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的意义及途径探析*——基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2011-01-15周书云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人文院校素养

★ 周书云

一、引言

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人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要实现人全面、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素养作基石。因此人文素养是高技能的基石,是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影响人的进步与发展,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笔者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08级数控专业(共52人)、计算机应用专业(73人)、财务管理专业(39人)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发放问卷164份,回收164份,有效率100%,数据显示97%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人文素养欠缺,100%的学生都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动画班、大三艺术班、大三审计实务班共110人进行调查时,学生认为人文素养有待提高的比例占75.5%,无须提高的占13.6%,无所谓的占8.1%。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课程太少,主要是“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两课”。“大学语文”学科定位不清,使得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两课”在高职院校占领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两课”教学内容政治比重过大,人文教育的内容不足。“应用文写作”侧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人的内心世界关注过少,学起来比较枯燥。

1999年,教育部就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定为高等本科院校的主干必修课,并由教育部主持编写了权威教材。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很多知名大学纷纷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而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仅没有得到落实,而且还处于尚未破题,尚未整体启动的阶段,更没有组织编写权威的教材。笔者以2008-2009学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课表为基础,对全院现有的14个专业06、07、08三个年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只有08级网络技术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了26学时的中国历史文化课。这与学生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二、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底蕴相对本科生来说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毅力不如本科生。但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或学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效果都不错。在调查学生“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时,选择相当高、比较高、高的比例远远超过选比较低、相当低(见表 1)。

在调查“有无必要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时,三个专业的学生选取很有必要、有必要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远远超出没必要或无所谓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8%、60%和2%(见表2)。

表1:

2、有利于了解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化,是中国人的特质,千百年来生生不息,里面涵含着为人处世、伦理道德等人生准则。作为中国人,理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理解;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程度”调查时,数据不理想。(表3)

表2:

调查还表明,开设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班级与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成正比。如数控专业开过中国传统文化课,在回答“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比较多、比较少、很少时比例分别为75%、21%、3%;但同样的问题在没有开过课的财务管理专业调查时,回答“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比较多、比较少、很少比例分别为20.5%、76.9%、2.5%。

3、有利于系统学习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插人情世故,内包文、史、哲、艺术、民俗、宗教等,需要系统学习,才能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高职院校教学,强调实践性,强调校企合作,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如把传统文化的某个内容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一是学时不够,二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会不够深刻。如我校在03、04、0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生很喜欢;06、07级学生取消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代之以中国民族与民俗、中国饮食文化、导游基础等内容,学生总觉有所欠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不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

在对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要途径调查时,备选答案有网上、课堂教学、家庭、同学间交谈、参观展览、电视、图书、其他八项,位于前四位的有课堂教学、网上、电视、图书。(表或图4)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文化知识,是面对面的交流反馈,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有其它途径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网络、电视等手段教学,虽直观生动,但交流的深度不如教师的面授,获取的知识比较零散,不利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表3:

4、有利于爱国爱家情感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格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爱国爱家情感的培养,利于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回报祖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爱国故事,学生喜欢。

在对学了《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历史文化》课程后的收获调查中,学生都肯定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在了解、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激发爱国情感,培养人文素养。

5、有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的人才观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这四个“学会”可以看出,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优良素质。现在不少学生金钱至上,吃不了苦。通过对我院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每年都召开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用人单位、企业专家反馈,企业对学生的不满不是学生的能力问题,而主要是学生的态度问题、责任心问题,说到底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人物,如孔子、文天祥等人,强调修身、进取、厚德、自省,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这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对象,指引学生树立良好品德,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设建议

1、开设时间:以大学一年级为主,其它时间为辅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在大一接受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大一学生刚进校,有兴趣,有时间,有热情,充满求知欲望,这与现在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安排一致,得到学生认可。其它时间大二大三重在接受传统文化课程的熏陶,以隐性环境为主,如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要及时总结讨论,交流心得与体会,帮助解决问题。

2、开设内容:

(1)精心组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多,有哲学、建筑、书法、绘画、伦理、文学、民俗等,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四个层次,选取其中任何一个层次任何一部分内容都可以上够一学期。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选取内容,组织材料,以点带面学习。

调查表明,学生对形而下的内容感兴趣,对形而上的内容如哲学、伦理兴趣不大。三个专业的学生都对民俗感兴趣,排在所有课程的前面,其次是对艺术、文学感兴趣。究其原因,形而下的课程内容直观、生动,与生活关系密切。这就要求学校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时,尊重学生意愿,多开形而下的内容;同时对形而上的课程开设,多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下功夫,做到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经调查研究,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有不同的爱好,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对文学、艺术不感兴趣,在开设传统文化文化课程时,尊重不同专业学生的爱好、不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来选取内容,以达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功效。

(2)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其它课程中

每个人都有传统文化精神,传统文化课程可独立开课,也可穿插在各专业教学课程中,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自己要先掌握传统文化,要热爱传统文化。

3、开设模式:多开设活动课

调查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参观展览,其次是专题讲座、讨论,对传统的讲授法不太感兴趣。参观展览直观、生动,参与性、互动性、感染力强,高职院校学生好动,喜欢轻松。对参观展览的选择,其实就是对活动课的选择,学生希望参加社会活动,多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彰显文化活力。

活动课的开设,要求学校重视隐性环境的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进社会,把教学的讲变为学生的活动。教师真正起到指引者、调控者、创设者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弥补实践经验之不足,可请校外专家、优秀毕业生来校讲课或讲座,学生对这些人感兴趣,为日后工作的环境了解打下基础。

4、开设手段:

(1)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指引学生学习。现在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2)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教师人格、学生团队是隐性的传统文化传播者。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传承传统文化义务。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言行的直接影响者,但教书育人不只是一线教师的事情,学校领导、学校后勤人员,都对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5、效果评价:活动的参与

课程学习效果,与课程的评价机制有重要关系。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考试来量化,但人格的形成要靠自学、靠自觉。传统文化要深入人心,有一个内化过程。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目的让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一种人格,一种信仰,一种动力。上文也提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模式,重要的是开设活动课,与此相对应,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外,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与活动的收获。可以借鉴香港的一些做法,如学生必须修满足够的传统文化的学分才能毕业,规定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做义工等。

猜你喜欢

人文院校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