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IS 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2011-01-16
CALIS 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CALIS
CALIS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相应的机制,引入成熟的新技术,加强和CERNET的配合,使网络建设与文献资源建设协调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益。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LIS)已进入第三期建设阶段。建设初期,数字资源匮乏,只有少数高校图书馆有光盘数据库资源,所以数字资源一直是CALIS三个时期的建设重点,同时,应用系统的建设、标准规范的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也并行推进。据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凌介绍,目前,CALIS项目向包括高职高专、开放大学等在内的近1300个高校开放近7000万种(篇)数字资源的共享服务,三期结束后可望超过9000万种(篇);CADAL项目也将建成300万册(件)的优质数字资源。
立足数字资源建设
CALIS 和CERNET同属于“211工程”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范畴。在“九五”,CALIS采取“重点投资,以点带面”的机制,重点扶持有良好基础的大馆,将其建设成为资源配置较为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的CALIS全国和地区服务中心,构建“全国—地区—成员馆”三级保障体系,并且构建纸本文献共建共享服务体系,进行“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的工作,建立了在广域网上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高校之间文献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同时,在全国和本地区开展服务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信息化时代意识和能力的馆员,当时为200多个成员馆服务。
CALIS在“十五”期间采取“以技术开发推动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标准规范建设”,以及“建设省级中心,争取地方投资,协调地方建设,推广标准规范”的机制,构建“分布式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从技术上解决分布式异构资源与系统的整合与服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数字化文献资源、技术支撑环境和文献服务体系四方面。
2004年11月5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项目(CADLIS)启动。CADLIS是“十五”期间“211工程”经费支持的CALIS二期工程与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简称CADAL)两个专题项目的有机结合,是“211工程”建设的三大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DLIS是一个基于网络的、整合传统资源与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环境,共享的资源有文献、服务、应用软件、设备、人力,它不单包括数字化资源建设,还包括建立一套体系、机制,让全国高校能更顺利地开展数字信息服务。如今,CALIS已经从最初的项目管理逐渐演变成一个服务机构、一个图书馆联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补充,而CADLIS是CALIS的一个成果、一个框架、一个手段、一个平台。
在推进过程中,CALIS通过各种强大的功能和特有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CALIS通过前两期,已经在资源、馆员、信息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字资源,以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为手段,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的开放式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的框架,为全国近千所院校图书馆培养了大批有现代化服务意识和信息化素养的馆员。
在“云”上推进资源服务
CALIS在三期项目中,建设重点放在“普遍服务”和“学科服务”理念的实现上,以文献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CALIS三期的建设机制是“预研一批,试点一批,推广一批”,其服务成员包括各级各类的高校,根据需求的不同,由有能力的一流大馆承担前沿预研项目,以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和省中心馆为主,对新开发项目组织试用,全面推广成熟服务。
“十一五”期间,CALIS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构建新一代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从2008年起,CALIS陆续推出了支持SaaS的新一代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共享版、支持分布式“云”服务的CALIS数字图书馆云平台以及其他一系列云应用系统。2010年9月20日,CALIS国家云服务中心的主站点(新版)正式开通服务。CALIS三期建设项目的创新在于既要建立两级支持共建和共享的云服务中心,又要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基于“混合云”的本地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能实现国家中心、省中心、图书馆之间的三级互联互通,能方便实现图书馆混合云。”CALIS总工王文清说。
对于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而言,云计算的最大价值在于能让CALIS各类共享域和成员单位快速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平台,降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管理难度和维护成本,专注于图书馆业务和服务,开展服务创新,方便整合各类云服务,形成学科性、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协作和共享,大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资源的个性化定制和推送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和服务。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图书馆联盟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要求,CALIS提出了“共享域”的概念。共享域是指按区域、学科、或共同兴趣组成的图书馆联盟,彼此协作,共享资源和/或服务。共享域又分为实体共享域和虚拟共享域。只有实体共享域才能部署CALIS云服务平台。目前已成立的共享域包括CALIS省级共享域(由CALIS省中心负责管理,由该省内所有高校馆组成)、高校园区共享域(由同一个园区内的多个高校图书馆组成)、学科共享域(如由17所高校组成的高校外语联盟、由4个旅游院校组成的五星联盟等)。任何一个高校馆都可以加入上述一个或多个共享域。据了解,2011年1~4月,陆续开通28个共享域云平台,原馆际互借系统迁移到云平台中。
“成员馆之间只花几天就完成虚拟共享域及其服务平台的建设。我们已可以为1800个高校图书馆提供这样服务,到‘十二五’期间,我相信,将有2400多个馆都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王文清说。
共建共享机制亟待创新
要建设一个国际水平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需要相应的机制指导。针对不同的建设内容,在不同的建设时期,CALIS都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机制,但是在机制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共建问题。CALIS项目专家委员会资源发展组组长,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处长李晓明指出, CALIS依托CERNET网络环境,应该动员尽可能多的图书馆参加合作共建,并提供最广泛的共享,建立“只要获取,不必拥有”的共建共享观念。
其次,共享项目建设协调机制问题。标准规范和共建共享已成为图书馆共识。图书馆业采取的标准大致趋同,易于整合。“但随着项目的深入建设,需要整合更多的项目,如精品课程,项目间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为进一步整合设置了障碍。”陈凌表示。他认为可以对资源建设项目建立协调机制,实现项目成果共享,使效益最大化。
其三,版权问题。这是一个固有的问题,原因来自多方面:外来的数字版权限制,对CALIS的侵权,学校自生的学位论文由于知识产权归属的问题,无法很好地共享,网络上预发表文献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缺乏等。其本质原因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
未来,CALIS将继续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相应的机制,加强和CERNET的配合,使网络建设与文献资源建设协调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CALIS正在积极探索与海外图书馆的合作模式,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文献信息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