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词典看社会
2011-01-12张建伟
张建伟
一本辞书在手,那里面收藏的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微缩的景园
随手拿起一本词典,只是要搜索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词,弄清楚词义,有时了解一下读音,足矣。很少有人想到,一本发行广泛的词典,竟可能收藏着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现象,里面排在一起的词语,犹如一个个点,统合起来再瞧,竟可能是一张图画,一张脸。将同一版本的词典作个对照,仔细玩味,还可能意外地寻索出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发展历程。
君记得乔治·奥威尔的《1984》乎?那是一本描述极权社会的反乌托邦小说,里面提到大洋国的词典里收录了不少新创的词汇,其中很多词语的含义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本虚构小说的这段虚构情节,表明词典的编纂和历史书一样,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观念、社会文化思想及其现象等的反映,词语虽然蚁聚,但不可等闲视之。
撇开虚构,回到现实,也是如此。
我曾见有人留心收集晚清以来出版的各种英汉词典,试图从中发现语言的变化。施蜇存先生凭兴趣而为学术,大概就包括这种另辟蹊径——按照自己的趣味而找出一条不必眉头紧锁、整天苦瓜脸的颐和学术途径。不过,他所留心的是语言的变化,其实,透过辞书,还可以捕捉到比词义与读音更丰富的内容。
我虽无力效颦,但每次翻阅辞书,常常想到这个人,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至于遇到法律词汇时,总要多瞄上一眼,那绝对是一种法律人的职业习惯,想必同侪与我也都差不多。如今见有心人将发行海量的《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法律词语一一摘出,将先后五种版本一一对照,真是见猎心喜,击节称赏。
《现代汉语词典》从1978年之初版到如今已经出至第五版,其间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项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如今国人在法治之路上开始试步,从《现代汉语词典》几次修订再版收入的词语和修订的词义,可以窥见我们的社会经历的变化和现在社会的状况。例如2005年第五版以前的诸版本,本无“物权”一词,第五版才加以增补,这当然不能仅仅视为一个法律词语的增补,它反映出物权成为近年来社会和法律领域彰显的一项权利,反映了人民物权意识的觉醒和提升。“审判长”、“检察官”等词语进入最新一版的辞书,显示司法活动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人们借助司法实现正义成为常态。又如“性侵犯”、“性贿赂”之类词语补入2005年第五版,表明这种人身侵害多有发生或者贿赂方式花样翻新。“家庭暴力”、“灰色收入”等成为词典中的新词,同样折射了与法律相关的社会现象。一本辞书在手,那里面收藏的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微缩的景园。
《现代汉语词典》是面向一般民众而编写的中等规模的辞书,收词注重该词的使用频率,解释也力求简约。对于专业人士检索本专业领域的词语,当然不敷使用。但将这本发行量很大的词典当做领略我国社会在一些领域变化的参考资料,倒是十分恰当。
除了这类庄重严肃的辞典以外,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的辞书,虽然不那么一本正经,但在反映一个社会光怪陆离的现实方面却也功劳卓著。《魔鬼词典》就是属于这一类古怪、诙谐的辞书。不要小看了这种书,有时候,这类词典更能解释某些事物的本质或者真相。在美国人安·比尔斯所著《魔鬼词典》里,也有一些法律词汇,解释得聪明绝顶,别具一格,例如“合法”的释义是“与法官的意愿一致就是合法”;“诉讼当事人”就是“一个准备舍弃皮肤而保存骨头的人”;“打官司、诉讼”是指“一种机器,你进入其中时是一头猪,出来时却成了一根香肠”,读来真觉耐人寻味。至于“警察”的释义,则是“一种武装力量,它使人们免遭暴行,但它也参与暴行”。当你知道侦查中常有刑讯发生,再看到这样的定义,能不为作者的辛辣和睿智而会心微笑乎?
所以,一本词典,如果您仅当它是一本词典,那目光就太近些了。 ■
责任编辑: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