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2011-01-13刘志强

四川精神卫生 2011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主观社交

刘志强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刘志强

目的研究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和个别访谈法研究调查了江苏省2258名高职学生,其中筛选出高职贫困生361名,研究其孤独感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高职贫困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高职非贫困生,高职贫困男生的情绪孤立显著高于高职贫困女生,高职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低于高职非贫困生,高职贫困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且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高职贫困生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职贫困生 孤独感 社会支持

孤独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识,它是个体对其社会交往或社会关系网络的预期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内心体验。研究发现,由于人格尚未定型、情绪不够稳定、社会环境多变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儿童青少年成为孤独感的高发人群[1]。综合当下国内对儿童青少年孤独感的研究现状,笔者以高职贫困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孤独感的特点,并探析社会支持系统对孤独感的影响作用,进而为系统地研究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打下基础。现报道于后。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某高等职业院校225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回收有效问卷2240份,有效率为99.2%,其中男生991名,女生1249名,平均年龄为(20.35±0.92)岁。筛选贫困生的方法:月平均最低生活水平不足300元;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共筛选贫困生361名,其中男生101名,女生260名,平均年龄为(20.68±0.83)岁,高职贫困生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6%。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量表 选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试被试者社会支持状况[2],该量表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纬度,分数越高,反映被试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越好。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将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中的“夫妻”改为“恋人”。同时删除了“儿女”一栏;第6题和第7题中的“配偶”改为“恋人”。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了小样本相隔一个月的重测,结果1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为0.689-0.912之间,说明修订后的量表仍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

1.2.2 孤独感问卷 选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试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2],该量表分为四种类型,即情绪孤立(状况)、社交孤立、情绪孤独(感受)、社交孤独,分数越高,反映被试者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1.3 施测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班主任老师担任主试,统一指导语控制情景,以班级为单位,在机房统一进行网上测试,测试时间为30分钟。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收集原始数据,数据收集后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状况

2.1.1 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孤独感的比较(见表1)。

表1 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孤独感的比较

由表1显示,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孤独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在情绪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立和社交孤独等孤独感的四个因子上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

2.1.2 不同性别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的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的比较

由表2显示,高职贫困男生在孤独感的四个因子上均高于高职贫困女生,但只有情绪孤立因子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2 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状况

2.2.1 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的比较在社会支持各因子中,高职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低于高职非贫困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3.04,Sig.=0.002,P<0.005),其他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

2.2.2 不同性别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的比较 本文显示,在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上高职贫困男、女生均无显著性差异。

2.3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2.3.1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Pearson相关分析

由表3显示,高职贫困生孤独感的4个因子和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情绪孤立和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情绪孤独和社会支持量表的3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交孤立和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交孤独和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2.3.2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变量上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4)。为了进一步分析高职贫困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孤独感4个因子作为因变量,分别以社会支持各维度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后,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情绪孤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情绪孤立=1.535-0.056×主观支持-0.18×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两因素的解释力为10.4%;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对情绪孤独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即情绪孤独=1.596-0.091×主观支持-0.209×支持的利用度,解释力为19.7%;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社交孤立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即社交孤立=1.51-0.057×主观支持-0.227×支持的利用度,解释力为17%;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社交孤独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社交孤独=1.154-0.054×主观支持 -0.135×支持的利用度,解释力为8.9%。

表4 高职贫困生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变量上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文显示,高职贫困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高职非贫困生,表明高职贫困生不仅在情绪方面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而且在社交方面也存在更多的孤立状态.有报道[3],因为大学生孤独感不存在城乡差异[4],所以孤独感与经济状况没有必然的相关。对此,笔者却认为城乡差异仅仅归因于经济差异有失偏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个别访谈发现,因家庭经济困难所引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人格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以及行为问题等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家庭经济困难致使高职贫困生在应对大学生活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困惑和困扰,从而内心体验到的压力、焦虑、孤独、无助等情绪体验更多、更频繁、更持久。国内也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在经济等方面的落差导致心理问题出现[5],经济压力成为贫困大学生最主要的困扰[6],那么高职贫困生倘若不能很好解决因经济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他们内心必然会产生孤独体验。另外,高职贫困男生在孤独感四个因子上均高于高职贫困女生,其中在情绪孤立方面差异极其显著,表明高职贫困男生比高职贫困女生在情绪状态上更为孤立,他们更喜欢独处。对于高职贫困男生而言,性别角色社会化必然要求男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面临生活困难时他们更倾向于自己独立解决,因此他们的情绪孤立方面会显著高于高职贫困女生;另一方面,从人际交往的特点来看,男生倾向于工具性价值品质、注重任务的共同性和兴趣的相似性,人际交往的广而不深,因此体验的孤独感较高[7];而女生的情感联系更为紧密,她们更倾向于情感交流和私密的共同分享,因此在情感体验上孤独感较低。

其次,本文显示,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显著低于高职非贫困生,而在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也有报道[8],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方面无显著差异,在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这也许是因为研究对象的差异、地域差异等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而且本文也显示,高职贫困生男生和高职贫困女生在社会支持的三个因素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再次,本文显示,高职贫困生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别和孤独感的四个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客观支持和孤独感的四个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果与谭雪晴的报道相近[9]。孤独感作为一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内心体验是消极的、抑郁的、压抑的和孤独的,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中,必然会对青少年的适应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社会支持系统则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减轻孤独感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达到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本研究也支持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对其孤独感的影响作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两因子对孤独感的四个因子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1 李彩娜,班兰美,李红梅.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依恋.自尊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8(4):514 ~516.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3 谭雪晴.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8):1509 ~1512,

4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20 ~126.

5 张丽娟,张丽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9):60~61.

6 刘玉梅.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98~101.

7 Buunk B.Sex differences in friendship[J].Gedrag:Tijdsch - shrift Voor Psychologie,1983,11(1):11 ~21.

8 张小聪,李铁军.对江苏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J].江苏社会科学,2007,19(2):75 ~78.

9 谭雪晴.贫困女大学生孤独感特点及其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2):86 ~89.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

LIU Zhiqiang.Yancheng College of Textile Technology,Jiangsu,224005,China

Objective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 of lonelin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Method Using questionnaire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 method to research Jiangsu 2258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and screening 361 impoverished ones,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loneliess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support.ResultsVocat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VCIS)sense of lonelines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 - poor;vocat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male student’s emotion lonelines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female;VCIS objective support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n-poor ones;the sense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VCIS have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and subjective support and usage of support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on of the sense of loneliness.ConclusionConstructing good social support system helps to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

Vocational college improverished students(VCIS)Sense of loneliness Social support

R395.6

A

1007-3256(2011)03-0132-04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SJB880136)

224005 江苏省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收稿:2011-03-17)

猜你喜欢

贫困生主观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