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1-22李雅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金融业河南金融机构

李雅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一、近年来河南金融业发展现状

1.银行业稳步发展

河南省银行业无论从营业网点数量、从业人数还是资产总额均占据河南金融业的绝大比重。截至2009年底,在河南省境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计11 660家,从业人员154 636人,其中营业网点比2004年的13 595家减少了1 935家,从业人员数量持平。然而,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4 396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将近1.4倍(表1)。

表1 2004~2009年河南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数量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河南省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各期),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在银行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河南省银行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盈利水平显著提高,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下降3.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20%;地方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上升1.2和58个百分点。

2.保险业快速发展

河南保险业经过2006年到2008年“黄金三年”的快速发展后,一跃成为我国的保险大省,2009年末,全省共有省级保险分公司42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5 384家,比2004年的2 306家多出二千多家,成为全国保险机构最多的省份之一。保费收入自2008年跨越500亿元大关后,2009年继续增加,其中财险达到98亿元,寿险达到468亿元,保险市场规模为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六。同时,随着各类赔款给付大幅增长,保险参与度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保险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补偿作用明显增强。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项指标也分别由2004年的207.7元和2.5%上升到567元和3%。

表2 河南省保险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河南省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04年、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3.证券业平稳增长

截至2004年末河南上市公司共有37家,到2009年末,河南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7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41家,总市值达到3 222.6亿元,占河南省GDP的比重为16.6%。2004年全年河南省企业自国内A股市场筹资5.6亿元,债券市场筹资10亿元。2009年全年国内A股市场筹资14亿元,债券筹资227亿元。河南期货市场发展较为活跃,2009年新增期货经营机构10家,期货投资人数比上年增长178%,利润同比增长21%。

表3 河南省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河南省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04年、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较快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河南金融业增加值的绝对量在不断扩大。1994年河南金融业增加值只有100.33亿元,到2008年已经上升至345.36亿元,增加了将近2.5倍。特别是2004年以来增长势头更为迅猛,2004年至2008年河南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1%(表4)。2008年郑州市金融业增加值为167亿元,在中部六省省会中排名仅次于武汉,居第二位。

表4 2004~2008年河南金融业增加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河南统计网.

二、河南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数量较少

与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表5),河南境内的金融机构网点个数明显过少。2009年在河南境内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总部个数只有5家,而浙江和江苏分别有17家和16家。从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数量来看,河南好像并不比上述两省落后,然而,资产占绝大比重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却远远落后于两省,其中,江苏省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个数比河南多将近两千家。另外,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浙江人口刚超过河南一半,江苏人口比河南少将近两千万,河南人均拥有金融机构网点个数也小于江、浙两省。

表5 河南、浙江、江苏三省金融机构数量比较

数据来源: 2009年河南省、浙江省和江苏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2.金融资源较为匮乏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险费、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河南人均金融资源拥有量始终较低,且增长相对迟缓。2005年,河南金融资源总量增长为17 754.4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6%,人均金融资源量增长为18 176.1元,仅为全国水平的48.3%。河南金融资源的匮乏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目前河南已成为我国第五大经济省份,2008年河南GDP占全国的份额已达6.12%(表6)。然而河南省贷款余额、存款余额、证券市场融资额和保费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低于GDP在全国的份额。除了河南省保费收入占全国比重不断上升之外,其他指标在全国的比重却在持续下降,与GDP占比的差距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其中,河南省贷款总量占全国份额与河南GDP占全国份额之间的差距由2004年的1.37个百分点,扩大到2009年的2.65个百分点,增加1.33个百分点。

金融相关比率(Fina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n,FIR)是由Goldsmith 1969年提出的衡量一国金融资源的另一个指标,它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GDP的比率。由于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学者常用银行业的存款与贷款之和与GDP的比率作为我国的金融相关比率。对比1994~2008年间全国和河南省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化(图1),我们发现河南省的金融相关比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该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平稳上升,2003年以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全国金融相关比率的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河南FIR为2.04,到2008年下降到1.39,降幅高达32%。2004年河南FIR与全国FIR相差0.78,到2008年差距扩大到1.17。

表6 河南省主要金融经济指标占全国比例 (%)

数据来源:2005~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网.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和200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公布数据计算.

图1 1994~2008年间全国和河南省金融相关比率走势

3.金融业增加值对河南GDP的直接贡献较低

河南金融业增加值的绝对量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其占河南GDP的比重却在下降,由1994年的4.51%下降到2008年的1.88%,下降幅度达60%。与全国水平相比,河南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例一直较低,1994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5.92%,高出河南水平1.41个百分点,至2005年,这一差距扩大为1.71个百分点,2008年进一步扩大到3.67个百分点。显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河南金融业的发展始终滞后于全国。对比200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比例数据(图2),我们发现河南居第27位,仅高于黑龙江、海南、西藏和江西四省和自治区,比排名第一的北京市(13.75%)低将近12个百分点,即使与相邻的省份湖北(3.65%)、山东(3.24%)和山西(2.8%)相比,差距也不小。

表7 河南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全国平均值之比较 (%)

数据来源:2005~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网.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年报.

图2 2007年全国各省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

4.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不足

河南非金融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主要渠道为银行信贷,2009年河南省非金融企业融资额为3 310.2亿元,其中92.7%为银行信贷,6.9%为债券,只有0.4%来自于股票市场。由于银行信贷是河南众多企业的主要甚至是惟一的融资来源,银行信贷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河南企业的经营状况。近年来河南银行信贷业务不仅增速缓慢,而且投放效率不高,其对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明显不足。

(1)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增速缓慢

近年来河南银行信贷业务增速缓慢。表8显示,2004年和2005年河南贷款增速分别比全国低1.65和4.43个百分点,2006年由于农发行托市收购小麦发放大量贷款,使得河南贷款增速和全国差距缩小到0.51%,但2007年和2008年差距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4.71和7.32个百分点。从历史上来看,1991~1997年河南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平均为23.28%,但1998年后贷款增速明显下降,2004~2008年平均贷款增速只有10.05%。从近年河南存款增速来看,除了2007年股市对存款分流造成的存款增速只有9.43%之外,其他年份河南存款增速较为平稳,2004~2008年平均增速为14.9%,比贷款平均增速高出将近5个百分点。河南金融机构贷款长期的缓慢增长,造成银行存差不断加大,存贷比持续走低,2004年河南银行业的存贷比是82%,之后逐年下降,至2008年只有68%,这意味着大量金融资源从河南流失。

进一步来看,近年来国有银行在河南境内分支机构贷款增速又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表9),2005年和2008年竟然出现了负增长。缓慢的存贷款增速使得2008年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存、贷款余额在河南市场上的份额下降至47%和34%。

表8 2004~2008年河南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与其他指标的对比 (%)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网及国家统计局网站.

表9 2004~2008年国有银行河南分支机构各项指标 (%)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网.

(2)银行信贷业务投资效率不高

在银行贷款投放增速放缓的同时,河南银行贷款的投向也没有很好发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投资效率较低。从贷款期限来看,近年来河南银行业中长期贷款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全部贷款余额的24.27%,到2008年末该指标上升到41.50%,其中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中长期贷款占其贷款的比重更是高达61%。在这些贷款中,用于农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量非常有限,即使用于整个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也不高,大部分资金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集中在交通、电力等行业。表10是河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贷款资金的使用分布情况,2007年、2008年河南省包括30个行业在内的制造业投资资金来自于贷款的部分占全部贷款发放资金的29.33%和33.59%,而与此形成对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电力生产供应业一个行业贷款占比就高达16.58%和21.51%,道路交通业占比也分别高达24.4%和10.49%。众所周知,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几乎都是政府主导,其投资效率低下问题历来备受诟病。

表10 2007~2008年河南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贷款资金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2009年河南统计年鉴.

河南银行信贷资金投资效率不高也反映在其较高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上。2005年末河南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 494.9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8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4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在全国列第2位,不良贷款率在全国列第4位;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115.22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22.69%。2006年,河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29.91亿元,列全国第2位,不良贷款率15.99%,列全国第5位。

三、河南金融业发展不足的原因

1.河南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河南省金融发展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目前河南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但河南经济本身存在某些制约金融发挥作用的深层问题。

首先,河南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制约了河南金融的发展。河南省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只有5 267元,2007年才达到万元水平,而农村人均纯收入到2008年还不足5 000元。而广东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早在2001年就达到了10 000元,2008年为19 000元,农民纯收入2008年已经超过了6 000元。我们知道收入是储蓄的主要决定要素,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势必使得银行储蓄增长缓慢。另外根据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Greenwood和Smith(1997),Levine(1993)等人的研究,当一个国或者地区人均收入和人均财富较低时,人们无力支付金融市场的固定进入费,或者即便有能力支付也因为交易量太小,每单位交易所负担的交易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从而没有动机去利用金融机构,这就严重限制了该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发展。

其次,河南省较低的经济运行质量限制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河南缺少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而且,河南省产业结构处于较低的层次(表11),不仅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十几个百分点,而且第二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足5%。传统产业又以初级产品、资源开发为主,加工工业占比较低,且加工深度不够,粗放型增长。装备制造业规模小、比重低,先进制造业发展滞后。同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高成长性的行业,金融机构无法加大对河南经济的支持力度。

表11 历年河南产业结构比较 (%)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网.

另外,河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低使得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银行信贷的干预。21世纪以来,河南省财政收入占GDP的份额只有5%左右,这和全国20%的比重相差甚远。由于存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部门和日益扩大的公共部门,基层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境往往导致其对银行的持续干预,如为了挽救一个濒临倒闭的大中型企业,基层政府要求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案例在河南屡见不鲜,这使得银行部门难以很好地发挥金融在价值发现和监管两个方面的作用。

2.河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表明,河南在“全国31个省(市、区)金融资产排名”中列第20位,郑州市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相对指数排名”中列第40位,而在“291个地级以上城市金融资产质量排名”中河南有5个城市排在第273位以后。在2008~2009年度的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中,河南排名有所上升,列第13位,但是在全国100个核心城市排名中,开封、洛阳则分别倒数第3和倒数第27位,河南金融风险“高危”地区的帽子仍未摘除。另有数据显示,河南境内借助虚假信息骗贷、恶意逃废债务现象较为严重。截至2006年末,河南省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余额196.9亿元,逃废债企业共31 334户。同时河南司法执行力度不足,金融机构债权维护情况不理想。例如,近年来农行河南省分行案件胜诉率高达97.6%,但执行率却不到5%,而工行福建省分行2004年的执行率达40.83%。在当前金融业深化改革的时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各分支机构经济资本或信贷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和投放量。由于河南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一些商业银行仍在继续下调对河南的评级和授权授信额度。

河南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原因在于多个方面。从地理位置来看,河南地处中原,这里有广阔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长期自给自足的生活,使农民安于现状,满足于温饱,较少与外界联系;从历史文化来看,河南长期是历代王朝统治的腹地,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尤其是宋元以来,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主导地位。传统儒家文化中的负面思想,如“崇本贬利、崇本抑末”、“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日积月累发展成当地居民重农轻商和故土难迁的观念,这使得当地商品、金融意识不足。另一方面,黄淮地区灾害频发、兵事连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河南社会网络的脆弱性,较难形成一种作为主体行为规则的诚信规范或者规则。从现实来看,相比民营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河南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干预较多,计划经济色彩仍较浓。这种思维延伸到金融业,认为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从而对金融业干预过多。

3.全国金融业改革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在河南金融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如1997年驻豫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比分别占河南全部金融机构的60%和78%。1998年以来河南省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增速、存款增速、存贷比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2年除外,当年国有银行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其原因一是在于近年来国有银行河南分支机构数量大幅减少,如四大国有银行2004年在河南营业网点为4 272家,到2008年下降至3 123家,下降幅度为27%。营业网点的减少,造成居民储蓄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到国有银行存款资金的来源,进而影响了国有银行贷款的发放。其次,在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下,国有银行河南分支机构能得到的授权额度大大低于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特别是在央行信贷紧缩时期,如2007年中行河南省分行贷款规模仅为64亿元,而同期中行山东省分行为313亿元;工行河南省分行流动资金贷款权限只有工行山东省分行的一半,不到工行浙江省分行的1/3。授权规模的限制显著降低了国有银行河南分行的放贷速度,中行河南省分行2000年新增贷款将近50亿元,按照2007年的信贷规模来计算,2001~2007年间平均每年增速不足4%。再次,国家加大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与核销力度,如1999年以来,河南省金融机构通过资产剥离、呆坏账核销、央行票据置换等方式共处置不良资产1 183.4亿元。不良贷款剥离与核销会使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直接下降,影响金融机构贷款资产的增加速度。

4.金融机构内部存在若干问题

2002年之前,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论外部治理机制还是内部治理机制都存在巨大缺陷,所有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虚位和国有银行的软预算约束,导致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经营者为了获取业绩激励,存在着过度放贷的动机。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和倾斜,国有银行往往将更多资金贷放给低效率的国有经济部门(曾康霖,2005)。2002年以来,我国5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目前均已公开上市。这些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已经按照国际标准基本搭建完成,并开始发挥作用。然而在内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若干问题,影响着商业银行各项功能的发挥。如管理者维护出资人权益,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观念不强;在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上,各银行虽然已开始推动非传统信贷业务发展,但创新不足,发放贷款、赚取利差仍是主要的盈利手段,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现象比较突出;在内部控制方面,银行基础建设、基层管理比较薄弱,机构、业务的扁平化和垂直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在风险管理方面,各银行风险识别、度量、定价和控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行和各级分支行之间的分级授权与风险控制有待继续完善,基层网点仍是案件的高发地带。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豫分支机构在经营管理上显然存在上述问题,信贷发放“贷大、贷长、贷垄断”现象严重。另外,与发达地区区域金融机构较为活跃不同,河南省地方金融机构长期处于金融抑制状态,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不良贷款余额及比率长期居高不下。2005年全国11家受高度关注的城市商业银行及20家高危城市信用社中,河南省分别占3家和7家。当国有控股银行分支机构在河南省内发展减缓时,河南地方性金融结构并没有取而代之发挥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至2008年,河南省共有12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城市信用社、235家农村合作机构,仍没有一家本省品牌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这些地方性金融机构拥有营业网点在全部金融机构中占比虽然超过50%,但其实力较弱,资产总额不足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26.8%,存款占比为25.7%,贷款占比26.1%。

四、小结和建议

由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金融环境不佳,在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进程当中,当国有银行对河南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的时候,河南地方性银行并没有快速成长起来支持河南经济的增长,这样使得河南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按照耶鲁大学经济学家Patrick(1966)的理论,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呈现“供给主导”型关系,金融的发展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此时金融快速发展并非能够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自然形成,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引导,积极对其进行推动。因此,加快河南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全方位、多渠道推进,具体来看:

一是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发展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首先,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不断完善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第二,通过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产业主体,如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培育小额信贷组织、组建本省银行或金融集团,完善河南金融产业布局;第三,鼓励地方性金融机构进行技术研发,推出适应河南市场需要的、种类丰富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加大对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建立多种有效沟通渠道,争取全国性金融机构对河南经济发展的更大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召开企业和项目推介会、邀请金融机构提前参与项目的决策论证等形式搭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增进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中央银行以及驻豫银行总行的沟通,了解河南经济发展实际,争取央行和总行的理解和支持,用足用好信贷政策,增加审批贷款项目和贷款规模,更好地支持河南经济发展。

三是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首先,逐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定期发布企业信用信息。第二,加大对骗贷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第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公正司法,降低金融机构对骗贷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不法行为的诉讼成本。第四,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增强居民和企业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这些措施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增加信贷投入,促进河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整合资源,通过加强科技、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同时还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产品。随着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区域金融业的发展势必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1]杨德权,梁 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国外研究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5,(3):15-18.

[2]曾康霖.二元金融与区域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3]高 敏.河南金融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战略重点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6):61-64.

[4]计承江,骆 波,李天忠,郑豫晓,张明辉. 河南省金融机构3000亿元存差剖析[J].金融研究,2007,(10):166-177.

[5]河南省统计局.金融机构对河南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有待加强[Z].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70614_402412009.htm,2010-10-30.

猜你喜欢

金融业河南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