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回归-紫外光度法同时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
2011-01-22
(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九江 332005)
盐酸西替利嗪又名斯特林、西可韦、仙利特,是比利时UCB公司在1987年研发成功的第二代H1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其副反应少且可耐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而苯甲酸钠作为优良的防腐剂经常被用于食品和药品领域。目前盐酸西替利嗪药物中均对苯甲酸钠有所添加,两种物质在紫外区域吸收峰接近,经常干扰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色谱法[1,2]、光度法[3]、电化学法[4];而测定苯甲酸钠的方法很成熟,就其混合物中含量的相关测定来看,检测方法有色谱法[5]、光度法[6]、电化学法[7]、毛细管电泳法[8]等。但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混合物的同时测定尚未见报道。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是有效的多组分分析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需要进行复杂的预先分离,成本高且费时;光度法由于具有简便、可靠和重现性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笔者采用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方法-主成分回归法(PCR)对严重重叠的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两组分混合体系吸收光谱进行解析,并与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比较,结果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2102 型,美国尤尼柯公司;
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标准溶液:先配成1 mg/mL的标准储备液,用亚沸蒸馏水稀释成250 mg/L的标准工作溶液;
B-R缓冲液:pH 4.56,将85%正磷酸2.71 mL、冰乙酸2.36 mL 和硼酸2. 47 g溶于亚沸蒸馏水并稀释至1 L,配制成0.04 mol/L混合酸,再取混合酸100 mL 与0. 2 mol/L氢氧化钠30 mL混合而成;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亚沸蒸馏水。
1.2 实验方法
将适量的待测标准溶液或混合标准溶液25 mL于容量瓶中,加入B-R 缓冲溶液5.0 mL,用亚沸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用1 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200~340 nm范围进行波谱扫描,间隔1 nm自动采集吸光度数据并存于计算机中。所得数据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处理,程序采用Matlab 6.5 及Q Basic 语言编写。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按1.2实验方法对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吸收光谱见图1。由图1可见, 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的吸收峰波长分别为231、226 nm,两组分吸收峰波长非常接近,光谱重叠严重,用经典的方法难以分别测定。
图1 吸收光谱
2.2 酸度对存在形态的影响
在pH 1.81~11.35范围内,试验了不同pH值的B-R缓冲液对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在200~340 nm范围波谱扫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pH 2.0~8.5范围内,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的峰形不变,吸光度值变化平缓,因此实验选用pH 4.56的B-R 缓冲溶液5.0 mL。
2.3 干扰试验
试验考察了实际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成分对待测组分的干扰,对5 mg/mL的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进行测定,当相对误差在±5%以内时,以下物质(以mg计)不干扰测定:Na+、K+、Ca2+、Zn2+、Mn2+、Cd2+、Cu2+(100)。作为盐酸西替利嗪片辅料的乳糖、磷酸氢钙、硬脂酸镁等也不干扰测定。
2.4 单组分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按实验方法对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标准系列溶液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质量浓度均在1.0~10.0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884 3、0.178 7 mg/L,工作曲线参数见表1。
表1 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线性方程参数
2.5 合成样品分析
按正交设计L16(4)5配制16个不同浓度的盐酸
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混合标准溶液(见表2)并测定吸光度,建立校正模型。然后对16个不同比例的两组分混合物预报组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回归法(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 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列于表3。从表3可以看出,PCR 获得较好的测定结果,这是因为PCR 是基于因子分析的多元校正方法,克服了因组分间交互作用而导致校正模型不稳定的缺点,具有更强的提供信息的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对严重重叠的波谱有较强的解析能力,因而误差较小。
表2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校正浓度组成
样品编号加入量/mg·L-1盐酸西替利嗪苯甲酸钠11.0002.00021.0003.50031.0005.00041.0006.50052.5002.00062.5003.50072.5005.00082.5006.50094.0002.000104.0003.500114.0005.000124.0006.500135.0002.000145.0003.500155.0005.000165.0006.500
表3 对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合成样用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结果 mg/L
注:1)因子数取7; 2)因子数取3;Rpes和Rpet分别为单组分和总相对标准偏差。
2.6 样品分析
取盐酸西替利嗪(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含苯甲酸钠微量)10粒,约相当于盐酸西替利嗪100 mg(每片约含盐酸西替利嗪 10 mg),将内容物研细,用二次蒸馏水溶解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过滤,移取滤液25 mL定容于100 mL的容量瓶中。取1 500 μL实际样品溶液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用标准加入法对所得结果进行检验,所得数据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处理,结果见表4。方法的回收率为88.87%~105.87%,说明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表4 PCR法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
3 结语
采用主成分回归-紫外光度法同时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片剂中的盐酸西替利嗪和苯甲酸钠,结果与厂商提供的盐酸西替利嗪有效成分的含量基本相符,并且同时测定了厂商对防腐剂苯甲酸钠的用量,虽然大部分固体的药物制剂一般是不添加防腐剂的,但在实际测定当中,笔者还是在盐酸西替利嗪片剂中检测到了少量的苯甲酸钠。
[1] 刘茜,洪倩倩,赵辉,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J].中南药学,2009(4):271-274.
[2] 徐亚杰,林建阳. HPLC测定人血浆中的盐酸西替利嗪[J].华西药学杂志,2007(4):446-447.
[3] 赵仪学, 胡宇, 任洪涛.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J].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3(1):253.
[4] 陈丽会,杨冉,曾华金,等.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64-67.
[5] 三董民, 王晓琼.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苷注射液中肌苷和苯甲酸钠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1993,13(5):331-333.
[6] 叶姗. 偏最小二乘法-紫外光度法同时测定防腐剂尼泊金乙酯钠、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J].化学分析计量,2008,17(5):27-29.
[7] 张云涛,韩福成,姚长斌. 电位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J].河南化工,2002(4):41-42.
[8] 衷明华,李云.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潮汕凉果中的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J].光谱实验室,2009(6):1 568-1 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