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设计职业技术教育分层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1-01-13高秀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深层服装设计服装

高秀明

(扬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服装设计职业技术教育分层学习的教学策略

高秀明

(扬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本文在Marton和Säljö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服装设计教育的教学策略框架,并且指出了策略框架的实施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层学习,提高服装设计的综合能力。

服装设计;深层学习;教学策略

本文提出了一个在服装设计职业技术教育中,根据浅层和深层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的策略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服装设计职业技术教学的效率。第一,它揭示了在服装设计职业技术教学中,由浅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过程特征,通过鼓励深层学习,从而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框架。第二,从事服装设计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可以受益于本框架所提供的策略,从而提高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本研究分析了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的过程,突出和强调了影响服装设计专业学习过程的不同因素。研究的目的是把理论框架应用在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即三年的教学课程安排。

一、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的内涵

1976年Marton和Säljö最早进行了表层学习方法( a surface approach)和深层学习方法(a deep approach)方法的研究。

表层学习把学习重点放在互不关联的部分,把相互关联的部分割裂开来,重点关注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尽可能准确地去复制这些基本知识。表层学习是一种记忆型学习,或者说是一种信息复制型学习,学习者把记住知识和再现材料作为最终学习目的。[1]

深层学习是以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为目的。如把学习任务与自己的经历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对论据和论点既进行联系又加以区分,找出规律以及潜在原理,找出所学内容与整体的关系,形成假设,用理论阐述,并把所掌握的知识、同一课程中其他部分内容、其他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关注各个论据的意义、要旨和相互关系。深层学习体现为学习者亲身致力于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如广泛阅读、批判性思考、多元视野、整合资源、交流思想、意义探寻、把单个的信息与整体的结构相联系、把知识应用于真实世界等,以达到对学习材料的理解。

从学习性质上看,深层学习是一种理解性学习,学习者能通过学习内容的事实和细节把握主旨和大意,挖掘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义。从学习动机来看,深层学习由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所驱动,对所学内容本身有内在兴趣,是主动式学习。从学习类型来看,深层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深入钻研、学用结合的高级型学习,运用高于熟记的高级心智进行学习的活动,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整合为一体,并且反思学习自己的学习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是如何学习的。从学习的效果来看,深层学习能够导致学习者在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的整体改变,使学习者在身体、智力、情感、审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全面成长。[2]

二、服装设计职业技术教育的分层教学策略框架

在服装企业中围绕服装产品的产出有多种工作种类: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和服装制作师等等。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服装设计人才。服装设计是以人体为目的、以面料为材料的造型艺术,是对面料的具体操作,产生着装于人体的可视形态,从可视形态中显现服装设计师的概念性内容的过程。因此,服装设计具有实践性、技能性、视觉性和概念性的特征。在将面料转变成可视形态的过程中,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和服装制作师共同参与,因此,服装产品的技能部分服装设计师可以交给服装制版师和服装制作师完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服装设计师不需要懂得技能。如果服装设计师不懂技能,那么他的设计将是空中楼阁。照此推理,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侧重点应该集中于设计实践性、视觉性和概念性,技能性服务于视觉性和概念性。

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过程是了解、感知和认知的过程。第一个阶段基本知识的获得,代表了一种表层水平的理解,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记忆。第二个阶段是服装设计实践性,是通过训练和练习实现的。经过以上两个阶段学习,学生形成了对服装材料的一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但还只是在有限的表层基础之上,不属于深层学习的状态。第三阶段视觉的概念化,代表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对使用材料的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促进对学科内容的创新性使用,即深层学习。如果缺乏深层学习,学生将仅仅是模仿教师,而不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从表层向上发展就需要教学策略的支持。无论是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还是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都要有目的地使学生的学习从浅层转向深层。学生在三年专业学习中,需要不断地完成由浅入深的设计任务。各种熟悉的任务用于建构表层理解水平,它们是完成新的以及创新任务的基础,这些新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新近获取的技能和知识,并激发他们的高级思维。新的复杂任务要求学生在有关主题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将这一信息与新近掌握的信息以多种方式组织起来。课程安排和学习任务的策略如下:

(1)策略A:要求学生获得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学生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在作品中再现。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对知识的记忆。评判标准完全从学生作品中体现的艺术造型规律考量。

(2)策略B:要求学生注重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少,同时要求学生提高技术上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得部分来源教师、技术员和同学交流,部分来源于学生收集信息和回顾信息。任务的实践是为了改进设计过程。

(3)策略C:通过设计、实验和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视觉过程。学生在视觉研究过程中将相关理念联系起来。为了进一步改进理念,学生与教师、技术员和同学交流。在此过程中,主要考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视觉美感的发现和提高,次要考量学生在制造物上的技术能力。

(4)策略D:要求学生集中于视觉概念过程。通过设计、实验和制作,提高自我视觉概念。在设计过程中与教师、技术员和同学的交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批评能力和概念的思考技巧。此时,最终作品的技能体现不重要,视觉概念是考量的重要标准。总结表格如下:

表1 服装课程安排意图和学习任务策略

三、服装设计职业教育策略框架的实施

以上的策略框架不是依时间顺序的排列,而是空间上的架构,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在三年专业培养过程,不断循环,螺旋上升。

(一)想象力的培养

将表层学习转化为深层学习,不能忽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可以帮助个体创造新的秩序,把分开的部分组合起来,然后组装或重新组装模式。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第一年是关键时期。学生学习专业的第一年,对专业的了解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大。如果教育不当,将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陷入已经形成的模式中。一年级学生既有对专业的渴望,又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胆,因此首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布置学习任务中,将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任务的目的,引导学生突破服装服务于人体的限制,而是以人体为支架,通过夸张、扭曲、变形等任意手法和手段,塑造任意形态。在一年级想象力训练的基础上,学生进入二年级学习,此时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将所有的精力沿着自己的个性方向发展。服装的品种的分类有多种,按性别分:男装和女装;按年龄分:童装、青年装和老年装;按场合分:礼服、正装和休闲装等;按风格分:经典、浪漫、都市、乡村等等。进入三年级,学生在设计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明白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样的服装设计,因此学习的目标沿着将来的就业方向努力。

(二)用专题作业促进学生深层学习

激发探究和创造力的任务刺激深层学习。学生的资源包括:网络信息、能够引起联想的图片和照片、小说的故事情节、新闻事件等等。这些资源是建构与专题作业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围绕专题,检索和收集以往的知识,通过推理区分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并将知识拼接起来,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最终获得一个新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基于问题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情境。通过新的复杂任务,学生能够探寻自己正在运用的过程,而不是探寻一个具体问题的结果或答案。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讲授,而是指导,通过记录和管理,促进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学生被要求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思考等深层学习方法负起更多的责任。教师用图表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活动,有助于降低促进者角色的复杂性。

可以将社会上举办的服装设计大奖赛作为专题作业,大奖赛是在一定时间限制下的具有激励机制的活动。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深层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参赛的作品是高级问题解决与探究的结果,是否获奖则是非学生和老师的评判,而是社会性的评判。

(三)学习环境和合作的构建

学习环境的社会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与同伴或教师的交流中能够获得知识,获得解决方案的灵感和思路。教师积极承担对合作的构建、支持与调整的责任。

建立灵活的同伴之间的讨论机制。设立一个问题公告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须在问题公告板上贴出他们遇到的与作业有关的问题,还必须至少回答一个同伴所贴出的问题。讨论是灵活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贴出的问题,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安排特定的时间分组讨论。学生必须提出建设性的观点,能够协助同伴的主题进一步发展。这样就激发了每个学生为动态讨论中所产生的学习共同体投入自己的最大努力。

专题合作项目将班级分成N个小组,同学自愿组合。每个成员提出一个主题,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项目的主题。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根据计划决定谁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要求学生规划自己的工作步骤、探索相关领域及进行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当小组成员开始收集所选主题的信息时,要常常讨论与详细阐述,研讨信息对项目完成的重要性和价值。当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小组及时向老师汇报,以便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在小组环境中,学生要与他人一起合作,并且保持良好工作关系。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他们需要合作,关注小组的需求,捍卫自己的立场,提出批评和接受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碰到无法预期的困难和障碍,需要反思和判断所遇到的困境,利用种种学习策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要就工作步骤以及每个成员在项目完成中所做的贡献撰写一篇报告。

学习环境和合作的建构,启发学生从表层学习转入深层学习,鼓励学生阅读与探索。学生将会意识到他们最有价值的学习:小组过程和个人知识。与此同时,鼓励与支持了许多其它有用技能,包括协商、口头和书面交流、多样化和建设性批判、策略开发、策略实施与反思等等,培养了高级思维。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使他们感到他们是一个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在这个共同体中,他们的投入受到同伴的重视,所提出的建议受到同伴鼓励。学生的认知过程受到挑战。

(四)概念视觉化的提高

服装设计的概念视觉化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服装设计概念转变为服装视觉形式的过程。通过形式美的创造法则,表现出有序的设计理念;通过以美学上的整体性观念为基础,表现形式美和功能美的形态;通过变化的法则体现设计存在终极意义,即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创造新的形式。

在经过合作任务的训练以后,学生应该进入概念视觉化的提高阶段,这是学生融会贯通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称职的服装设计师所做的准备。过程中不强调合作,而是注重独立操作,通常将毕业设计作品作为考量依据。

概念视觉化通过信息收集,从图书馆、网络获得的资料,街上捡来的,脏的或粗糙的,可能是活着的也可能是死的,火、旋风和洪水等,研究和发展相关理念,然后再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学生表达的是抽象的概念。学生的集中点是如何在作品中表达概念。是否能够将脑子里所想的,通过设计和实物的形态相吻合。学生要问一问自己,服装的实物形态是自己想要表达吗?当他设计连衣裙被别人穿在身上,别人的评价是否只是说这是一件漂亮的连衣裙,还是激起了观者的思考,思考设计者所要表达的理念和思想。实现了视觉传达过程,即通过服装形态将设计师的概念视觉化,然后通过观者从视觉化服装中产生概念,即视觉概念化,这就是服装设计的崇高境界。

总之,引导学生进入深层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挑战,不同阶段,教师需要设置难以程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

[1] Marton, F. & Säljö, R.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outcome and proces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46(3):4-11.

[2] 叶信治,杨旭辉. 深层学习与支持深层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大学教育,2008,10(7): 26-28.

On the Teaching Tactics of Delamination in Fashion Design Courses

GAO Xiu-ming
(College of Art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Based on Marton’s surface learning and Säljö’s depth learning theory, we research the teaching tactics in fashion design education.Meanwhile, we introduce the way to implement the tactics. The purpose is to induct the students to get to the depth of learning and enhance their multiple abilities in fashion design.

Fashion Design; Depth Learning; Teaching Tactic

TS-4

A

1009-5160(2011)04-0066-03

高秀明(1970-),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服装文化.

猜你喜欢

深层服装设计服装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