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柴的自信之源

2011-01-15

中国船检 2011年11期
关键词:潍柴执行力文化

特派记者 刘 也

10月20日,潍柴迎来65华诞。站在潍柴65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潍柴65年的发展道路,我们惊奇地发现,“自觉、自信”的文化软实力才是支撑潍柴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源。“即使把同样的厂房、设备、技术、制度、资金等全部整合起来成立一个新公司,也无法打造出第二个潍柴,因为承载于潍柴人身上的企业文化是专属于潍柴的宝贵无形资产,别人学不会、偷不走、买不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如是说。

腾飞源自执行力

潍柴的文化,首先是执行力文化。“做就负责,干就到位”这掷地有声的八个字,是执行力文化最有力的表述。

1998年,谭旭光在上任后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约法三章”:一是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二是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三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坚决不做。

“约法三章”的提出标志潍柴执行力文化的正式确立,其实它在内容上与一般企业制定的制度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它的不同凡响在于得到了高效执行。

正是从这年开始,潍柴的企业文化建设逐步由自发向自觉阶段过渡。

之后,公司开展的机构精简、分配制度改革、技术改造、营销创新、资本运作等各项变革和创新行动中,执行力文化如影随形。

2004年7月,谭旭光在潍柴第十八届职工代表大会上对潍柴的执行力文化进行了总结提炼:第一忠诚企业,恪尽职守,把事业成功作为历史使命;第二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把各项指令落到实处;第三重视过程,关注结果,把每项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第四服从全局,团结协作,把团队精神贯穿于工作始终。

执行力文化体现的是潍柴13年来的危机意识,更是潍柴人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奋斗激情。

提起危机意识,谭旭光指出,没有谁比经历过最困难的1998年的潍柴人更能深刻体会什么是危机。那时的潍柴还是一个亏损3亿元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5亿多元,账面上只有8万元钱。如此强烈的危机意识,极大地激发了潍柴人的创业激情。

激情是创业的灵魂,是不断激励员工奋进的动力。潍柴的发展历程验证了激情文化的作用:从1998年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到 2004年股份制改造完成,潍柴动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到2007年战略重组湘火炬;从搭建国际化协同研发平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突破,到跨国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展现出潍柴人激情创业的风貌。

责任铸造聚合力

责任在肩,使命为先。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潍柴时,曾语重心长地叮嘱:“潍柴要在世界发动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你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潍柴集团上下同心,牢记使命,以为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做出最大贡献为己任,同心同德,自觉承担起建设国际化集团的重任,立志使公司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杰出代表,走上世界舞台。

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潍柴人有了更强烈的创业激情。2007年,在战略重组湘火炬后,谭旭光提出了“包容、沟通、责任”的新文化理念。

包容就是要博采众长,用包容的行为合作共事,实现文化的兼济天下;沟通是一种手段,用于增进相互理解,形成统一意志;责任则意味着打造世界重卡、动力系统及汽车零部件驰名品牌,建设国际化集团,肩负起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任。

在潍柴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的过程中,“包容、沟通”的企业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法国博杜安公司是法国百年发动机企业,在欧洲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2008年金融危机时,被潍柴收购。

当时的博杜安公司员工却对收购表达了强烈排斥。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个落后国家,不可能有好企业,被并购心有不甘。更糟糕的是,在此之前,博杜安公司先后被几个外国资本玩家购买,并反复被欺骗,而这正是它几近崩溃的原因,对此员工们心有余悸。

潍柴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在收购完成前,主动以朋友的身份邀请博杜安的高管团队,特别是工会组织负责人到潍柴参观、座谈,请他们看看潍柴的实力和诚心。这一看,工会负责人的态度完全转变,回国后主动对员工做起思想工作,认为潍柴是一家世界级发动机企业,而且还是一家专注于产业链经营的伟大公司,这是一个好股东。

就这样,收购博杜安的工作柳暗花明。经过两年的整合,目前,法国博杜安公司已经成为潍柴品牌进入欧洲的桥头堡。

十几年来,谭旭光的舞台上汇聚了重庆长江发动机厂、陕重汽、法士特、汉德车桥、扬州柴油机厂、法国博杜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这时,有人担心,“公司最终将成为一盘散沙”。但很快这种疑虑就被潍柴的稳步发展打消了,正是通过良好的沟通,潍柴在大规模并购后并没有出现“一盘散沙”,而实现了不同企业间的文化融合,达到优势互补,发挥了协同效应。目前,无论是潍柴、法士特的执行力文化还是陕重汽的德文化,在潍柴集团都充分发挥了最大价值。

潍柴的企业文化不断在演进,经过几年的宣传和理念的腾飞,“包容、沟通、责任”中的“责任”被提到了最前面,成为“责任、包容、沟通”。

谭旭光指出,潍柴已经在中国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世界装备制造业舞台占有了一席地之地,自身的使命、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决定了它要把责任放在首位,自觉担负起更多更崇高的重任。

在2011年1月举行的“2010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年度经济人物当选者谭旭光坦言:“我2005年也是年度经济人物,那一次当选,我感受更多的是惊喜,这一次当选年度经济人物,我感受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

现在,责任意识已经成为潍柴统一的语言和价值观,它驱动着潍柴永不止步、持续超越。

感恩激发新动力

2011年是潍柴的“感恩年”。

在强调“责任、沟通、包容”的同时,潍柴将感恩文化逐步导入集团文化。

谭旭光在2010年年会上表示,只有企业对员工感恩,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髓,才能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只有员工对企业感恩,才能激发无穷的工作激情和强大的责任意识。同时,对社会、对客户、对合作伙伴的感恩,可以引导全员认识到社会、客户、合作伙伴等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反映和谐社会的本质。

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内乱,而此时25岁的潍柴普通员工霍纯磊还在潍柴集团驻利比亚办事处所在地米苏拉塔。一个人的安危,牵动了上至董事长谭旭光、下到4万名潍柴职工的心,谭旭光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关注企业驻非洲服务人员的安危。于是潍柴集团各部门协同响应,紧急启动多种应急预案,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及友好中资公司的协助,帮助霍纯磊成功脱险。有记者问霍纯磊:“如果接下来,公司有机会让你去驻外,你还会去吗?”霍纯磊回答:“当然。有强大的祖国在,有充满着爱和力量的潍柴在,我当然敢去。作为一位年轻人,我一定会继续为潍柴的国际业务拓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潍柴的未来,就在我们年轻人手上,除了要好好工作外,我还要把潍柴人的大爱传承下去,传给未来更多新来的潍柴人。”现在,霍纯磊又奔波在国外的潍柴客户的工地上。

通过“感恩年”系列活动,潍柴积极营造了感恩氛围,突出了“感恩企业、感恩员工、感恩客户、感恩社会”的主题,增强了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人力不是成本而是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和员工都要学会感恩,感恩代表的是一种阳光、健康的心态,能让人快乐地工作和生活。”谭旭光说道。

感恩需要心与心之间的情感互通,更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从妇女节感恩活动、爱心捐赠到庆祝老人节,潍柴整个集团以不同的形式,将感恩文化落实到具体行动。

“你们在岗时,艰苦创业、勤奋工作、任劳任怨,为企业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台上,一位潍柴干部正在宣读董事长谭旭光的贺信;台下,一个个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的面庞,齐刷刷地望着主席台,聚精会神。这一幕发生在今年10月初的第24届老人节前夕,当时,潍柴集团隆重召开表彰大会,为老职工庆祝节日,向他们表达感恩之情。

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很多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能真正有效推行企业文化,让它根植于员工心中并自然而然地外化于行的企业,并不多见。

最近在潍坊召开的2011年全国企业文化现场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于潍柴将独特的企业文化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65年的发展,13年的跨越提升,潍柴在技术、产品、营销以及服务等方面都已达到卓越水准。而为了实现永续发展、基业长青,这些仅仅是基础要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才是达到目标的根本力量。

潍柴当前正在努力做的,就是继续自觉构建企业文化软实力,挖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源。

猜你喜欢

潍柴执行力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潍柴动力战略布局燃料电池空压机业务
企业执行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谁远谁近?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英致品牌亮相 全面开启潍柴轻型车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