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建议

2011-01-22袁千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供应量货币经济

袁千惠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9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6%,创23个月来新高。作为国家衡量通货膨胀重要指标的CPI和PPI从2009年底开始由负转正,并在2010年前三季度一直稳步增长,这足以说明我国现在存在通货膨胀问题。因此,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焦点问题。本文将对通货膨胀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等方面做出简单论述。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时代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更加复杂多变,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欧美等主要国家出现信贷萎缩、企业利润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衰退;各国政府为避免经济衰退,采取了持续降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剧,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而且资金大量涌入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后,推动有关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从危机一开始就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复苏政策。在这些政策的作用之下,我国顺利地走出了经济危机。但这些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也为我国的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依据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自2010年年初以来,受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需求强劲增加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扬,铜价、油价再次接近历史高点。伦铜近日涨至8400美元/吨,较年初上涨了1000美元/吨;北海布伦特原油升到85美元/桶,年初至今上涨了5美元/桶。农产品的价格还受到了气候灾害的影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小麦、玉米较今年年初已上涨20%、35%和43%。这些因素都直接推动着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致使我国接连出现了大蒜、绿豆、姜、糖等价格的飙升。从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的CPI和PPI的同比增长值上可以看出,CPI和PPI均由负转正,并且CPI基本上一直稳步增长。而且,在2010年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企稳的情况下,通胀水平在2010年三季度却明显上升,2010年7、8、9 三个月,CPI 在翘尾因素逐渐下行的同时,却连创新高,分别为3.3%、3.5%、3.6%,这从正面说明了我国现在正处于通货膨胀上升阶段,见表1,表2。

表1 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我国各月CPI和PPI同比增长值 (%)

表2 2010年各月CPI和PPI的翘尾因素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资料整理而得.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一)货币的超量投放

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M1:M0+活期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账户+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近十年来,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尤其是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官方数据,2010年9月底,我国GDP总量为26.86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9.64万亿元,是GDP的2.6倍。因此,货币的超量投放成为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见图1。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资料整理而得.

图1 2000~2009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和GDP图示

(二)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2010年10月,我国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价及收盘价均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由于中美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且由于中国经济对于全球化的过度依赖,美元下跌的不利影响逐渐会传递到我国。美元下跌,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失衡的中美贸易。从2001年至2008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从831亿美元暴涨至2680亿美元。虽然2009年全球贸易萎缩,但是2010年国际贸易开始复苏,即使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无法达到2008年的水平,但仍然会是一个巨大的量。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猛涨,从而也会推动我国的通货膨胀。由于我国是原油和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在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复苏的环境下,我国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将会上升。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我国2010年原油需求年率上升3.6%,而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预测,由于对炼钢原料的需求走强, 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将达到6.37亿吨,增长12%。因此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原料输入性通货膨胀产生也是一种必然。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和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不但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工资上涨,反而造成了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和对外贸易条件的恶化。这种现象违背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推论,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事实上,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滚滚涌入全球市场,有效的拉低了全球通胀水平,并帮助美国实现了20世纪90年代 “经济增长+持久低通货膨胀”的理想组合。然而,近几年,随着我国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开始发挥作用,贸易部门工资上涨很快,由此将带动非贸易部门工资的快速上涨。从韩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国内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推高国内通胀水平,并抬高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0%左右,所以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韩国而言,我国“向外传导”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对我国构成中期通货膨胀压力,并将通过国际贸易途径使内部压力“外部化”,从而推高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水平。

(四)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胀预期导致居民的抢购、囤积行为。由于预期具有传递性,通货膨胀预期很容易在居民中形成一种主流预期,而预期又具有应用性,居民就很容易把这种预期应用到现实的经济行为中。在这种强烈的通胀预期指引下,人们已经预感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为了避免在通货膨胀真的到来时手中货币贬值,大家开始对商品进行抢购、囤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为的短缺局面,从而对物价产生了上涨的压力。通胀预期导致工资上涨推动通货膨胀。在通胀预期驱动下,工人就会有提高工资的要求,虽然这种要求不一定导致工资的现实提高,但这种要求会使得厂商具有工资提高的潜在预期并导致厂商产生用工成本提高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工厂自然就会有提高产品价格的压力。反过来,这种提高产品价格的压力又反馈给工人,工人又进一步给厂商提高工资的压力。2010年,江苏、北京、浙江、重庆及广州等地有些已经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2010年春的“用工荒”问题的重新出现就是对这一影响最显著的表现。

三、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使得我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而且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所以普通劳动者总是在通货膨胀面前感到完全无能为力。

(二)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我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

(三)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既然直接涨价能够迅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谁都不会花气力去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我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

四、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解决我国现在的通货膨胀,首先,应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供应量是治理通货膨胀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因此,针对我国现在的通货膨胀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以此来控制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其次,加大房地产供应以平衡房地产供求。一方面需从供给角度人手,加大廉租房等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应,保证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力度,严格管理二套住房贷款,提高投机性购房成本。最后,增加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增加可以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进而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此外,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增加可以提高通货—存款的比例, 货币乘数因此会缩小, 有利于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是收入, 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收入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政府应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整, 提高劳动者的工资, 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力度, 切实地提高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付 霞.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分析[J].当代经济,2008,(3):75-81.

[2]张哲人.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07,(18):112-116.

[3]肖 楠,王 璇.现阶段通胀预期产生的背景、影响及管理[J].宏观经济观察,2010,(6):46-50.

[4]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现经济学(第8版)[M].王志伟,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5]齐鲁证券.2010年通货膨胀的逻辑及政策影响分析[EB/OL]. http://www.doc88.com/p-81399306347.html.

猜你喜欢

供应量货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古代的货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古代的货币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