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利用分析

2011-01-24刘德彪龙锐王正林

中国药房 2011年18期
关键词:重庆地区中成药排序

刘德彪,龙锐,王正林

(1.重庆建设医院药剂科,重庆市 40005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重庆市 400016;3.重庆建设医院麻醉科,重庆市 400050)

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利用分析

刘德彪1*,龙锐2,王正林3

(1.重庆建设医院药剂科,重庆市 40005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重庆市 400016;3.重庆建设医院麻醉科,重庆市 400050)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抗肿瘤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重庆地区2007-2009年20家医院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2008年较2007年增长31.8%,2009年较2008年增长37.6%。DDDs除2008年植物类抗肿瘤药略有下降外,其余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成药的DDDs连续3年排第1位,其销售金额2007、2009年均排在第1位,2008年排在第2位。结论:副作用低、价廉的中成药占据了重庆地区抗肿瘤药的较大市场。

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肿瘤是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最大威胁,其发生率有增无减,死亡率居所有病种之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2005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140万。近年来,在药物联合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下,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有所提高,因此如何合理选用抗肿瘤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有关数据来源于“长江流域医院用药信息网”中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的购药数据。其中,一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6家,三级医院12家。包括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购入数量、参考价格及生产企业等信息。

1.2 方法

参考《新编药物学》[2]的分类方法,将抗肿瘤药分为烷化剂类、抗代谢类、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激素类、中成药及其他类,共7类。分别统计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进行分析。DDD是指为达到主要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本文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2]和《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3]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确定,文献未收载的参考药品说明书及临床用药习惯确定。DDDs具有量的相加性,其值越大说明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DDDs=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日均费用(DDC)=某药的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销售金额排序序号与DDDs排序序号的比值,可反映销售金额与DDDs是否同步,比值若接近或等于1,即反映出该药的销售与使用同步性良好;反之,则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年度各类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比例、排序及年增长率统计

各年度各类抗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比例、排序及增长率统计见表1。

由表1可见,3年中所有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成药2007、2009年均排在第1位,2008年排在第2位;植物类2007、2009年均排第2位,2008年则排在第1位。而其他类、抗代谢类、抗肿瘤抗生素类、激素类和烷化剂类药各年度排序均未发生变化,分别排在3~7位。

表1 各年度各类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比例及年增长率统计Tab1 Consumption sum,proportion,annual increasing rate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during 2007-2009

2.2 各年度各类抗肿瘤药的DDDs、DDC及比例统计

各年度各类抗肿瘤药的DDDs、DDC及比例统计见表2。

表2 各年度各类抗肿瘤药的DDDs、DDC及比例统计Tab2 DDDs,DDC and proportion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during 2007-2009

由表2可见,3年中所有抗肿瘤药的DDDs排序始终保持不变,中成药、其他类、激素类、抗代谢类、植物类、烷化剂类和抗肿瘤抗生素类分别排在1~7位。植物类药的DDC一直最高,从2007年的873.06元/日上升到2008年的1362.65元/日,2009年更是达到了1546.35元/日;其他类的DDC无太大的变化。

2.3 各年度DDDs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及比例统计

各年度DDDs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及比例统计见表3。

由表3可见,各年度DDDs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的DDDs之和均占总DDDs的80%以上。其中,甘露聚糖肽胶囊和他莫西芬片的DDDs始终排在第1、2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各年度DDDs排序列前20的药品中,超过半数为中成药,说明副作用小、价格相对低廉的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

2.4 各年度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及其DDDs、DDC与排序比统计

各年度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及其DDDs、DDC与排序比统计见表4。

由表4可见,3年中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的排序比除2007年的西黄胶囊、2009年的华蟾素片等于1外,其余的排序比均不等于1,说明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和使用同步性不好。同时,3年中每年均有8种中成药的销售金额排在前20位。

2.5 各年度不同剂型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及品种数统计

不同剂型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及品种数统计见表5。

由表5可见,各年度抗肿瘤药的品种数变化不大,只有注射剂和口服制剂这2种剂型,且这2种剂型各占约50%的比例。

3 讨论

由以上分析表明,近3年来重庆地区20家医院应用的抗肿瘤药品种变化不大,销售金额和总DDDs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抗肿瘤药DDDs增长较快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肿瘤患者人数的增加、抗肿瘤药用量的增加和一些单价较高的抗肿瘤药的应用增加。

抗肿瘤植物药是抗肿瘤用药的主体。紫杉醇、喜树碱、长春碱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治疗作用被证实为20世纪90年代抗癌药物研究的重大发现。2009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位的均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其中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药,其作用与紫杉醇相似,均为M期周期特异性药。多西他赛、紫杉醇的销售金额分别由2007年的1306.3万元和1347.82万元跃升至2009年的2566.38万元和2420.75万元。二者的销售金额增长率分别达96.5%和79.6%。这2种药2009年的销售金额分别排在第1、2位,而排序比仅为0.02、0.05,说明这2种药的价格较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

表3 各年度DDDs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及比例统计Tab3 Top 20antineoplastic agents in terms of DDDs and their proportion during 2007-2009

表4 各年度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及其DDDs、DDC与排序比统计Tab4 Top 20antineoplastic agents interms of consumption sum and their DDDs、DDC and sequence ratio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during 2007-2009

表5 不同剂型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及品种数统计Tab5 Consumption sum and the number of variety of different dosage form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他莫昔芬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固醇类雌激素受体拮抗药,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等靶器官对雌激素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等的进步,此类癌症的早期检出率得到明显提升,也导致了价廉、使用方便(口服)的他莫昔芬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DDDs在3年中一直稳居第2位[4]。

其他类中的奥沙利铂在2009年的销售金额排在第3位,远远超过同类的卡铂和顺铂,其2009年的销售金额占当年抗肿瘤药总销售金额的8.0%。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3代铂类广谱抗肿瘤药,是一种突破性的、独特的铂类化合物,可能是治疗大肠癌最有希望的抗肿瘤新药。与顺铂、卡铂等相比较,奥沙利铂是一个安全、有效又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新药[5]。另外,本次调查还发现,其他类中的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新型肿瘤靶向治疗药,如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也在重庆地区开始了应用。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天然药物大国,国人有使用中草药治病的悠久历史。重庆地区抗肿瘤中成药的DDDs连续3年排在第1位,销售金额2007年和2009年均排在第1位,2008年排在第2位。所以,抗肿瘤中成药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中的安康欣胶囊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其2009销售金额达到了922.10万元,列当年销售金额的第5位,其DDDs也跃居到了第3位。预计天然抗肿瘤药将成为今后抗肿瘤药市场上新的增长点。

由以上分析表明,重庆地区医院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和DDDs不断增加,说明更多的肿瘤患者接受了治疗,同时也可看出患者开始对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应用方便、价格较贵的新一代药物逐渐接受。这实质上是社会对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也是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讲究生存质量的体现[6]。本文对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具有借鉴作用,对药品经营企业备货、生产企业计划投产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提示我国制药企业应善于思考,捕捉信息,顺应抗肿瘤药的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开展药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加速开发新一代有效、安全、稳定、经济的药物,以满足不同医疗消费层次的需求。

[1] 董 梅,蓝玉进,张 琳,等.我院2005-2007年抗肿瘤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35):2737.

[2]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11-421.

[3]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328-455.

[4] 龚亚林,田小芹,陈庆宪.重庆市18家医院2002-2005年抗肿瘤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3):1777.

[5] 姚智东,吴洪斌.奥沙利铂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7):567.

[6] 蒋学文,刘同华,枉 前,等.我院2007-2009年静脉用抗肿瘤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14):1271.

Analysis of the Utilization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in 20Hospitals in Chongqing Area from 2007to 2009

LIU De-biao
(Dept.of Pharmacy,Chongqing Jianshe Hospital,Chongqing 400050,China)
LONG Rui
(Dept.of Pharmac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WANG Zheng-lin
(Dept.of Anesthesiology,Chongqing Jianshe Hospital,Chongqing 40005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trend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in Chongqing area.METHODS:The consumption sum,defined daily doses(DDDs)and defined daily cost(DDC)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in 20hospitals in Chongqing area from 2007to 2009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 consumption sum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increased by 31.8%in 2008compared with 2007,and increased by 37.6%in 2009compared with 2008.The DDDs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except that of botanic antineoplastic agents decreased slightly in 2008.The DDD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remained at the first place over the three years.The consumption sum of it took up the first place in 2007and 2009and the second place in 2008.CONCLUSION: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which have little side effect and low price occupy an important place among all antineoplastic agents in Chongqing area.

Antineoplastic agents;Consumption sum;DDDs;Analysis of drug use

R969.3;R287;R979.1

C

1001-0408(2011)18-1648-04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23-68718845。E-mail:562488453@qq.com

2010-08-24

2010-11-29)

猜你喜欢

重庆地区中成药排序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1971-2018年重庆地区高温的气候特征
作者简介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乡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庆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剖析和对策研究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