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矿业发展于中国之借鉴
2011-01-20徐铭辰陈其慎李建武张晓佳
徐铭辰,岑 况,陈其慎,李建武,张晓佳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矿业是保障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带动了矿业持续繁荣。2007年,我国矿业产值已达到13460亿人民币,占GDP的5.2%,就业人口达523.8万人,占全行业就业人口的4.5%,矿业地位日益突出。然而,我国矿业也面临国内资源供应不足、矿产品无序开采、产能规划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给矿业本身以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因此,认清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现状,把握矿业未来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必要。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业国家,矿业历史悠久,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其矿业发展的丰富经验,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1 美国矿业
1.1 矿业周期
2008年,美国矿业产值3072亿美元,占GDP的2.13%,矿业就业人口达81.9万人,矿业产值及就业人口连年增长,矿业持续繁荣。对美国近150年的矿业生产指数和人均矿业生产指数分析发现,到目前为止,美国矿业周期经历了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70~1942年),在到达人均GDP 10000美元(GK美元,下同)之前,矿业生产处于快速上升期。这一时期,美国棉纺织业、钢铁业和机器制造业快速发展,拉动了对煤、铁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矿业以煤炭、铁矿石的大量生产为主要特征。其中铁矿石产量在人均GDP 10000美元之前增速较快,峰值点出现在人均GDP 10000美元左右,对应美国早期工业化完成时间。
第二阶段(1943~1969年),在人均GDP 10000~15000美元之间,矿业进入减速增长期。同时,在人均GDP 15000美元时,人均矿业产量达到最大值。这一时期,美国重点发展汽车、通讯、电子、计算机等产业,带动了矿产消费的新一轮增长。除铁矿石行业在人均GDP 10000后出现缓慢衰退外,石油、天然气、铜、铝等行业矿产品的生产加速增长,带动矿业整体上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
第三阶段(1970年至今),在人均GDP 15000美元之后,矿业生产进入稳定增长期。其中,铜精矿、铝土矿产量在人均GDP 17000美元左右到达峰值点后,生产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现代工业化改造的完成,铜、铝的需求趋缓,之后的需求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二次回收利用。石油、天然气产量于人均GDP 15000美元时到达峰值点后,其生产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煤炭行业的生产至今仍呈现增长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调整能源结构,促成了石油、天然气产量的下降,煤炭产量持续上升。铁、铜、铝等主要金属行业的衰退和能源行业的繁荣,共同促成了美国矿业整体上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图1 美国矿业生产指数(1950=100)
图2 主要矿产品生产指数(1965=100)
总体来看,美国矿业发展周期性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各行业生产高峰的到来具有波次性特征,依次为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煤炭。其中,能源行业生产周期的变化与美国能源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影响美国矿业周期性变化的因素众多,但最重要的因素可概括为:一是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矿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二是美国的工业化带动了矿业强劲发展。
1.2 矿产资源战略
从历史上看,美国矿产资源战略的核心是保障资源供给,重视可持续发展。其矿产资源战略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全球资源。美国形成对全球矿产资源强大的控制力,远非一朝一夕。如表1所示,美国凭借其20世纪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先后向美洲、非洲、澳大利亚、中东、东欧、中亚等地渗透势力,开发利用该地区矿产资源,实现了全球获取资源的区域不断扩大以及资源来源的多样化,其战略目标主要体现在对石油、铁、铜、铝、镍等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大宗矿产的控制。
表1 美国矿产资源获取历史
2)资源供应、环境保护并重。二战后,美国就开始把环境和资源保护政策作为贯穿矿业行业的重要宗旨,先后颁布了《地表采矿管理与复垦法》、《地下水保护法》、《国家采矿控制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环保立法的方式,不断提高环保标准,保护性地开发各种矿产资源。同时,各州政府也相应地建立了一些管理机构,来监督管理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从而为美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建立完善的全球矿产资源信息服务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海外获取资源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美国地质调查局作为美国重要的矿业信息研究机构,它与全球几乎所有的资源国,在矿产资源形势分析、调查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对全球矿产资源的储量、供需、以及消费结构等信息进行长期跟踪, 并对全球矿山进行系统监视。在此基础上,收集并整理世界各国地质矿产资源条件、矿业政策法规,以及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信息, 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编制出详细的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开发投资指南,为本国矿业公司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减少了本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风险。
1.3 矿业公司
美国矿业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演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矿业集团居于全球领先对位。到目前为止,埃克森美孚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天然气销售商。而在固体矿产公司方面,全球产值排名前40家公司中,美国就拥有5家。这些公司扮演着实施美国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的重要角色。其发展演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实现综合一体化经营。如埃克森公司其业务范围占据勘探、开发、生产、运输、炼油化工和销售等产业链多个环节,节约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其次,适时地做业务结构调整。面对日益加速的全球矿业公司兼并浪潮,调整业务结构,专注于核心业务成为美国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的新亮点。如2008年,美铝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主动售出下属电子经销产业,在规模上失去竞争优势的美铝,坚持只做最强势的业务领域,最终使美铝运营状况显著好转。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即美国矿业企业极其重视产品的技术创新。如埃克森美孚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研发,近5年内年均研发投资高达8亿美元,强大的科研投入,保证了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
2 中国矿业现状
2.1 我国资源形势
矿产资源是矿业发展的根本。2003年以来,我国呈现重要矿产品生产相对不足、消费量大、增速快的特征。生产方面,按目前我国矿产品生产速度,各矿产静态保障年限将迅速下降,其中石油不足10年,铜矿约为12年,铝土矿约为30年,钨矿约为62年,钾盐矿约为14年。需求方面,有22种矿产资源产量不能保障国内需求,重要矿产资源更是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08年,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分别为,石油49.3%、铁矿石56.3%、铝55.9%、铜71.9%、镍73.9%。国内矿产资源供应不足,过多地依赖进口国外高价矿产品,将导致冶金、化工等行业原料成本不断升高,企业生产面临困境。
2.2 我国矿业发展状况
2007年,我国矿业产值已达到13460亿人民币,占GDP的5.2%,矿业产值连年攀升,就业人口达523.8万人,占全行业就业人口的4.5%。煤炭、石油、铁矿石、铜、铝等主要矿产品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中国矿业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然而,矿业繁荣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产业集中度低。受矿产资源地质条件,以及我国20世纪80年代 “全民办矿”政策的影响,我国矿业(除油气行业外)中,私营企业在数量上占了绝对比重。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从业人员等指标上,形成了国有、私营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据统计,2008年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119550家,按生产规模划分,大型2975家、中型5368家、小型58431家、小矿52776家,分别占非油气矿山总数的2.5%、4.5%、48.9%、44.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生产技术条件落后,社会负担大,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发挥比较优势。其次,矿业管理不完善。矿业有序发展的法律法规相对薄弱,存在着地方政府和小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忽视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再次,产业布局不合理。矿业布局方面,呈现东部地区资源不足,开发过渡,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开发相对不足的特点。
2.3 中国矿业走出去
自国家制定并实施矿业“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矿业公司通过参股、并购等一系列形式,有效地增加了资源的供给,并且为企业培养出众多熟悉境外矿业投资环境、掌握国际勘查运行细则的专业人才。然而,成绩的背后,矿业“走出去”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企业对海外开发缺少基础的地质勘查,对资源国国情法规缺乏了解,缺少慎密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机制,导致了资源境外开发利益受损。其次,企业间无序竞争,联合意识不强,削弱了国际竞争力。第三,矿业企业走出去资金不足,无法完成从勘查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3 美国矿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3.1 把握矿业发展趋势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结合世界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总量增长的预测,2025年我国GDP将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15542美元(表2)。这也意味着未来15年,我国将完成工业化,期间工业化的发展将拉动矿业持续繁荣。在这期间,不同矿产品的产量高峰将随之到来。其中,铁矿石产消量将于2015年左右到达峰值点,其后,铁矿石行业发展趋缓。精炼铜、铝土矿产消量,将于2025年左右进入缓慢增长期,随后缓慢下降,未来15年,铜、铝行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当铁、铜、铝等主要金属的产量到达峰值点后,社会对这类矿产品的消费很大一部分将来源于二次回收。就能源行业而言,未来15年,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能否发现新资源;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持续繁荣,但不排除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利用,能源结构有所调整,其行业发展的高峰期提前到来。
表2 不同情景下2010~2025年中国GDP总量与人均GDP
考虑到未来15年我国主要矿产品的产消趋势,笔者认为,应充分考虑到各矿山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时间周期,结合考虑我国企业国外资源开发的供应能力,合理规划主要矿产品产能,避免生产过剩。对于油气而言,中国未来15年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应加紧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以此降低油气资源依赖进口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3.2 加速产业整合
面对当前我国矿业产业集中度低、众多小企业产能落后、环境破坏大等一系列问题,国家需及时出台相关技术及环境标准,以法规形式促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成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对资源的统筹能力。在进行矿产品国际贸易时,避免竞相压价,无序竞争。除加强矿业内部整合外,我国还应加速矿业与冶炼加工业等下游行业的整合。通过产业上下游的整合,使矿业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供需形势,避免产能过剩或生产不足。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企业,可通过合作、合并等方式,促进采选技术的融合、产品与业务的融合及市场的融合,最终完成产业整合的全过程。
3.3 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面对当前国内矿业企业发展的重重困难,海外资源开发所经历的种种曲折,笔者认为,提高矿业企业综合竞争力,是实现企业发展、矿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具体应做到以下三方面:①技术先进化。技术水平是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矿业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在矿产勘查、开采、冶炼、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新技术的引用与研发。②决策科学化。无论是我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还是国内整合,都不应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大,而应考虑到企业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重点提高企业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丢弃弱势领域。同时,面对当前我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缺少资源评估、盲目买矿、利益受损的情况,建议矿业企业更应加强基础地质勘查,科学规避投资风险。③业务多样化。产业链竞争已成为当前全球矿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大型矿业公司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在确保公司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上下游一体化优势,保证在不同矿产品价格下活得稳定的盈利和发展空间。
3.4 提升矿业机构服务能力
这里的矿业机构,主要是指为矿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支持的一系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营造国内矿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提高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能力,矿业服务机构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应继续丰富矿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方式,为技术先进、有竞争力能力的民营企业提供走出去的资金支持。②地质调查部门应广泛收集和整理囊括世界各国地质矿产资源条件、矿床矿点信息、矿业政策法规及金融税收等投资环境方面的信息,汇聚成数据库,为国内矿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降低投资经营风险。③尽快建立多矿种全行业联合会,海外矿业投资协会,整理和收集国内外市场供需、价格趋势、企业并购、资源勘探、投资等多方面信息,定期向企业公布,协助企业更好地经营发展。
[1] 陈其慎,王安建,王高尚.钢、水泥需求“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剖析[J].地球学报,2010,31(5):653-658.
[2] 陈其慎,王高尚,王安建.铜、铝需求“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剖析[J].地球学报,2010,31(5):659-665.
[3] 刘惠君,刘云忠,姚书振,等.中国矿业企业投资与风险控制 [J].中国矿业,2009(11):16-18.
[4] 崔荣国,刘树臣.矿产品对外依存度研究及初步测算[J].国土资源情报,2008(8):39-43.
[5] 姜建军.矿山环境五大问题亟待解决[J].地质与勘探,2005,41(3):70.
[6] 中国矿业年鉴编辑部.中国矿业年鉴[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
[7] 美国地调局网站http://www.usgs.gov/
[8] 世界银行网站http://www.worldban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