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析论

2011-01-15陈爱华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工学计算机专业计算机

周 丰 陈爱华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近年来,高职计算机专业在规模上发展非常迅速,给更多的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特色不明显及教育质量尚需提高等问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很多的东西需要进一步去思考、探索、提炼和完善,特别是需要一个能够指导、协调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通盘规划;需要构建一个符合本专业特点、符合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高效性的和谐统一。我们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发现从工作性质的视角看,计算机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工作应该是管理型、工程型或是信息应用型的,特别强调实践动手的能力。为此,我们根据需求导向确立培养目标、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为实践基础,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以需求为导向确立梯级培养目标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首先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力求学生培养方向与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确立“重视思想品德、重视专业素质、重视创造实践、重视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思想,以适应企业和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应在充分了解市场对高职计算机毕业生的要求后,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工作,探寻出适合本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改革构想。为使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工学交替教学适应市场需求,可以按图1所示的步骤推进教学改革。

图1 “工学交替”教学改革实施的梯级构想

在教学实践中,应从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社会实习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本质,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特点,形成严谨、科学的计算机专业思想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发展其个人特长和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受社会承认和欢迎的计算机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我们的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是来源于社会、为社会服务的,不是空中楼阁,应始终朝着符合社会对蓝领技术人员的要求去做。只有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才能变成真正的“人才”,顺利就业,并在其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

二、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问题

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我们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或改革,以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履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职责,学校必须打破某些常规,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使课程结构与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统一起来。课程结构的确定,可按以下技术路线实施,如图2所示。

图2 制定课程方案的技术路线图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以能力为本位,实践能力是高职生的基本能力要求。加强和改进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首先要抓好课程体系改革这一重要工作,课程结构要突出应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使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与计算机行业的岗位要求相适应,使我们的课程安排与培养目标协调起来。有鉴于此,课程结构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内容,能使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这一结构改革,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并不断提高。

三、以工学交替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是一种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工学交替”中的“学”是指课堂教学,而“工”则指生产实践。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真实的企业劳动,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性很强、技术进步飞速、知识更新极快的计算机专业,优点更加明显。例如,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工”、“学”交替,完成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与实践,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又如,让学生到企业去参与计算机项目开发,把“教室”搬到工作实际环境中去,更有利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高。图3是基于订单培养的一种工学交替教学的路线图,它采用由内向外、逐步递进的螺旋线方式进行。

图3 工学交替实施步骤举例

“工学交替”的实现形式有多种,如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岗位导向、订单培养等。“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边学习边工作。与过去的授课方式不同,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时,计算机企业或模拟企业就相当于课堂,部分课程的学习在这段“工作”期间完成,实现了课本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相互促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教室里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得到校园里得不到的锻炼,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性教学,包括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基本技能实训和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后的应用型工作实践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工”、“学”交替,旨在做到适才适用、紧跟计算机事业发展步伐,做到学校与计算机企业人才直通;这对企业和学生来说都是有利的,也符合企业用人的规律,符合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原则。具体做法如表1所示。

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计算机使用人才。衡量高职计算机教育质量与教育特色,关键要看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效果是衡量高职计算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将实际的计算机工作项目引入课堂,产学研相结合,教师、企业搞项目开发,学生参入其中。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边学边做”,将课堂学习的收获应用于工作实践,以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无疑要求我们加倍重视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安排好实践性教学。

表1 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两个方面

五、以双证教学有效促进工学交替教学目标的达成

“双证教学”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学方式,它不但可以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双证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趋势,“持证上岗”也已经是计算机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的基本要求。而在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扎实具备系统设计的基础能力,力争具有软件设计与开发等能力。这些要求的实现,可以借助计算机办公应用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行业计算机证书等的学习考试过程来实现。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把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与实训安排、考核方法等教学环节同职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毕业证和职业技能鉴定(从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书”就业,又能让学生在“工学交替”的学习活动中从容应对,加快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进步,促进工学交替教学目标的达成,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3]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

猜你喜欢

工学计算机专业计算机
盐工学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