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教学在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方面的应用*
2011-01-24彭正禄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0000四川省人民医院
彭正禄 邹 庆 黄 琳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0000; 四川省人民医院
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护理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能力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为此,笔者在《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模拟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校2008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20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92人,年龄18~22岁。使用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时数均相同,任课老师也相同。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入学时按编班号随机分为护理本科1班(104人)和2班(104人),随机选择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研究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学科、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老师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步骤的将该门课程的原理、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每次理论课后观看录像或进行相关护理病史的询问、护理体检等临床操作训练。(2)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采用模拟教学法,具体教学过程:上课前,教师先布置下一次上课所讲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先进行自学,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教师设置临床情景,分3人1组,让1名学生模拟患者,1名学生模拟护士,1名学生充当记录员,不断强化学生练习,理论内容边讲边看录像,实际操作边讲边做,并将人文、沟通、健康评估等相关知识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每次课后再留出一定的时间抽查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指导。
1.2.3 效果评价。(1)理论知识考试,对两组学生采用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评分标准,并将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2)临床技能考核,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对208名学生随机抽签进行考核,统一评分标准,并进行对比分析;(3)自行设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对教学满意率等,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2.4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82.45±8.67)分,对照组(75.35±4.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85.57±8.45)分,对照组(75.65±5.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实验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模拟教学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的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风险的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与环境[1]。它具有时间方便、可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模拟患者教学现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性也不断得到证明[2]。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表1可见,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对教学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是模拟教学可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转为主动的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学生通过模拟教学,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3.2 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了提高 从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可见,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是模拟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生硬记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3]。通过模拟教学,笔者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护理“患者”、评估“患者”时的不足,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3.3 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逐渐形成 人文素质既是医学行为目的价值的组成部分,又是医务工作者为医学事业而献身的内在动力,而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必备的能力[4]。从表1可见,实验组学生的人文素质、沟通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是模拟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为护生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与环境,护生在接触和评估“模拟患者”时,可以大胆的做,行为无拘谨,不会出现生硬的言语,与临床之间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这样就为在校护生提供了“早临床、早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从而可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护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全面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与人文素质。
3.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模拟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模拟的临床情景更接近真实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需要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考虑学生可能要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模拟教学法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积累临床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拓展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能力提升的基础。《健康评估》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用模拟教学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为能力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模拟教学法还可在其他学科推广应用。
[1] 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413-415.
[2] Nagoshi M,Williams S,Kasuya R,et al.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assess thegeriatricsmedicine skills ofmedical students,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and geriatrics medicine fellows〔J〕.Acad Med,2004,79:698-702.
[3] 杨霞,王淑丽,周芸,等.医学模拟教学与素质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284-285.
[4] 刘素芳.医学人文精神与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