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对小麦不同品种生育期及产量性状影响分析
2011-01-18张瑞芹王新华季爱民
张瑞芹 王新华 季爱民
(1.江苏省大丰市农技推广中心粮油站,江苏 大丰 224100;2.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江苏 大丰 224163)
近年来,小麦生长期间接连遇到干旱、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更好地了解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个播期试验,为灾害性天气情况下的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试验区内进行,土壤为潮盐土,轻沙壤质,肥力中等。试验地前茬水稻。
1.2 试验方法
参试品种共10个,分别为扬麦15、扬麦16、扬麦13、扬麦11、宁麦13、镇麦8号、淮麦22、徐州30、烟农19、郑麦9023。试验设播期4个,分别为:I、早播期(10月20日);II、适播期(10月30日);Ⅲ、迟播期(11月10日);Ⅳ、晚播期(11月20日)。每品种播5行,行长2m,行距0.25m,每行播种60粒,不设重复。
10月16日大拖拉机粉碎稻草;10月18日大拖旋耕,旋耕前施基肥,施含氮磷钾各1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667m2,尿素10kg/667m2。10月20日人工开沟播种第一期,以后按计划及时播种。试验区内12月16日小雨后人工撒施尿素10kg/667m2;2011年3月24日人工撒施含量各15%硫酸钾型复合肥15kg/667m2;4月15日人工撒施尿素6kg/667m2,并分别于2010年12月10日及2011年3月8日机动喷施异丙隆和苯磺隆除草剂;4月30日人工喷施多菌灵和烯唑醇加千红防治麦田病虫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0至2011年小麦生长期间总的气候特点是连续干旱少雨,越冬期间(2010年12月下旬至2011年2月下旬)低温明显,前期及后期气温较正常,干旱持续。具体为出苗至越冬期,气温较正常,降水29.3mm,较常年少33.1mm,影响小麦的分蘖,旱情初步显现。越冬期间,气温偏低,特别是1月份月平均气温-1.53℃,较常年1.33℃低2.86℃;降水量15.9mm,较常年78.1mm少62.2mm,旱情进一步发展,形成干冻,部分小麦苗受冻,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返青拔节至抽穗期间,气温较正常,降水继续偏少,旱情进一步加剧,降水量36.8mm,较常年121.7mm,减少84.9mm,严重影响小麦的春发。抽穗至成熟期间,气温较正常,降水仍偏少,降水量66.8mm,较常年128.6mm减少61.8mm。影响了小麦的灌浆成熟,小麦产量偏低。
2.2 不同播期对各品种生育期的影响。
适期播种的春性或偏春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在210d左右;半冬性品种在213d左右,每推迟或提前10d播种(出苗)则全生育期缩短或延迟7~10d。详见表1。
2.3 不同播期对各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早播及适期播种的部分春性或偏春性品种,如扬麦11、宁麦13、镇麦8号等冻害较迟播和晚播的略重,冻害为2级,其余品种为1级。
2.4 不同播期对各品种耐高温性的影响。
早播及适期播种的半冬性品种淮麦22及徐州30等高温逼熟现象较为明显。迟播条件下,除扬麦15、扬麦16、扬麦13、扬麦11、宁麦13及宁麦13外,均存在高温逼熟现象,其中半冬性品种尤为明显,晚播条件下,则所有品种均存在高温逼熟现象。
2.5 不同播期对各品种抗病性的影响。
由于整个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少雨,今年小麦病虫害较轻,除扬麦15发生轻度的白粉病及轻微的叶锈病外,其它品种未发现有明显病害。
表1 小麦不同品种及播期生育期记载
品种Ⅲ出苗期/(月-日)拔节期/(月-日)抽穗期/(月-日)全生育期/(月-日)Ⅳ出苗期/(月-日)拔节期/(月-日)抽穗期/(月-日)全生育期/d扬麦1511-2403-2004-2919812-0604-0105-01188扬麦1611-2503-2104-3019712-0604-0105-02188扬麦1311-2503-2304-2919712-0604-0305-03188扬麦1111-2403-2004-2919812-0603-3104-30188宁麦1311-2403-2304-2919812-0603-3005-10188镇麦8号11-2503-2504-3019712-0604-0205-02189淮麦2211-2603-2704-3019612-0604-0705-03189徐州3011-2604-0205-219712-0604-1005-03189烟农1911-2604-0105-219712-0604-0205-03188郑麦902311-2603-2304-2819612-0603-3004-29187
表2 小麦不同品种及播期的农艺性状
表3 小麦不同品种及播期产量性状
品种Ⅲ成穗/(万/667m2)穗粒数/(粒/穗)千粒重/g产量/(kg/667m2)Ⅳ成穗/(万/667m2)穗粒数/(粒/穗)千粒重/g产量/(kg/667m2)扬麦1517.241.243.3306.815.140.649.2301.6扬麦1613.542.352.3298.713.140.852.3279.5扬麦1314.242.746.0278.913.339.746.0242.9扬麦1114.23649.3262.712.434.143.8185.2宁麦1320.037.649.8374.59.341.748.5188.7镇麦8号14.937.649.6277.97.131.643.296.9淮麦2211.336.650.9210.57.134.050.2121.2徐州3015.340.049.7304.28.431.248.0125.8烟农1910.441.651.8224.110.434.852.1188.6郑麦902310.838.853.4223.810.631.652.3175.2
*Ⅳ期播种后,受灌水影响,出苗较少。
2.6 不同播期对各品种经济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适期早播,适期播种到迟播及晚播,随着播期延迟,所有品种的产量均降低,其中镇麦8号下降幅度最大,达76.6%,下降幅度最小的为扬麦15,表明扬麦15具有较强的耐迟播特性,扬麦16、扬麦13下降幅度亦较小,半冬性白皮小麦品种中,烟农19和本地主栽品种弱冬偏春性小麦郑麦9023产量下降幅度均较小,但幅度仍大大高于红皮小麦品种,故半冬性小麦品种不适宜迟播。在产量性状中,随着播种推迟,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则下降不明显,千粒重则随着播期延迟,有增高的趋势。详见表2和表3。
3 结论与讨论
适期播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前提条件,从试验看,本地适播期为10月20~30日,所有参试品种都随着播种期推迟,产量下降,产量相关性状变劣。故对同一小麦品种应适期或适期早播,在本地区对不同小麦品种,在适期或适期早播情况下,参试品种中应选择扬麦11、扬麦13、扬16及白皮品种烟农19、郑麦9023。在迟播或晚播条件下,应选择扬麦16、扬麦13、扬15,白皮小麦中应采用郑麦9023及烟农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