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印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2011-01-13刘晓莲
刘晓莲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印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刘晓莲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大国,两个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总量,双边贸易存在巨大的潜力。中印双方应加强贸易合作,充分挖掘双边贸易的潜力,将贸易潜力转化为现实的贸易利益。在分析了两国贸易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两国贸易的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引力模型;中印贸易;潜力;实证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大国,由于两国发展道路不同、政治关系的不稳定以及领土纠纷等原因,中印两国的贸易基本上陷于停滞状态。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和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印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是两国的贸易的绝对规模依然处于低水平状态。中印贸易水平与中印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总量是不相符合的,中印贸易的潜力巨大。
贸易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就是研究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工具。自从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将引力模型引入国际贸易研究中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引力模型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Bergstrand(1989)将价格、人均收入和人口变量引入引力模型[1];Deardorff(1995)基于H-O模型从有摩擦和无摩擦贸易两个方面推导了引力模型[2];McCallum(1995)用引力模型回归发现了“边境之谜”现象[3];Antonucci等(2006)认为引力模型适合分析土耳其的对外贸易模式,但其与欧盟间的贸易并非因为签署关税贸易协定而得到改进[4];Huang(2007)通过引力模型解释了运输成本和不熟悉情况是造成地理距离和双边贸易流量呈负相关的原因。国内学者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将其应用于实证研究[5],谷克鉴(2001)认为在构造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时,一定要考虑过渡经济对中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影响,应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变量[7];姜书竹等(2003)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估计和考察[8];盛斌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量决定因素[9];林玲、王炎(2004)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进行实证检验,指出GDP、空间距离和国土面积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变量[10]。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综合分析可知,国内学者们通过增加变量不断扩展模型以增强引力模型的适应性,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贸易的因素种类及相关程度,但并没有运用引力模型进一步对贸易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笔者在简要分析了中印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印贸易的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中印贸易现状分析
(一)贸易规模
1995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11.63亿美元,2005年中印贸易总额达187.3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10倍,年均增长速度达25.5%,远高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15.5%)[11],中印贸易规模呈现迅速扩大态势(见表1)。尽管如此,中印贸易规模与两国的对外贸易水平的比例很低,2005年中印贸易总额仅相当于印度对外贸易额的6%,且不足中国的1%,这说明中印贸易依然存在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表1 中印贸易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二)中印贸易密集度
衡量两国贸易密切程度通常采用贸易密集度指数(TII)。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Xij代表i国对j国的出口额,Xi代表i国的出口总额,Mj代表j国的进口总额,Xw代表世界进口总额。如果TIIij大于1,表明i国和j国在贸易上存在密切关系;如果TIIij小于1,表明两国在贸易上较为疏远。表2显示了中印和印中贸易密集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可知,除2004年印中贸易密集度指数大于1外,中印和印中贸易密集度指数均小于1,表明两国的贸易关系不是很密切,两国的贸易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表2 中印和印中贸易密集度指数
(三)中印贸易互补性
贸易互补性指数是衡量两国贸易互补性的工具,它是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基础上产生的,公式为:Cab=RCAxabk*RCAmabk,指数越大,表明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越强,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进口产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的互补性指数就越大,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就越强,反之亦是。本文对2004年中印几种主要贸易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了测算(见表3),结果证明,中印主要贸易商品的互补性特别强,两国贸易有很大增长空间。
表3 2004年中印主要贸易商品互补性指数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建立及变量说明
传统贸易引力模型认为双边贸易量与两国的规模正相关而与两国的距离负相关。根据中印两国的实际情况,笔者以Srinivasan and Canonero(1993)[6]为基础,对传统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扩展和修正,构建中印两国贸易引力模型为:
其中,BTI表示中印双边贸易量,GNP为国民生产总值,PCGNP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于贸易量与经济规模成正比,故系数a1和a2为正值,D指中印之间首都之间的距离,TR是税率,(1+TR)表示对平均税率的偏离,因为贸易量与距离和税率成反比,所以系数a3、a4和a5为负值,REXRT代表两国的真实汇率,由于实际汇率对双边贸易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所以系数a6的正负不能确定,因此可以把这个变量作为代表在模型中没有包括的其他的可能变量,e是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来源和回归结果
实证分析采用2004年的中印贸易与税率数据,中印贸易量取自《中国对外经济年鉴(2005)》,中国GNP和人均GNP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印度的 GNP和人均 GNP取自UNCTAD编制的TRAINS CD-ROM,中国关税税率来源于中国海关进出口关税税则(2004),印度关税税率取自《印度关税手册》(2004~2005),中印距离数据来源于http://www.indo.com的距离计算器。为了方便起见,本文采用平均最惠国税率。运用计量软件对引力模型进行OLS回归,回归结果如下(括号中为t值):
从回归结果分析,各变量的统计特征都比较显著,系数正负与预期判断一致,说明该引力模型比较符合中印贸易的实际情况。
(三)贸易潜力实证研究
笔者分析的是基于PTAS或FTA关税减让假设下的中印贸易潜力,模型中的系数a4和a5反映税率的增减对中印贸易量影响的弹性,笔者采用《中国海关编码协调制度》(HS)2位数编码的9大类商品为样本估计系数a4和a5,它们的贸易税率弹性同样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可知,笔者借鉴Srinivasan and Canonero(1993)[6]估计的弹性(见表4)。
表4 主要商品的贸易税率弹性
给定样本商品的贸易税率弹性,笔者将9大类2位数编码商品细分为20种8位数编码的商品,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假设中印关税税率降低50%和100%,以此检验中印和印中贸易额的增加幅度,为了反映变化量,采用公式:[Exp{a4log(1+TRd,c)1/(1+TRd,c)0)+1/2^σ2}-1]*100表示中国对印度出口额的增加幅度,[Exp{a5log(1+TRc,d)1/(1+TRc,d)0)+1/2^σ2}-1]*100 表示印度对中国出口额的增加幅度,其中,Exp是取反对数值,σ是依据公式1估计系数a4和a5得到的标准差,^σ2=σ2a4log(1+TRd,c)+a5log(1+TRc,d)。
利用上述公式,本文选取10种中印双边主要贸易商品计算在假设关税税率减低50%和100%条件下的贸易额(见下页表5和表6)。
表5 中国对印度出口额的增加幅度(单位:百万美元)
表6 印度对中国出口额的增加幅度(单位:千美元)
(四)实证结果分析
1.分析中印引力模型即可知,影响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两国总的和人均的经济规模、两国距离、两国的实际汇率和税率,在这些因素中,经济规模和距离因素是相对固定的,两国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十分复杂,而且对贸易量的作用不是很明确,而税率是两国相对较容易调控的因素,因此两国特别是印度应当不断降低双边关税税率,提高市场准入,虽然印度会由于在较高的税率基础上降低税率肯定会造成一定的福利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贸易自由化必将对双边的经济增长产生长远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比较表5和表6可知,首先,关税减让大幅提高总体和具体商品双边贸易额,但是不同商品贸易额的增加幅度是不一致的,在100%关税税率减让的情况下,中国对印度总体出口额增加131.88%,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额仅增加38.22%,这是源于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其次,由于印度的关税税率高,中国的关税税率低,两国降低相同幅度的税率对两国的出口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关税减让导致中国向印度出口额提高的幅度普遍高于印度对中国出口额提高的幅度。再次,互补性商品的贸易在关税减让条件下增加的幅度更大,证明实证结果和理论研究是吻合的,双方应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拓展贸易空间。
四、总结
综合分析中印两国的贸易密集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并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可知,中印双边贸易存在巨大的潜力空间。面对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中印两国应该意识到中印贸易对双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11],应当加快双边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减少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充分挖掘双边贸易的潜力,将贸易潜力转化为现实的贸易利益。
[1]Bergstrand J.The Gravity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Some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Reviewof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5,67(3):474-481.
[2]DeardorffA.Determinants ofBilateral Trade:Does Gravity Work in a Neoclassical World,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Z].WorkingPaper,1995.
[3]McCallumJ.National Borders Matter:Canada-U.S.Regional Trade Patter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19(3):615-623.
[4]Daniele Antonucci&StefanoManzocchi.Does Turkeyhave a Special Trade Relation with the EU?:A Gravity Model Approach[J].Economic Systems,2006,30(2):157-169.
[5]Huang,R.R.Distance and Trade:DisentanglingUnfamiliarity Effects and Transport Cost Effect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51(1):161-181.
[6]Srinivasan,T N&Canonero,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Estimatingthe Effects on South Asia Countries[J].Report,South-Asia Region,World Bank,1993(9):1-58.
[7]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
[8]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
[9]姜书竹,张旭昆.东盟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0).
[10]林玲,王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7).
[11]潘悦.中印贸易的现状与走势[J].市场经济纵横,2007(4):21-23.
Empirical Study of Sino-India Trade Potential Based on the Gravity Model
Liu Xiaolian
(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As the two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sia,China and India both possess large-scale markets and enormous economic aggregates with huge potential in their bilateral trade.Therefore the two countries should enhance their b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 and realize the full trade potential so as to translate the potential into trade benefits.The paper explor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no-India bilateral trade and studies its potential in the empirical approach.
Gravity Model;Sino-India trade;potential;empirical Study
F752
A
1673-8535(2011)05-0024-06
2011-05-28
刘晓莲(1980-),女,江西吉安人,梧州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旅游服务贸易。
覃华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