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各方资源 发挥平台优势共促快堆事业新发展
——记首届中国快堆论坛暨快堆联盟成员大会

2011-01-16肖桂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原子能产学研核电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整合各方资源 发挥平台优势共促快堆事业新发展
——记首届中国快堆论坛暨快堆联盟成员大会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2011年4月15日,第一届中国快堆论坛暨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次成员大会在上海南郊宾馆召开。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国家能源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中核集团公司科技部主任罗长森,上海核电办主任吴正扬,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副总裁吕亚臣,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快堆工程部总工程师徐 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与会的还有联盟18家理事单位代表、23家会员单位代表及申请加入联盟的单位代表。会议由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东辉主持。

石定环首先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精神。他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大家要统一思想认识,无论是从资源需求还是国防保障,都必须保持一个核威慑的力量,要通过军民结合的体系发展核能,而快堆就是最好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发展快堆,一是要积极引进俄罗斯的新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我国自己的CFR-1000的商用示范电站。通过调研,将向国务院建议把快堆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继续把快堆产业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

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

国家能源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

黄鹂在会上肯定了我国快堆取得的成绩,并表示国务院、国家能源局对第四代核电有了充分的考虑和认识。原子能院的快堆研究中心是能源局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能源局将一如既往地在研发中心的完善和下一步项目的研发上给以支持。对于快堆联盟,应该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精神,按照能源局提出的未来商业模式,通过这个联盟再逐步演化成中国能够推行的成功商业模式,这也是对联盟的期望。在目前核电的特殊时期应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加强核电的安全性研究,等待“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出台,时刻准备核电事业的重新启航。

王建华表示,中国正在建设AP1000三代核电技术,“首台国产AP1000核电蒸汽发生器开工制造”的消息显出中国对核电技术的自信。快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最前沿技术,是核电堆型的未来之星。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团体会员,促进会将进一步发挥创新平台作用,按照李克强、张德江等领导同志对促进会提出的要求,围绕“为企业服务、为区域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宗旨,为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作出贡献。

罗长森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一行到原子能院专程视察时对快堆的指示,一是要发展核电的路线坚定不移,二是要加强核安全建设。罗主任表示,中核集团公司将在快堆事业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原子能院做好联盟的“盟主”,团结大家共同做好快堆设备国产化工作,践行集团公司在去年提出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

会上,快堆联盟理事长万钢作了联盟第一次工作报告,举行了联盟各理事单位授牌和联盟成员单位颁发证书仪式。大会邀请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专家就快堆国内外发展趋势、快堆自主品牌CFR-1000方案、快堆设备国产化情况及日本“福岛事故”分析与思考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快堆主泵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必将实现联盟成员之间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创快堆事业新纪元。

编者按: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其使命是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凝聚和培育创新人才,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支持和参与建立起了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了让广大读者对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更多的了解,《中国科技产业》杂志将从本期开始,开设专栏,对部分联盟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近期动态分别予以介绍。

栏目责任编辑:郭 曼 联系电话:010-68987193 邮箱:guoman@360cxy.cn

猜你喜欢

原子能产学研核电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核电链接
我国重启《原子能法》立法历程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