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动力的造“心”之旅
2011-01-15
本刊记者 刘 潇
江苏,目前虽已是国际级造船带,但省内所造船舶中有75%需要依赖进口船用低速机。75%的缺失,一方面暴露出国产低速机行业竞争水平不高、产能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却又说明国内低速机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国内厂商如何在低速机竞争中占领市场?如何缩小与日、韩企业技术差距?如何让企业获得更大利润?江苏安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崇与总经理助理蒋爱民用安泰动力的发展轨迹向记者娓娓道来。
见招拆招
回顾安泰动力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它与很多国内船用发动机厂商一样,都是在2007年引进德国MAN品牌船用低速机,踏着造船热“一机难求”的热浪开始萌发生长。但有别于同期成长的企业,安泰动力从2007年8月取得MAN公司发给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张低速柴油机生产许可证,到2009年响应江苏省政府缩小苏南苏北经济差距转战靖江,再到2010年生产17台船用低速机,2011年目标40台船用低速机。短短五年间,安泰动力完成了企业建设发展的大跃进,速度之快令人惊奇。速度背后一方面来自于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但更多是安泰对企业发展中各个阶段问题的清晰了解和采取的对策,推助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陈国崇向记者介绍,2007年安泰动力引进低速机技术之时,正值国内船舶制造业迅猛发展、“一机难求”的时机。国内低速机行业多年来踯躅而行,艰难发展,难以满足突飞猛进的造船市场的巨大需求。安泰动力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正是行业的困惑。如立企之初,安泰动力想要在船用低速机领域生存,首先就要精雕细刻完成对MAN公司设计的消化和吸收。但由于国内柴油机配套行业发展的大环境所致,这个看似最为基础的任务在当时却很难完成。国内基础工业落后,企业把关不严,不严格遵守标准或规范等问题在威胁到安泰发展同时也曾一度成为了船用低速机企业的杀手。
蒋爱民对记者说,国内低速机起步时,船用柴油机上的一根钢管就可以决定一台柴油机的成败,安泰动力想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专注于细节。制造低速柴油机首先要应对的就是漏水、漏油和漏气等“三漏”问题。一些钢管制造厂家未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产品制作,管径偏小,管壁偏薄,给船用低速机产品留下了隐患,“三漏”问题经常发生。针对这些阻碍企业发展的细节,安泰动力实行了严格管理。优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产品,严格控制相关管材尺寸在要求公差范围之内;注重管路铺设的规范施工,严格钢管接口配做,使得每个接口都实现连接可靠、规范,有效地防止“三漏”现象发生。正是这种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精神,使得安泰动力的产品获得了较高的表面质量,获得用户的认可并在船用低速机行业站稳了脚。
但仅仅达到消除“三漏”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韩、日与国内引进的都是德国MAN设计的低速船用发动机,但是他们生产的主机却被冠上了“原装进口”的美名。究其原因在于对机上管路布置和电缆敷设,MAN公司只是单纯提供设计原理图,并没有提供具体的细节和零件图纸,所以即便是同样一款MAN设计的柴油机,由于各厂设计人员理念不同,导致发动机个体外表差异性很大。而韩、日企业正是凭借着对MAN所提供的原理图实施更加合理的应用设计使产品更加美观、实用,赢得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
针对此问题,安泰动力未雨绸缪,从2007年起就制定计划,缩小与国外低速机制造企业的差距。首先,安泰动力仔细研究MAN提供的设计原理图,在精细环节加以改进,规范每个零部件的国产化开发与设计环节,使零件性能得到优化提升。其次在整体设计阶段,安泰精心设计管路铺设路线,改进了以前船用低速机企业粗放式管路排布的通病,并详细采集管路布置数据,尽量利用数控弯管机预制并制造实用性更优的管路。在减少不必要弯折对管路的损害的同时,减少了数据误差。不仅如此,安泰动力还正在实施工程量巨大的所有零部件的基础设计的采集,为今后的精细化制造积累数据。
小建议成就大利润
在采访中,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陈国崇对破解成本压力的认识。在国际竞争中,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使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与利润?陈国崇为记者分析了日企的经营之道。同样是面临日元升值、原材料稀缺以及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除积极采取其他对策外,日企在全体员工中积极推进和鼓励提出合理化建议。可能一个合理化建议一天只可以为企业节约几个日元,折合成人民币微乎其微,但是一年几万个这样的合理化建议却对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有决定性作用。用合理化建议打造安泰动力帮助企业腾飞,正是安泰的利润核心。
仅仅2010年一年时间,安泰动力收获了颇多合理化建议与专利,先后向国家申报了“带台阶的调油轴轴承座”、“S35MC机型主轴承座的设计改进”等9项专利技术,其中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批准,另外4项发明专利正在备案公示阶段。这些实用专利合理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曼恩船用低速主机安装效率,而且增强MAN船用低速柴油机一些零部件的可靠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对于减少人工成本,安泰动力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安泰眼中减少用人成本的捷径在于企业寻求合理化技术变革。以前S35MC柴油机的轴承座都是整体铸钢而成,由于带有两翼板,厚度较薄且延伸较长,所以该区域易产生铸造缺陷且形变较大。该区域缺陷的修补以前相当耗费人工,一台具有六块这样轴承座的柴油机,每一块轴承座平均需要花费约20人·时去矫正、探伤,以每小时100元人工费用计算,一台机就增加了企业12000元的成本费用。于是针对此问题,安泰动力进行了大胆改进,去掉了翼板,改成了组合式结构。这样,就节省了可能因修补和探伤带来的人工费用和相关成本。
在简化安装程序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安泰也动足了脑筋,提出了带定位台阶的调油轴轴承座设计。在调油轴轴承座上加上定位用台阶,利用已有的缸体顶面的基准面,只要控制好每个调油轴轴承座台阶和调油轴孔的位置和尺寸精度,就可保证每一档轴承座的调油轴孔在同一中心线上。这种改进在几乎没有增加成本的基础上,不仅简化了安装过程,而且同样保证了主机运行的可靠性。如今这些专利技术已经得到了MAN的认可,并在安泰动力内部推广成型。
不仅停留于制造过程中简化革新,在对低速机的整体性能方面,安泰也充分吸收MAN技术并在应用设计方面做出合理化改动,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安泰动力技术中心通过多次计算和反复论证,发现目前国内曼恩小缸径低速柴油机普遍存在压缩比不够的问题,容易导致柴油机压力偏低、排气温度偏高。于是技术人员对柴油机的一些零部件进行了适当调整,使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并且使柴油机的燃烧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如今在安泰,企业积极鼓励员工结合生产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不论是小到细微环节还是较高的专利层面,每当提出可行性建议企业都会给予奖励。“小建议、大利润”眼下已经成为了安泰动力厂区中人人熟知的流行语。
打造“安泰”效应
如今国内船用低速机厂商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问题源于技术开发和配套,由于船用低速机行业整体规模偏小、柴油机零部件技术要求高,产业链前端配套企业、原材料供应厂商能力不足,尽管不少船用低速机厂商蓄势待发,但也难免“英雄气短”;另一方面的问题来自于国际间竞争,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零部件更为划算。近来,国外低速机对华的倾销更险些使国内低速机厂商夭折于襁褓中,所以培养属于国人自己的低速机产业链已迫在眉睫。
蒋爱民详细为记者分析了船用低速机产业链缺失的原因。其一,有别于制造曲轴、运动件以及大型结构件的高附加值和高产值,很多小型柴油机配件由于需求量不大,很难吸引具有实力的大企业的关注。其二,中小型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研发和制造高质量的小型配件很困难。就算研发成功,不少中小企业也因无法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低速机配件项目半途而废。其三,小型柴油机配件中不少零件需要昂贵的材料,且需要定制。然而订购这些材料通常采购时又设有最低起订量要求,一次性购买的材料对于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几十年都难以消化,因此材料的长期积压、现金流不足也导致企业生存困难。
带着对船用低速机产业链缺失的清醒认识,安泰从几年前就开始着手以合作方式培养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力图通过安泰动力的辐射度打造安泰效应。如今已有颇多中小企业通过与安泰动力合作在船用低速机配套领域扎根。蒋爱民向记者介绍,扬中某船配厂专营柴油机阀门,在与安泰动力合作之前,一直是规模偏小、技术人员缺乏导致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导致其无法扩大生产。在与安泰对口经营后,安泰提供了长期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其不仅生产能力有所扩大利润也增长颇多。
不仅停留于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安泰动力作为船用低速机产业链的最后方,还加强了对船用低速机制造中可替换材料的研究工作,尽量以成本较低或易于采购的材料替代成本较高、难以采购,甚至需要进口的材料,为众多中小型企业免去了昂贵材料积压企业流动资金的问题,为低速机船配企业发展做坚实后盾。由于MAN对材料要求相当严格,所以替换材料想要得到MAN认可,安泰动力需要在无数次消化技术与实验中进行摸索。本可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引进进口配件的安泰却心系国内船用低速机产业链发展,为国内低速机船配企业降低门槛,替换材料的项目研究在安泰动力已经坚持做了3年之久,如今受益企业颇多。
临近采访结束,陈国崇告诉记者,在国产主机市场中占有率不高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国内主机厂商封锁技术,限制自己的配套产品,使得国内行业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很难得到提升。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安泰动力的资金和能力都十分有限,对于产业链的贡献也许只能停留于此,但安泰动力的发展脚步不会停下。安泰动力期待国内船用低速机企业能够同心协力,共建国内船用低速机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