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观光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理念
2011-01-18宿竹君刘慧民王大庆
宿竹君 刘慧民 王大庆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哈尔滨 150030)
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基础之上,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遵循“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减物质经济增长模式,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1.2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以“3R”原则为指导的。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问题为出发点,逐渐向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和零排放的生产领域延伸,从而改变大量生产、消费、废弃的发展模式。在循环经济应用研究方面,国外的应用研究范围较窄,但研究内容较广泛,研究层次较深入,研究方法较多样,研究技术较先进,研究成果更具有可操作性。我国的循环经济模式注重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先从工业领域开始逐渐辐射到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社会等层面。研究者的视角从工业、农业扩大到第三产业,从企业转向区域、延伸到循环型社会的建设,并开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开始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实际可操作性。通过改变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
2.1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内涵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生态观光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国家,最初多为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和休闲农庄,逐渐演变至今成为将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形式。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可初步定义为以景观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环境美学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集农业生产与示范、观光旅游和环境保护为一体,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地域性和参与性的交叉型农业产业园区。
2.2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征
应用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技术,合理构建不同功能区之间和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再生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模式,建立起具有良好持续再生能力的综合生产结构;从而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 生态农业观光园循环经济技术模式的建立
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对农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环节进行设计,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以及生态阈值综合约束下,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运用循环经济学的方法组织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末端物质能量的回流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生产系统。首次尝试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循环经济技术模式,包括三种形式、六项内容,如图1所示。
3.1 产业间循环经济模式
该模式是以农业生产、林业产品加工、旅游和餐饮服务等4个产业为基础,对产业链环进行循环处理,将生产废弃物进行资源再利用,实现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起农业与外部产业的资源利用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技术是将林业加工的废料应用于观光园、生态果园和村屯的建设;餐饮服务中的剩余经过加工后用于养殖业;养殖业的废弃物通过沼气池处理后,用作果业、园艺、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肥料或饲料;园区所有的废水集中进行污水处理,并汇入生态旅游人工湿地系统,经过沉淀、氧化和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后,用于农业灌溉。
3.2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在生态农业的具体规划中首先要结合旅游观光合理配置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选择物种。不同农业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再生循环,形成一个“高效、低投入、高产、无污”的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安排,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和新型资源,实现立体种养。通过对低洼地改造成水产养殖区,周围结合果树、林木种植,大力发展养殖业;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无害化处理后返回果园和水产养殖区,达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环境保护和土壤净化、不断改良的目的。构建这种生态循环链,进一步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观光生态果园模式
观光果园的生态模式建设是观光园发展的关键,是联系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的纽带。规划中应以果业为中心,以套种草业的形式,建立“牧—林—沼—游”主要循环体系的观光生态果园模式。设计中在选择牧草的品种方面可一分为二地考虑。一部分种植用于养殖业食用的草种;一部分种植可供绿化用途的可观赏品种,多选择适应性强的生态牧草替代普通绿化草种,从而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全方位创新
4.1 理念创新
与传统农业相比,新型观光农业应该从发掘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等方面投入新的理念,打造园区自主的、独特的品牌。通过理念的创新,运用高新农业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循环经济学、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规划设计适合不同地区、满足旅游发展需求的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融“自然美景、科技创新示范、民俗情怀”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丰富和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的内容,找到有利于生态旅游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4.2 制度创新
首先要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创新。在进行理论的基础研究的同时,打破传统立项方式,将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紧密联系,用市场主要优化配置资源。其次,增强岗位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建立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下,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总体上将园区定位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发展,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4.3 组织管理创新
具体组织架构包括:(1)园区运作的保障管理机构。园区内设立办公窒,负责调控园区的各项工作。(2)科研支持的专家机构。在新项目的决策、规划当中,均要征求各大院校及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或突发性问题,及时采取专家会议讨论并解决。(3)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设立适当规模的项目研发机构,如蔬果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的研发。(4)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设立相关部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如生产部、技术推广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5)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培训机构,定期对农业技术干部及员工、农户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供各大专院校参观并交流学习。
4.4 科技创新
科技是园区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有利支持,生态农业观光园应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高新技术物化后将能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巨大威力,这也是每一个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闪光点,是吸引游人的主要景点内容。因此,在园区的规划设计中,应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作为重要景点,尽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观赏性及艺术性。首先,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如以名优花卉、特色果蔬、优质畜牧业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建立“科研+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其次,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前提下,随时掌握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手段,完备科研设施,优化技术资源体系,达到技术创新。同时,发展本土特色品种和引进国外适生品种,丰富品种资源。
5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我国“十二五”规划内容中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同时要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对现有园区进一步改造、扩建,将田园与城市融合,或按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新建生态农业观光园。
5.1 多功能、多特色方向
根据总体原则、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以及现状用地条件,将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成“多功能、多特色”的游览地。园区的功能区划和详细的景观设计,大体上分为生态景观展示区和生态循环种养区。其中生态景观展示区主要展示各种生态技术和生态景观,如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生态循环种养区主要运用生态、循环经济原理,进行生态种养,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有机、绿色农产品。同时展示生产过程清洁化零排放、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等现代生态农业新技术。
5.2 多产业一体化方向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坚持多产业一体化方向。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和乡风民俗文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及民俗特色,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园林规划设计和观赏植物造景如建筑、装饰小品的配置和布局等,能唤醒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完备的旅游设施、项目和优质的服务则能成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又一大特色。因此,规划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对游人的科普教育、科技引导、生态保护意识唤醒的目的,才能把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探索真理、崇尚科学、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顺应国内外生态产业发展方向。
6 结语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国内一些优秀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初步创建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循环经济技术模式,包括产业间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观光生态果园模式三种形式;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旅游业、沼气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六项内容,集中增强农、林、牧、副、渔、游等事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循环经济强调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最小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益。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现代生态农业的模式变迁是农业发展中客观规律的生动体现,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农业虽然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实践,但是理论创新和进一步的实践应用相对滞后。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农业、旅游业、城乡规划政策措施进行规划,为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1]赵博勇.生态农业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09.
[2]郭红芳.基于循环经济的休闲农庄建设研究——以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为例[J].旅游论坛,2009,(3):98~101.
[3]赵剑峰.北京蟹岛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世界农业,2006,(9):13~16.
[4]李保印.21世纪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观光园[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