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缙云大雾的时间分布特征及一次连续性大雾的分析

2011-01-18林巧燕

浙江气象 2011年3期
关键词:缙云缙云县大雾

高 瑜 林巧燕

(1.缙云县气象局,浙江 缙云321400;2.丽水市气象局,浙江丽水323000)

0 引言

大雾是一种能见度小于1 km的视程障碍现象,其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虽然不像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那样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高速公路、航运、海洋运输的发展,大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趋明显,人们对大雾的关注程度也随之增加。缙云县平均每年大雾日数36 d,仅少于丽水地区的龙泉市,近10 a位居全市第一,同时也高于缙云周边的县市。鉴于以往对本地大雾分析工作做的较少,加之县级预报员的水平有限,对大雾经常出现错报或漏报,本文分析本地大雾的时间分布特征,并针对一次连续大雾天气形式进行分析,希望对提高本地大雾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有所帮助。

1 大雾的变化规律分析

1.1 年变化

通过对缙云站1971—2009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统计,得到1971—2009年缙云县大雾年际变化图(图1a)

在39 a间,缙云县共出现大雾1378 d,年均36 d。在80年代大雾出现的次数较多,1983年和1984年最多,为59 d,之后的近20 a有减少的趋势,2008年最少,为14 d。考虑雾的形成需要辐射降温的条件,笔者又统计了近年来的最低温度的年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的气候背景下,缙云最低温度近20 a来也呈递增的趋势(见图1b)。最低温度的升高,是否对辐射雾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其次大雾的形成需要大气气溶胶粒子作为凝结核,近年来政府部门注重环保,增大森林植被的面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应该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雾的形成。

1.2 月变化

1971—2009年缙云县大雾的月际变化(图2)显示,大雾各月均有出现,但月际差异较大,月平均大雾日数在0.3~7.1 d之间变化,大多出现在秋冬季节,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是缙云县出现大雾的集中期,10月份开始趋于增多,11月份达到顶峰,12月份开始逐渐减少,其中平均每年10月份至次年的1月出现大雾日数为21.7 d,占年总数的61.1%,7,8月份最少,仅占全年总数的2.2%,大多数年份的7,8月份没有大雾天气出现。

图2 1971—2009年缙云大雾月际变化

1.3 日变化

缙云站为国家一般气象站,白天(08:00—20:00)守班期间既记录天气现象又记录天气现象的起始时间,夜间(20:00—08:00)只记录天气现象而不记录起始时间,而大雾常常开始于8:00以前,所以雾的开始时间常常无记录,但根据观测员的经验和已有的资料分析,雾多出现于午夜之后,中午前消散,清晨为高发时段。

2 个例分析

2.1 天气实况

2010年10月30日—11月2日,缙云县出现了了一次持续4 d的大雾天气过程。表1给出了这次持续4 d的大雾天气过程的一些气象要素值。

这4 d本站均观测到大雾天气,通过上表可以看出,4 d的温度露点差很小<1.0℃;相对湿度较大;风速很小,均<1.0 m/s,利于低层水汽集中在近地面,不向高层传递,也减少了与高层的热量交换,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后水汽凝结;风向为静风或偏东风,增加了近地面水汽含量;通过对历史出现的大雾天气的地面气象要素统计分析,发现大雾天气一般都存在晴空少云、微风、相对湿度大(>95%)的特点。

表1 2010年10月30日—11月2日缙云持续大雾过程要素表

2.2 大雾持续期间高空及地面环流形势分析

此次持续大雾过程分为两种类型,10月30日的大雾属于平流雾,10月31日—12月2日的大雾属于辐射雾。在大雾出现之前,10月24日夜里开始到2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缙云出现了一次大风、降温和降水的天气过程,在此期间,2010年第14号台风“暹芭”在西北上的过程中,江南、华南一带地面有气压梯度堆积,缙云云系较多,28—29日夜里随着台风“暹芭”逐渐转向东北,在江南、华南一带的梯度逐渐开始消散,缙云处在高压前部,29—30日在110°E~120°E的中纬度地区有浅槽,缙云处在槽前的西南气流中,当暖湿空气移到较冷的下垫面时,导致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另分析可知,29—30日850 hPa以上存在着逆温层,对暖湿空气有抑制作用,有利大雾的形成。利用地面3 h及高空12 h探测资料得到30日20时—2日08时地面和高空的平均场(图3)。30日20时中纬度浅槽在120°E附近,31日08时—2日08时高空槽东移北缩,高空缙云转西北偏西气流,东北有槽补充,地面蒙古国西部及贝湖一带不断有弱冷空气补充南下,地面缙云一直处在高压前部,实况天气晴好。由于晴空辐射,31日—2日缙云的早晨最低气温由30日的7.0℃分别降到5.3℃,5.9℃和5.5℃,气温日较差由30 日的7.6℃分别提高到 10.8℃、12.6℃和 14.6℃,白天气温较高,且925 hPa以下缙云逐渐转偏东气流,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夜间近地面辐射冷却,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了雾。

图3 10月30日20时—11月2日08时地面和高空的平均场

2.3 物理量诊断分析

2.3.1 风速条件

风对大雾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大雾影响期间,白天缙云的风速较大,一般在1~5 m/s,特别是每天的14—18时,最大风速基本上都在3~5 m/s,有利于向空中输送水汽,而夜间风速一般都在0~1.5 m/s,有利于雾的形成。

2.3.2 水汽条件

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低空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大雾的一个重要条件。高层500 hPa 29日08时受高空槽的影响,水汽通量高值区在湖南以及江西一带,随着高空低槽的东移,30日08时,高值区移过浙江,10月30日—11月2日中高层缙云为一个干层。而低层850 hPa以下都为东北偏东气流,有利于海面上暖湿气流输送到陆地,使低层850 hPa以下保持较高的水汽条件。从水汽通量来看,850 hPa,925 hPa以及1000 hPa在浙江沿海有一水汽通量的高值区,而850 hPa以下缙云一直处在偏东气流中,水汽通量的高值区有向西扩展的趋势。图4为缙云站29日20时—2日20时各个时次的相对湿度分布。由图4可知,10月30日—11月2日缙云地面的日平均相对湿度都在75%以上,特别是大雾影响期间,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个别时次接近100%。通过1971—2009年近39 a年大雾日平均相对湿度统计分析得到,出现大雾期间,缙云县的日平均相对湿度79.2%,最小值为58%。

3 结语

3.1 根据缙云站39 a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缙云县大雾变化特征为:在80年代大雾出现的次数较多,近20 a有减少的趋势;大雾的月际分布上差异较大,大多出现在秋冬季节,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是缙云县出现大雾的集中期,7,8月最少;一日当中多出现于午夜之后,中午前消散,清晨为高发时段。

3.2 2010年10月30日—11月2日,缙云县连续4 d大雾的环流背景:高空浅槽东移为前期平流雾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而后期中高层西北气流及地面冷空气以扩散、补充的形式影响缙云,为后期辐射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流背景。

3.3 大雾形成期间地面夜间微风,风速在0~1.5 m/s,以及75%以上的平均相对湿度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

3.4 秋冬季节,如果起雾的天气条件具备,省市台指导预报局地有雾,县级台站需要结合本地地形与天气要素特点做好订正预报,做好预测监测,及时地补充、修正预报。如果早晨实况已经出现大雾,要分析大雾浓度增强或减弱的趋势、持续时间的长短,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1]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教研室.天气分析和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0.

[2] 张承旺.东营市冬季大雾天气分析[J].山东气象,2007,27(4):25-26.

[3] 李才媛,韦惠红,王东阡.近10年武汉市大雾变化特征及2006年一次大雾个例分析[J].暴雨灾害,2007,26(3):241-245.

[4] 谷秀杰,王友贺,张永涛,等.郑州市大雾气候特点及一次个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4):40-43.

[5] 蒋 静,凌宗良,李新华,等.广西防城港市一次连续大雾天气的特点[J].广东气象,2010,32(2):39-41.

[6] 侯瑞钦,李江波,赵玉广.河北平原一次持续大雾天气分析[J].干旱气象,2009,27(3):263-269.

猜你喜欢

缙云缙云县大雾
大雾帖(组诗)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趣谈大雾的功与过
TAOBAO TOWN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nown and Her Roots in Rural Jinyun
大雾
丽水风物志
缙云:不是相遇而是久别重逢
缙云县团结小学
缙云险峰景象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