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市防洪水文站网发展构想

2011-01-23田硕

陕西水利 2011年3期
关键词:水位站城市防洪雨量站

田硕

(安徽省水文局 安徽 合肥 230022)

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由此产生的“热岛效应”使不稳定能量大量聚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城市发生极端天气的几率大为增加,往往一场暴雨或洪水就能给城市带来大的灾害。而与大江大河的防洪相比,城市防洪具有其自身特点。首先,由于城区道路全部硬化,建筑物顶部也不存水,降雨后产生的地表径流比较多,雨后汇流比较快,容易出现灾害[1];其次,城市人口和财富相对集中,还有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厂矿企业,一旦遭灾,损失严重。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安徽省作为“泛长三角”成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排头兵,在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越过程中,安徽省城市化更是势不可当的潮流。据统计,2008年年底安徽省城市化率为40.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安徽省城市化率将达50%以上,2030年更是达到65%以上。大部分人口和财富都将集中到城市当中,所以城市防洪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城市防洪监测预报也将是水文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 安徽省城市防洪水文站网现状和存在问题

城市防洪水文监测是为了满足各类城镇防洪抗洪、减免洪涝灾害需求而规划布设的水文监测站网。安徽省现有城市防洪的水文站52处、水位站40处、雨量站134处。

传统水文站网布局主要考虑水文特性的完整控制,为城市服务的目标不够突出,与城市管理需求结合不紧密。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文情势均发生了变化,城市对防洪排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安徽省现有水文站网的布设,无论在是在威胁城市安全的外洪监测预报上,还是在引起城区内涝的暴雨中心控制上,甚至城市景观水工程调度的水文需求上,均不能满足城市防汛抗旱及排涝的需要。

2 站网规划方案

水文事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城市外河洪水和城市内部暴雨形成的洪涝监测,并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应急预报系统,提高预报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城镇居民、工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基本满足城市防洪的需要,安徽省县城以上城市均需布设水文站点,各个城市的城区雨量站点应适量加密,主要河流橡胶坝应布设水位站,在城市积水严重的低洼区域应设置水深监测设备,城市河道、水库、湖泊上应设立水位、水量监测站网,为城市防洪、除涝提供技术支撑。

省会合肥是安徽省唯一城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2],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个核心城市之一,还是安徽省2个已加入“长三角”的城市之一,按照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城市规划[3],合肥将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故合肥市的城市防洪水文站网规划亦是本规划的重点。

2.1 城市防洪水文站

本着水文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原则,特别考虑为城市防洪而设立水文站。规划的目标是:县城以上城市均须有水文站控制,县城有河流的设立水文站,没有河流的设立水文中心站;分布于城市里的重要湖库出口也应设立水文站;同时还有部分城市防洪水位站升级为水文站。

合肥市区面积广阔,建成区内水系较为发达,各主要河流湖泊旁均建有(规划)重要的城市功能区和居民区,故构想在合肥市区主要功能区水系旁规划布设城市防洪水文站。

安徽省现有蚌埠、亳县闸(亳州市)、天长、董铺(合肥市)、巢湖闸、青阳、屯溪、渔梁(歙县)等52处水文站兼有城市防洪的功能。规划在尚无水文站监测预警服务的城市和流经城市的重要河流水文空白区新设九里沟(六安市)、府城(凤阳县)、利辛中心站、淮北市区水文站、塘西河(合肥)、十五里河(合肥)、天鹅湖(合肥)、城西水库(滁州)、雨山(马鞍山)、乌溪(宣城)、太平(黄山区)、祁门、绩溪、黟县、休宁、岩寺(徽州区)等46处为城市防洪服务的水文站。

2.2 城市防洪水位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了人水和谐的城市发展规划,为了提高城市品位,形成亲水、护水的文化,安徽省许多城市在流经城市的河道上修建了橡胶坝或翻板坝,以形成城区宽阔的水面,且这种建坝趋势已蔓延到所有有河流的城镇。如果拥有及时可靠的水文信息,就可以对这些工程进行合理调度,这对城市防洪和景观水资源及时拦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想在主要河流已建(或规划建设)橡胶坝(翻板坝)的上、下游,规划设立水位站。

随着城市面积和范围的扩大,各种交通对速度和实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徽省一些大中城市不断新建各种立体交通体系。这些立体交通体系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些城市的低洼处,特别是下穿式立交桥的底部,常常因排水不畅形成积水,严重影响交通。因此,在一些城市主干道的交通低洼处,特别规划布设一批遥测水位(水深)监测站,以满足城市交通和排涝的需要。

安徽省一些大河沿岸分布着一些重要的建制镇,其间有一些重要厂矿对防洪也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这些建制镇的防洪安全,规划在较大河流通过的主要建制镇均布设水位站。

安徽省现有正阳关(正阳关镇)、淮南、五河、马鞍山、合肥、泾县、河沥溪(宁国市)等40处兼有城市防洪功能的水位站(不含水文站中水位观测项目)。规划新设含山县、三河镇、南淝河当涂路桥(合肥)、宁国路下穿桥(合肥)、铜陵北路立交桥(合肥)、袁泽桥(芜湖)、湖边枢纽(黄山市)、黟县坝等85处为城市防洪服务的水位站。

2.3 城市防洪雨量站

安徽省各类城市城区中现有的雨量站网较稀,有不少城镇中只有1处雨量站点,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现有雨量站网对城市中暴雨量级和时空分布的实时控制越来越显得功能不足。为了实时控制城市暴雨过程,为城市排涝和交通服务,构想在利用原有雨量站点并实施自动测报改造的基础上,再新设一批城市雨量站点。规划的原则是:地级市以上城市,按建成区面积每15 km2~20km2布设1处雨量站;县城城区,视城区大小,布设2~4处雨量站。

安徽省现有134处为城市防洪服务的雨量站(含城市防洪水文站、水位站中的雨量观测项目83处);规划新设228处城市防洪自动测报雨量站(含规划新设水文站、水位站中雨量观测项目74处)。

3 规划后统计

安徽省现有各类城市防洪站点226处,其中用于城市防洪的水文站52处、水位站40处、雨量站134处。

规划新设城市防洪水文站46处,水位站85处,雨量站228处;规划现有水位站升级为水文站28处。

规划后安徽省用于城市防洪的水文站126处、水位站97处、雨量站362处,详见图1,安徽省城市防洪水文站网发展构想成果图。

4 结论

安徽省城市防洪水文站网是该省城市防洪非工程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防洪减灾、市政规划设计、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规划实施后必将为各级城市政府的城市防洪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重要作用。陕西水利

[1]M.J.霍尔.詹道江译.城市水文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

[2]安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6.

猜你喜欢

水位站城市防洪雨量站
信息熵方法在辽宁省不同分区雨量站网布设的应用研究
雨量站网布设对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影响研究
中小河流白石沟水位站预警水位分析
酉水河茅坪镇水位站预警水位确定分析
信息化雨量、水位站在水文工作的应用探讨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与排涝工程设计洪水方法探析
中小流域雨量站网密度规划与研究
相关图法在平南水位站洪水预报中的应用探讨
井冈山市新城区城市防洪规划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