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现代化发展的“六三思路”——转型视野下泰顺生态现代化发展思考
2011-01-24王存沐
文/王存沐
泰顺现代化发展的“六三思路”
——转型视野下泰顺生态现代化发展思考
文/王存沐
山区现代化关键在于谋划,在于坚持。要强化“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生态转型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快生态经济化和山区城镇化,走出一条山区特色的生态现代化发展道路
“十二五”的到来,泰顺发展再次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浪潮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泰顺发展或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的机遇;低碳经济的掀起和绿色消费的需求,将给泰顺发展提供一个强劲的推力;生态战略的实施和生态经济目标的预立,将为泰顺发展带来一个预期的希望,从而走出一条落后山区实现非工业化模式的生态现代化之路。
山区现代化道路选择
泰顺县是农业县,现代化不能也不可能按照传统的、沿海地区原来的路子走,要跳出传统工业化发展战略格局,跳出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的思维;泰顺是生态县,不能走传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泰顺县是山区县,不具备工业化的条件,也已经丢失了工业化发展的机遇。泰顺经济不发达是明显的,生态环境优越也是明显的,关键是没有形成内在融合持续发展的增长点,生态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生态是泰顺发展的内在资源,是生产力,是竞争优势,要融入大区域,参与分工合作,促进山区与沿海资源与产业融合、互补,搞好分工和经济协作,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山区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就会逐步形成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融合,泰顺现代化应该也完全可以找到一个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依托特色优势,错位发展。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决定了泰顺可以选择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在注重参与沿海发达地区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与周边欠发达地区合作、特色互动、区域协同,尽量避免无序化、类同性、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实现特色资源产业、市场合作网络、区域经济活力的整体提升。
——紧跟市场需要,集聚发展。经济生态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生态经济化是更高标准的时代,泰顺大有文章。泰顺的生态不能仅仅是全市、全省的生态功能载体,不能仅仅是贡献,不能仅仅依赖生态补偿,要从产业的角度去保护生态、利用生态,培育全新而独特的产业体系。生态休闲旅游、生态优质农业、生态资源工业都是生态效益最好的结合点和载体,是生态这一战略资源最直接的体现。
——狠抓政策机遇,跨越发展。山区的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区位弱势、投入不足、各种投入质量较低特别是投入资源效率低是关键的原因,要改变分散的落后的面貌,农村城镇化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平台。农村城镇化会引起产业、人口的重新布局、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带来生产与生活整个格局的重新调整,其最直接和最明显的结果是资源配置与投入的效率变化,以同样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产出和效益,并得到资源整合共享的目的。要抓住机遇、狠下决心,调整资源配置原则,集聚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破除交通瓶颈,开放发展。虽然泰顺基础设施各方面都相对落后,但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是交通;虽然“酒好不怕巷子深”,但区位的依赖性毕竟在成本、便利上有不可否认的制约,加强交通投入、改善交通设施、完善交通网络,是山区现代化发展的首要基础保障。没有交通网络的支持,现代化永远只是梦想。
——提高农民素质,创业发展。现代化的本质是经济发展,目标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没有农民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缺乏增收致富的能力动力保障,仅仅依赖生态补偿、财政救助,不仅不能实现现代化,甚至不能保障生态资源环境的持续。
——注重民生事业,和谐发展。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综合现代化工程。经济现代化需要社会现代化支撑。只有在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同时,注重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现代化才能健康、有序。
——优化招商机制,借力发展。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深化招商机制,让更多县外投资、人才及各种资源要素进入泰顺,参与泰顺资源发展、产业合作,弥补泰顺发展要素不足,促进泰顺发展提速。
——鼓励回归创业,互动发展。泰顺人外出务工创业形成了特殊的“泰顺人经济”板块,是泰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外出创业—增收致富—减轻压力—回乡投资,这是泰顺现代化过程值得挖掘、保护、发挥的重要资源。
现代化发展的“六三思路”
“十二五”是泰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关键的五年,是民生进步和谐发展关键的五年,也是泰顺现代化战略选择关键的五年。正确判断趋势,科学确定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基本问题,对此特提出以下“六三思路”。
坚定三种发展理念。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社会消费都要以生态化为准则,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共生。集聚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与人口布局的集聚化、资源配置的集聚化,使资源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率。跨越发展理念,以跨越的信心、跨越的勇气、跨越的举措,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发挥生态特色、文化优势、资源潜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地方特色经济。
坚持三大发展战略。一是生态经济化战略。要坚持生态立县,做到非生态项目不上,非生态产业限制,非生态行为取缔。更要坚持生态经济化原则,就是保护开发、利用生态资源,通过生态资源资产化、价值化和资本化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和福利增加。二是山区城镇化战略。只有农村城镇化才是解决农民贫困问题、农村落后问题、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三是开放互动化战略。做好开放融入三大对接,即对接海西区,发挥好泰顺作为海西经济区浙闽交界陆上节点功能;对接温州都市圈,发挥好温州后花园功能;对接长三角,发挥好生态功能区的作用。
构筑三大发展平台。构建发展平台旨在平台带项目、项目带投资、投资带发展,要以5 8省道产业带发展为骨架,加快发展平台建设。一是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平台。以廊桥文化与氡泉养生两大旅游资源为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特色的乡村旅游为补充,建设廊桥—氡泉生态休闲度假区。二是特色生态工业集聚发展平台。积极提升彭月产业转移基地地位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打造大安生态科技产业基地、改造罗阳司前传统竹木产业基地、建设龟湖叶腊石加工业集聚基地。三是山区城镇化推进平台。按照1/3人口外出创业、1/3人口集聚县城、1/3人口居住中心镇村的思路,推进以“小县大城关”为核心的县城中心城市建设、以“以镇带乡”为重点的中心镇和城镇群培育。
加快三大基础工程建设。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倾全县之力,尽快争取建设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积极争取区域性高速公路、铁路过境段交通项目建设,使泰顺融入区域大交通网络。其次是生态环境提质工程建设。从理念规划到政策措施,从区域主体功能到投资项目布局,从生态设计到设施配套,从流域治理到植被修复,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到畜牧业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从碳汇基地建设到生态补偿机制落实,从乡村文明绿色家园建设到建筑生态风格体现,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到资源有偿使用,从低碳生产到绿色消费,必须加快体系制度和系统方案的建立与实施。三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事业统筹规划、一体发展。
加强三大发展保障。一是项目投资保障。重点要围绕生态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构建重大发展平台框架和支撑项目,主要是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等交通项目、度假区与影视基地等旅游项目、交溪流域水电与抽水蓄能电站及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彭月大安生态工业基地与竹木叶蜡石传统资源工业改造提升,为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载体。二是土地要素保障。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容量,尤其要做好山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空间,生态移民、旧村改造与宅基地复垦以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闲置土地盘活与科学规范土地占用行为以提高土地供应效益。三是人才科技保障。突出抓好人才使用、引进和培养三个环节,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实用人才。
着力三大创新发展。一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坚持以生态休闲旅游的经营理念,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化;着眼于叶腊石等矿产资源的雕刻文化产业培育,促进地方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着眼于生态休闲的文化品味提高,促进生态休闲文化产业提升。二是强化项目高端合作。以优惠政策、良好环境支持集团化投资和高端化项目的合作,特别是影视基地、石雕文化基地建设和高岭土等项目合作发展。三是建设总部经济基地。泰顺人在外创建的超亿元规模商贸市场企业超千家,有五家一级资质的建筑业队伍,要建设市场商贸业、建筑业两大总部经济园,支持壮大在外“泰顺人经济”和建筑业经济,促进“泰顺人经济”和泰顺经济的转化、互动发展。
(作者为泰顺县发改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