)元帝八岁

四月戊申,元帝八岁,立为皇太子。孝元傅昭仪(恭王母,哀帝祖母)得进幸。

《元帝纪》:(汉元帝)八岁,立为太子。

《宣帝纪》:地节三年,夏四月戊申,立皇太子,大赦天下。

《外戚传》: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父河内温人,蚤卒,母更嫁为魏郡郑翁妻,生男恽。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

五凤元年甲子(前57年)元帝十八岁

汉元帝为皇太子,行冠礼。

《宣帝纪》:五凤元年,春正月,……皇太子冠。

案: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

五凤四年丁卯(前54年)元帝二十一岁

孝元王皇后(政君)时年十八,入掖庭为家人子

《元后传》:五凤中,献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为家人子。

案:据《元后传》,元后生于本始三年(前71年),十八岁时应为五凤四年(前54年)。

甘露二年己巳(前52年)元帝二十三岁

孝元王皇后(政君)得御幸,有身。

《元后传》:岁余,会皇太子所爱幸司马良娣病,……皇后使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交送政君太子宫,见丙殿。得御幸,有身。先是者,太子后宫娣妾以十数,御幸久者七、八年,莫有子,及王妃壹幸而有身。

案:孝元王皇后入宫为家人子,为五凤四年(前54年),“岁余,……久之,……得御幸,有身。”而据《元后传》,“甘露三年,生成帝于甲馆画堂”,又古人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故孝元王皇后得御幸,应为甘露二年(前52年)事。

甘露三年庚午(前51年)元帝二十四岁成帝一岁

汉成帝(刘骜)生。

《元后传》:甘露三年,生成帝于甲馆画堂,为世嫡皇孙。宣帝爱之,自名曰骜,字太孙,常置左右。

黄龙元年壬申(前49年)元帝二十六岁成帝三岁定陶共王刘康似应生于此年前后

汉宣帝(刘询)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孝元帝傅昭仪立为婕妤,甚有宠。

《元帝纪》: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

《外戚传·孝元傅昭仪》:(傅昭仪)元帝即位,立为婕妤,甚有宠。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产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恭王有材艺,尤爱于上。

案:定陶共王为元帝次子,生年不应早于成帝(前51年),且初元二年(前47年)成帝五岁,立为太子,时“定陶共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故定陶共王此时应颇通人事,应在三到四岁之间,故暂列于此。

初元元年癸酉(前48年)元帝二十七岁成帝四岁定陶共王二岁

孝元冯昭仪(执金吾冯奉世女,中山孝王兴母,平帝祖母)以选入后宫,昭仪始为长使,数月至美人。

《外戚传》: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也。元帝即位二年,以选入后宫。时父奉世为执金吾。昭仪始为长使,数月至美人。

初元二年甲戌(前47年)元帝二十八岁成帝五岁定陶共王三岁

四月,立皇子刘骜为皇太子,召史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共王有材艺,子母俱受元帝爱幸。

《元帝纪》:初元二年,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

《史丹传》:上(元帝)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共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永光元年戊寅(前43年)元帝三十二岁成帝九岁定陶共王七岁中山孝王一岁

中山孝王刘兴生,母冯美人拜为婕妤。

《外戚传》:(冯)后五年就馆生男,拜为婕妤。时父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奉世长男野王为左冯翊,父子并居朝廷,议者以为器能当其位,非用女宠故也。而冯婕妤内宠与傅昭仪等。

案:冯昭仪,元帝即位二年入宫,后五年生中山孝王,即元帝即位七年而中山孝王生,元帝即位为黄龙元年(前49年),后七年即永光元年(前43年)。

永光三年庚辰(前41年)元帝三十四岁成帝十一岁定陶共王九岁中山孝王三岁

定陶共王刘康始封为济阳王。

《元帝纪》:永光三年,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建昭元年癸未(前38年)元帝三十七岁成帝十四岁定陶共王十二岁中山孝王六岁

孝元冯昭仪时为婕妤,上殿阻熊,元帝从此倍敬重焉。

《外戚传》: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婕妤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倍敬重焉。傅昭仪等皆惭。明年夏,冯婕妤男立为信都王,尊婕妤为昭仪。

案:《元帝纪》:“建昭二年,甲申六月,立皇子(兴)为信都王。”而据《外戚传》孝元冯昭仪上殿阻熊为子(兴)立为信都王前一年,应为建昭元年(前38年)。

建昭二年甲申(前37年)元帝三十八岁成帝十五岁定陶共王十三岁中山孝王七岁

中山孝王刘兴始立为信都王,孝元傅昭仪、孝元冯昭仪始由婕妤尊为昭仪。

《元帝纪》:建昭二年,甲申六月,立皇子(兴)为信都王。

案:据《外戚传》:“(孝元冯昭仪上殿阻熊后)明年夏,冯婕妤男立为信都王,尊婕妤为昭仪。”知孝元冯昭仪始由婕妤尊为昭仪与中山孝王刘兴始立为信都王同为建昭二年事。又据《外戚传》:“元帝既重傅婕妤,及冯婕妤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于后宫,以二人皆有子为王,上尚在,未得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赐以印绶,在婕妤上。昭其仪,尊之也。”傅昭仪应与冯昭仪同时尊为昭仪,亦为建昭二年。

建昭四年丙戌(前35年)元帝三十九岁成帝十七岁定陶共王十五岁中山孝王九岁

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史丹进谏。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不哀。……上以责谓(史)丹。

《史丹传》: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不哀。……上以责谓丹。

案:《元帝纪》:“建昭四年……六月甲申,中山王竟薨。”故中山哀王薨于建昭四年(前35年),而“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应为此前事,故系此。

建昭五年丁亥(前34年)元帝四十岁成帝十八岁定陶共王十六岁中山孝王十岁

定陶共王徙山阳,纳山阳丁氏女为姬,是为丁姬(哀帝母也)。

《宣元六王传》:定陶共王康,元帝子,永光三年三月,立为济阳王,八年,徙山阳。

案:定陶共王康,永光三年(前41年)三月立,八年,徙山阳,是为建昭五年。

《外戚传》:定陶丁姬,哀帝母也,易祖师丁将军之玄孙。家在山阳瑕丘,父至庐江太守。始定陶恭王先为山阳王,而丁氏内其女为姬。王后姓张氏,其母郑礼,即傅太后同母弟也。太后以亲戚故,欲其有子,然终无有。

竟宁元年戊子(前33年)元帝三十九岁成帝十九岁定陶共王十七岁中山孝王十一岁

元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孝元王皇后)太子(成帝)希得进见。史丹谏,上(元帝)纳,遂以太子为嗣。成帝时为太子,年十九,冠。五月壬辰,元帝崩于未央宫。六月己未,太子(成帝)即皇帝位,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冯昭仪称信都太后,与王(中山哀王,时封信都王)俱居储元宫

《史丹传》:竟宁元年,上寑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子由是遂为嗣矣。

《元帝纪》:竟宁元年,春正月皇太子冠。

案: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是年成帝年十九而冠似因元帝病甚,为早日继承大统而为。

《元帝纪》: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宫。……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外戚传》:元帝崩,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

《外戚传》:元帝崩,(冯昭仪)为信都太后,与王俱居储元宫。

建始元年乙丑(前32年)成帝二十岁定陶共王十八岁中山孝王十二岁

成帝即位数年,无继嗣,体常不平。遇共王甚厚,赏赐十倍于它王。

《元后传》:上即位数年,无继嗣,体常不平。定陶共王来朝,太后与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赏赐十倍于它王,不以往事为纤介。

河平元年癸巳(前28年)成帝二十四岁定陶共王二十二岁中山孝王十六岁

孝元冯昭仪随王之国。

《外戚传》:(孝元冯昭仪)河平中,随王之国。

河平三年乙未(前26年)成帝二十六岁定陶共王二十四岁中山孝王十八岁

定陶共王来朝,成帝因未有子嗣,留共王京师,不遣归国。大将军王凤谏定陶共王不便留京师,共王辞去,成帝与共王对泣而别。

《元后传》:共王之来朝也,天子留,不遣归国。上谓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讳,一朝有它,且不复相见。尔长留侍我矣!”其后天子疾益有瘳,共王因留国邸,旦夕侍上,上甚亲重。大将军凤心不便共王在京师,会日蚀,凤因言:“日蚀阴盛之象,为非常异。定陶王虽亲,于礼当奉藩在国。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宜遣王之国。”上不得已于凤而许之。共王辞去,上与相对泣而决。

案:据《元后传》:“自凤之白罢商后遣定陶王也,上不能平。”“凤闻之,称病出就第,上疏乞骸骨,谢上曰:‘臣材驽愚戆,得以外属兄弟七人封为列侯,宗族蒙恩,赏赐无量。辅政出入七年,……。’”考《成帝纪》:王凤“竟宁元年(前32年),六月己未……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辅政出入七年”,即为河平三年(前26年)。又因王凤因日蚀遣共王归国,而是年日蚀为“秋八月乙卯晦”,故遣共王之国应为河平三年(前26年)秋八月以后事。

河平四年丙申(前25年)成帝二十七岁定陶共王二十五岁中山孝王十九岁哀帝一岁

定陶共王是年四月由山阳徙定陶。哀帝生(父,定陶共王,母,丁姬)。祖母孝元傅昭仪躬自养视。

《诸侯王表第二》:定陶共王康,……河平四年四月,徙定陶,凡十九年薨。阳朔三年,王欣嗣,十四年,绥和元年,为皇太子。

《外戚传》:定陶丁姬,哀帝母也,……唯丁姬河平四年生哀帝。

《外戚传》:元帝崩,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后十年,恭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傅太后躬自养视。

阳朔元年丁酉(前24年)成帝二十八岁定陶共王二十六岁中山孝王二十岁哀帝二岁

中山孝王由信都徙中山,为中山孝王。

《宣元六王传》:中山孝王兴,建昭二年立为信都王。十四年,徙中山。

《诸侯王表第二》:中山孝王兴,元帝子,建昭二年六月乙亥,立为信都王,十五年,阳朔二年,徙中山,凡三十年薨。

案:中山孝王建昭二年(前37年)立为信都王,由信都徙中山《宣元六王传》以王“十四年”(阳朔元年,前24年)迁,而《诸侯王表第二》以王“十五年”(阳朔元年,前23年)迁,莫衷一是,且列于此年。

阳朔二年戊戌(前23年)成帝二十九岁定陶共王二十七岁中山孝王二十一岁哀帝三岁

定陶共王康薨,子欣代为王。

《元帝纪》:阳朔二年,八月甲申,定陶王康薨。

《诸侯王表第二》:定陶共王康,元帝子,永光三年三月,立为济阳王……凡十九年薨。阳朔三年,王欣嗣,十四年,绥和元年,为皇太子。

案:《诸侯王表第二》以“阳朔三年,王欣嗣。十四年,绥和元年,为皇太子。”而《宣元六王传》:“(定陶共王)十九年薨,子欣嗣。十五年,成帝无子,征入为皇太子。”则与王欣嗣立之时有“阳朔二年”、“阳朔三年”两说,考《哀帝纪》,哀帝嗣立为定陶王时年三岁,时为阳朔二年。故哀帝阳朔二年嗣为定陶王,十五年征为皇太子,《宣元六王传》所言为是。

元延四年壬子(前9年)成帝四十三岁中山孝王三十五岁哀帝十七岁

定陶王(欣)时年十七岁,入朝,成帝贤定陶王,数称其材。中山孝王(兴)亦入朝。定陶王祖母孝元傅昭仪亦随王入朝,以珍宝贿赂赵昭仪及(成帝)帝舅票骑将军王根,阴为王求汉嗣。昭仪及根见上亡子,亦欲豫自结为长久计,皆称定陶王,劝帝以为嗣。成帝亦自美其材,为加元服而遣之。平帝生。

《哀帝纪》:(哀帝)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故尽从之。”上令诵诗,通习,能说。他日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法令?”不能对。令诵尚书,又废。及赐食于前,后饱;起下,袜系解。成帝由此以为不能,而贤定陶王,数称其材。时王祖母傅太后随王来朝,私赂遗上所幸赵昭仪及帝舅票骑将军曲阳侯王根。昭仪及根见上亡子,亦欲豫自结为长久计,皆更称定陶王,劝帝以为嗣。成帝亦自美其材,为加元服而遣之,时年十七矣。

《外戚传》:后征定陶王为太子,封中山王舅参为宜乡侯。参,冯太后少弟也。是岁,孝王薨,有一男,嗣为王,时未满岁,有眚病,太后自养视,数祷祠解。

《平帝纪》:孝平皇帝,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也。母曰卫姬。年三岁嗣立为王。

案:《平帝纪》:“年三岁嗣立为王。元寿二年……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谒高庙,大赦天下。帝年九岁。”则平帝嗣为中山王时有“未满岁”与“三岁”两说,考《平帝纪》,元寿二年(公元1前)即位,年九岁,则应生于元延四年(前9年),则嗣位时未满岁,以《外戚传》为是。

绥和元年癸丑(前8年)成帝四十四岁中山孝王三十六岁哀帝十八岁平帝二岁

成帝议立太子,以中山王不材,又为兄弟,不得为嗣。外家王氏与赵昭仪皆欲用哀帝为太子,遂立哀帝为太子。以傅太后从父弟傅喜为太子庶子。封孝王舅冯参为宜乡侯。八月庚戌,中山王兴薨,子箕子嗣。十一月,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哀帝)太傅赵玄以为当谢,尚书劾奏玄,左迁少府,以光禄勋师丹为太傅。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小养太子,独不得。定陶共王刘康家族兴盛始。

《宣元六王传》:成帝之议立太子也,御史大夫孔光以为尚书有殷及王,兄终弟及,中山王元帝之子,宜为后。成帝以中山王不材,又兄弟,不得相入庙。外家王氏与赵昭仪皆欲用哀帝为太子,故遂立焉。上乃封孝王舅冯参为宜乡侯,而益封孝王万户,以尉其意。

《成帝纪》:绥和元年,……二月癸丑,诏曰:“……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其立欣为皇太子。……。”……秋八月庚戌,中山王兴薨。……冬十一月,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

《外戚传》:月余,天子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恭王后。太子议欲谢,少傅阎崇以为“《春秋》不以父命废王父命,为人后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太傅赵玄以为当谢,太子从之。诏问所以谢状,尚书劾奏玄,左迁少府,以光禄勋师丹为太傅。诏傅太后与太子母丁姬自居定陶国邸。下有司议皇太子得与傅太后、丁姬相见不,有司奏议不得相见。顷之,成帝母王太后欲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成帝曰:“太子丞正统,当共养陛下,不得复顾私亲。”王太后曰:“太子小,而傅太后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于是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小养太子,独不得。

《王商史丹傅喜传》: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

绥和二年甲寅(前7年)成帝四十五岁哀帝十九岁平帝三岁

三月丙戌,(成)帝崩于未央宫,四月丙午,太子(哀帝)即皇帝位。太皇太后(孝元王皇后)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傅晏为孔乡侯,丁明为阳安侯。五月丙戌,立皇后傅氏,丁、傅以一二年间暴兴尤盛:郑氏、傅氏侯者凡六人,大司马二人,九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诸曹十余人;丁氏侯者凡二人,大司马一人,将军、九卿、二千石六人,等中诸曹亦十余人。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

《哀帝纪》:绥和二年三月,成帝崩。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太皇太后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

《外戚传》:成帝崩,哀帝即位。王太后诏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宫。高昌侯董宏希指,上书言宜立丁姬为帝太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上初即位,谦让,从师丹言止。后乃白令王太后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追尊恭皇太后父为崇祖侯,恭皇后父为褒德侯。”

《外戚传》:孝哀傅皇后,定陶太后从弟子也。哀帝为定陶王时,傅太后欲重亲,取以配王。王入为汉太子,傅氏女为妃。哀帝即位,成帝大行尚在前殿,而傅太后封傅妃父晏为孔乡侯,与帝舅阳安侯丁明同日俱封。时师丹谏,以为“天下自王者所有,亲戚何患不富贵?而仓卒若是,其不久长矣!”晏封后月余,傅妃立为皇后。傅氏既盛,晏最尊重。

《哀帝纪》:五月丙戌,立皇后傅氏。

《王商史丹傅喜传》: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又帝舅阳安侯丁明,皆亲以外属封。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外戚传》:傅太后父同产弟四人,曰子孟、中叔、子元、幼君。子孟子喜至大司马,封高武侯。中叔子晏亦大司马,封孔乡侯。幼君子商封汝昌侯,为太后父崇祖侯后,更号崇祖曰汝昌哀侯。太后同母弟郑恽前死,以恽子业为阳信侯,追尊恽为阳信节侯。郑氏、傅氏侯者凡六人,大司马二人,九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诸曹十余人。

《外戚传》:丁姬为帝太后,两兄忠、明。明以帝舅封阳安侯。忠蚤死,封忠子满为平周侯。太后叔父宪、望。望为左将军,宪为太仆。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辅政。丁氏侯者凡二人,大司马一人,将军、九卿、二千石六人,等中诸曹亦十余人。丁、傅以一二年间暴兴尤盛。然哀帝不甚假以权势,权势不如王氏在成帝世也。

《师丹传》: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封拜丁、傅,夺王氏权。丹自以师傅居三公位,得信于上,上书言:“古者谅闇不言,听于冢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前大行尸柩在堂,而官爵臣等以及亲属,赫然皆贵宠。封舅为阳安侯,皇后尊号未定,豫封父为孔乡侯。出侍中王邑、射声校尉王邯等。诏书比下,变动政事,卒暴无渐。臣纵不能明陈大义,复曾不能牢让爵位,相随空受封侯,增益陛下之过。”

《王莽传》:后日,未央宫置酒,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坐于太皇太后坐旁。莽案行,责内者令曰:“定陶太后藩妾,何以得与至尊并!”彻去,更设坐。傅太后闻之,大怒,不肯会,重怨恚莽。

建平元年乙卯(前6年)哀帝二十岁平帝四岁

傅太后既尊,后尤骄甚,与成帝母(孝元王皇后)语,至谓之妪。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并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罪,中山孝王母冯太后于是年被迫自杀。

《外戚传》:傅太后既尊,后尤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并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罪,令自杀。

《哀帝纪》:建平元年,冬,中山孝王太后媛、弟宜乡侯冯参有罪,皆自杀。(师古曰:冯奉世之女也。媛音爰。)

《外戚传》:哀帝即位,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中山小王。由素有狂易病,病发怒去,西归长安。尚书簿责擅去状,由恐,因诬言中山太后祝诅上及太后。太后即傅昭仪也,素常怨冯太后,因是遣御史丁玄案验,尽收御者官吏及冯氏昆弟在国者百余人,分系雒阳、魏郡、巨鹿。数十日无所得,更使中谒者令史立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杂治。立受傅太后指,几得封侯,治冯太后女弟习及寡弟妇君之,死者数十人。巫刘吾服祝诅。医徐遂成言习、君之曰:“武帝时医修氏刺治武帝得二千万耳,今愈上,不得封侯,不如杀上,令中山王代,可得封。”立等劾奏祝诅谋反,大逆。责问冯太后,无服辞。立曰:“熊之上殿何其勇,今何怯哉!”太后还谓左右:“此乃中语,前世事,吏何用知之?是欲陷我效也!”乃饮药自杀。

建平二年丙辰(前5年)哀帝二十一岁平帝五岁

尊恭皇太后(傅昭仪)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恭皇后(丁姬)曰帝太后,称中安宫。立恭皇庙于京师。师丹谏,罢官,王莽归国。六月庚申,帝太后丁氏崩。遣大司马票骑将军丁明东送葬于定陶,贵震山东。

《哀帝纪》:建平二年,夏四月,诏曰:“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恭皇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立恭皇庙于京师。赦天下徒。”

《哀帝纪》:建平二年,六月庚申,帝太后丁氏崩。上曰:“朕闻夫妇一体。诗云:‘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昔季武子成寑,杜氏之殡在西阶下,请合葬而许之。附葬之礼,自周兴焉。‘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孝子事亡如事存。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园。”遂葬定陶。发陈留、济阴近郡国五万人穿复土。

《外戚传》:建平二年,丁太后崩。……遣大司马票骑将军明东送葬于定陶,贵震山东。

建平三年丁巳(前4年)哀帝二十二岁平帝六岁

春正月癸卯,帝太太后(傅昭仪)所居桂宫正殿火。

《哀帝纪》:建平三年春正月,……癸卯,帝太太后所居桂宫正殿火。

建平四年戊午(前3年)哀帝二十三岁平帝七岁

二月,封帝太太后(傅昭仪)从弟侍中傅商为汝昌侯,太后同母弟子侍中郑业为阳信侯。六月,尊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秋八月,恭皇园北门灾。

《哀帝纪》:二月,封帝太太后从弟侍中傅商为汝昌侯,太后同母弟子侍中郑业为阳信侯。

《哀帝纪》:六月,尊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

《哀帝纪》:秋八月,恭皇园北门灾。

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哀帝二十四岁平帝八岁

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王莽征,还京。秋九月,大司马票骑将军丁明免。

《哀帝纪》:元寿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

《外戚传》:元寿元年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云。

《王莽传》:在国三岁,吏上书冤讼莽者以百数。元寿元年,日食,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深颂莽功德,上于是征莽。

《哀帝纪》:秋九月,大司马票骑将军丁明免。

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哀帝二十五岁平帝九岁

六月戊午,(哀)帝崩于未央宫。王莽秉政,举奏丁、傅罪恶,皆免官爵,丁氏徙归故郡。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号曰丁姬。七月,迎中山王,辛卯,贬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后月余,自杀。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等皆免官爵,徙合浦。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

《哀帝纪》: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宫。

《外戚传》:哀帝崩,王莽秉政,使有司举奏丁、傅罪恶。莽以太皇太后诏皆免官爵,丁氏徙归故郡。莽奏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号曰丁姬。

《平帝纪》: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秋七月,遣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中山王。辛卯,贬皇太后赵氏为孝成皇后,退居北宫,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等皆免官爵,徙合浦。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谒高庙,大赦天下。

《外戚传》:哀帝崩,王莽白太皇太后诏曰:“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与至尊同称号,终没,至乃配食于左坐,誖逆无道。今令孝哀皇后退就桂宫。”后月余,复与孝成赵皇后俱废为庶人,就其园自杀。

元始五年乙丑(公元5年)平帝十四岁

王莽请发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玺绶,更以民葬之定陶。定陶毁废共皇庙。定陶共王家族至此彻底毁废断绝。哀帝外戚丁、傅二家,独高安侯傅喜存。

《师丹传》: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夺其玺绶,更以民葬之,定陶隳废共皇庙。

《外戚传》:元始五年,莽复言:“共王母、丁姬前不臣妾,至葬渭陵,冢高与元帝山齐,怀帝太后、皇太太后玺绶以葬,不应礼。礼有改葬,请发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玺绶消灭,徙共王母及丁姬归定陶,葬共王冢次,而葬丁姬复其故。”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复发。莽固争之,太后诏曰:“因故棺为致椁作冢,祠以太牢。”谒者护既发傅太后冢,崩压杀数百人;开丁姬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

莽复奏言:“前共王母生,僭居桂宫,皇天震怒,灾其正殿;丁姬死,葬踰制度,今火焚其椁。此天见变以告,当改如媵妾也。臣前奏请葬丁姬复故,非是。共王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请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衣,葬丁姬媵妾之次。”奏可。既开傅太后棺,臭闻数里。公卿在位皆阿莽指,入钱帛,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凡十余万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平共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间皆平。莽又周棘其处以为世戒云。时有群燕数千,衔土投丁姬穿中。丁、傅既败,孔乡侯晏将家属徙合浦,宗族皆归故郡。唯高武侯喜得全,自有传。

猜你喜欢

定陶太后中山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黄太后”驾到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10kV用户分界开关在定陶电网的应用分析
历史上的“中山人”
别了,定陶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墓主身份研究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