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辽宁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ARIMA模型的运用
2011-01-12张平
张 平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基于辽宁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ARIMA模型的运用
张 平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文章通过对基于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量的调查,运用ARIMA模型对辽宁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源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人力资源总量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市场营销、技工、财会及电算化专业的需求量最大;本科学历以下的人才需求量最多。因而,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紧密结合产业集群建设办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协调性;调整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提升高等教育人才资源的适应力。
产业集群;人力资源;ARIMA模型
一、引 言
产业集群是指从事某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生产服务的成员企业和相关成员要素(包括产业集群代理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在地域上相互临近,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于一个区域,成员之间有广泛的劳动分工和紧密的、基于长远网络关系的合作,可以共享公共资源,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1]。它在催生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知识、技能与体能的总和。良好的人力资源结构是产业集群发展和调整的基础与条件,满足产业集群的建设需要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和要求。
辽宁产业集群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完成了产业集中,形成了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三个领域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五大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强大支持,因此,清晰地掌握辽宁产业集群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成为有效弥补辽宁产业集群建设人才缺口,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劲动力;同时亦为辽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的选择
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预测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定性预测,二是定量预测。目前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多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中的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多元回归模型、引力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反映人才需求的一般趋势,但预测结果受突发情况的影响比较大。相比之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克服了随机干扰问题,具有明显的优点。鉴于此,选择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ARIMA模型,对基于辽宁省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简便快捷、精度高、可靠性强,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1.ARIMA模型的基本原理
ARIMA模型全称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简称ARIMA),由博克思(Box)和詹金斯(Jenkins)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ARIMA(p,d,q)中,ar是自回归,p为自回归项;ma为移动平均,q为移动平均项数,d为时间序列成为平稳时所做的差分次数[2]。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模型被识别后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而且这种模型的预测时间以短期为主。
2.ARIMA模型的基本程序
(1)根据时间序列的散点图、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以ADF单位根检验其方差、趋势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识别。
(2)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如果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并存在一定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如果数据存在异方差,则需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直到处理后的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值和偏相关函数值无显著地异于零。
(3)模型的定阶。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截尾和拖尾情况,设立几种不同的阶数,对不同p、q值计算此时的AIC和BIC的值,选择使得AIC和BIC (schwartz’s bayesian criterion)最小的值,对模型进行最优度检验,最终得出合适的预测模型阶数。
(4)利用已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3]。
三、应用ARIMA模型预测辽宁产业集群建设中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1.数据获取
辽宁产业集群建设中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分设三个子模型:人力资源需求总量子模型;不同专业人力资源需求量子模型;不同学历人力资源需求量子模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数据来源于辽宁省人才中心提供的“辽宁省14个城市人才供求信息统计表”(2004年第3季度~2008年第3季度)中共17个季度人力资源需求状况的数据。由于本研究是基于辽宁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预测,通过对数据的2次处理,挑选出符合产业集群建设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进行分析,而且ARIMA模型比较适合于短期预测,因此,本研究主要预测2009~2013年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2.模型运算及预测结果分析
(1)辽宁产业集群建设中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预测分析
经过对原始数据的平稳化识别,证明数据是平稳序列。依据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截尾和拖尾状况,将模型定阶为 ARIMA(0,0,5)。将数据带入SPSS16.0统计软件实施运算,得出2009~2013年基于辽宁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2009~2013年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预测值 (单位:人)
由表1可知,从2009年约75万人开始,每1年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都会逐步增长,增长的平均幅度约为3.53%,预计到2013年人力资源总需求量会达到90万。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每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来看,2004年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增长幅度在减少,如2009年大学毕业生约610万,2010年预计630万,增长幅度在3.1%左右[4],而且加上以前年份的存量,基本上人才需求的总量并不大。辽宁基于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也没有太大增长需求,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培养的规模应该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为佳。
(2)辽宁产业集群建设中不同专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析
依据辽宁省人才市场提供的在17个季度中排名前20位专业需求的人力资源数量,结合辽宁产业集群状况,重新整理数据,得出11个不同专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发展趋势。
对11个专业原始数据进行平稳化识别,得出数据都是平稳序列。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截尾和拖尾状况,将市场营销专业模型定阶为(0,0,2),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模型定阶为(0,0,13),机械、维修、暖通专业模型定阶为(3,0,0),行政管理专业模型定阶为(3,0,0),经营管理专业模型定阶为(0,0,4),财会及电算专业模型定阶为(1,0,0),化工专业模型定阶为(0,0,2),技工专业(泛指有专长的技术工人,是一种学历为大中专的人才层次结构)模型定阶为(0,0,2),电子、电器、机电专业模型定阶为(1,0,0),服务专业(指餐饮、旅游、航空、家政等服务专业的总称)模型定阶为(1,0,0),外语专业模型定阶为(0,0,1)。11个不同专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发展趋势如表2所示。
表2 2009~2013年不同专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值 (单位:人)
由表2可以看出,市场营销专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量总体呈平缓增长趋势,增幅不大,几乎每1年都持平,大约都在25万,只有2013年到达26万,每1年的增长率大约为1%。亦即辽宁产业集群建设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有所起伏。2010年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总量会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约为7.2%。之后直至2013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总量还是有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约为3%。机械、维修、暖通专业人力资源的需求总量逐年增加,增加率约为11.3%,增加幅度相对较大,2013年需要此方面人力资源数量达到8万多。行政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量总体来讲有所增长,平均上涨率为3.2%。经营管理专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呈递减趋势,需求量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下滑,尤其是2010年下滑得最快,其后速度相当。财会及电算专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逐年上升,平均上涨率为8.8%,到2013年需求量可以达到9万人的规模。化工专业5年的预测值几乎相等,都在1.1万左右。技工专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且随年度的上升逐渐增长,平均增长率约为16.5%。电子、电器和机电专业人力资源总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可达3万多人的需求,平均年增长率约为8.9%。服务专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渐递减,且递减的幅度越来越大,至2013年只需要此类人才7 000多人。外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以大约10.3%的速度下降,到2013年预计达到8 000多人。
根据上述的数据结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有所侧重。市场营销、计算机及其应用、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应该维持原状,产业集群的市场需求趋向饱和,不宜扩大招生。机械、维修和暖通、行政管理、财会及电算化、技工、电子、电器和机电类的人才需求量都有上涨的趋势,高等教育可以借此适当扩大培养规模,满足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技工的人才需求增长量最大,亟需加强高职高专技工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对于经营管理、外语、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下降,因此这类人才供给可缩小规模,减少数量,避免浪费。
另外,根据5年的汇总数据进行需求量的排序,排在前3位的是市场营销、技工和财会及电算专业。化工和外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最小。
(3)辽宁产业集群建设中不同学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析
学历需求量的预测是根据每个专业的状况进行逐一分析。对11个专业3种学历状况,即本科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本科、本科下(具有大中专学历)的数据进行平稳性识别,发现数据都是平稳序列,故无需进行差分处理。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截尾和拖尾状况,分别将模型定阶为,市场营销本科下(4,0,0),本科(0,0,2),本科上(2,0,0);计算机及应用本科下(3,0,0),本科(12,0,0),本科上(8,0,0);机械、维修、暖通本科下(0,0,4),本科(0,0,2),本科上(9,0,0);行政管理本科下(2,0,0),本科(0,0,3),本科上(8,0,0);经营管理本科下(6,0,0),本科(1,0,0),本科上(7,0,0);财会及电算本科下(0,0,1),本科(6,0,0),本科上(5,0,0);化工本科下(0,0,1),本科(2,0,0),本科上(7,0,0);技工本科下(0,0,1),本科(0,0,3),本科上(0,0,7);电子、电器、机电本科下(0,0,3),本科(0,0,2),本科上(5,0,0);服务本科下(1,0,0),本科(0,0,4),本科上(0,0,4);外语本科下(0,0,3),本科(0,0,1),本科上(1,0,0)。之后对各组数据进行预测,得出如表3所示的不同学历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发展趋势。
表3 2009~2013年不同学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值 (单位:人)
由表3可知,对市场营销学历要求中,本科下的人力资源需求量最大,几乎每年都在24万左右,而对于本科和本科上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较小,两者平均需求量持平,大约每年为4万,而且只有本科下学历的人力资源需求有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增长率约为3.4%。但是,本科和本科上学历的人力资源需求量却是逐年下降,平均下降率为本科5.6%,本科上5.3%。由此,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该侧重大中专人才的培养,本科和本科上的人才应适当削减培养数量。
对计算机和应用专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中,本科下的数量要求最大,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增长率约为4.1%。而本科的人才需求量排序第2,除了2009年这方面人才需求有所增长外,其余的年份都是呈下降趋势。对于硕士和博士人才的需求量2009年有所增长,2010年需求量有所下滑,至2011年需求量变为负值,说明不需要此方面的人才,在消耗存量之后,2012年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又有所增加,可以解释为存量消耗完毕进行蓄量。2013年为负值,又是在消耗存量。总之,对硕士和博士人才的需求量很小,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规模应保持一个微小的状态,还应该大量培养本科下和本科的计算机与应用人才。
对机械、维修、暖通人力资源不同学历的需求中,本科下的需求量最大,每年以12.1%的增长率增加,到2013年需求量可达6万多。其次是本科的人才需求量,以每年10.9%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可以达到2万多。最后是硕士和博士人才的需求量。对此类人力资源需求应该关注本科下和本科的人才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需要还是较少。
行政管理本科下人才的需求量排在第1位,但没有超出本科太多,以平均约4.5%的速度增长。本科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量也是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长,平均增长率约为3.3%。本科上的人才需求量波动幅度较大。总之,硕士和博士人才需求量不大,本科和本科下的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着重培养。
对经营管理专业学历要求中,本科下的需求量最大,但呈起伏波动状态,2010年和2012年削减,其余年份需求量加大。本科人才明显比本科下人才需求量少,且主要呈迅速下滑趋势,后3年的平均下滑速度约47%。硕士和博士高级人才的需求量更少,尽管2011年会有所上升,但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高等教育依然要侧重本科下人才的培养,本科和本科上人才的规模可适当缩减。
对财会及电算专业本科下的人才需求量最大,数量几乎是本科和本科上人才的2倍以上,以平均每年约7.7%的速度增长,2013年需求量接近6万人。本科的需求量也是逐年上涨,幅度要比本科下大些,平均每年增长率约11.1%。本科的需求量值得引起高等教育机构重视。本科上的人才需求量十分少,从2010年开始都是负值,说明2009年以前存量过多,2010年一直都在消化存量,不需要大量培养这方面人才。
化工专业本科下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呈逐年增长趋势,平均增长率约为9.2%,预计2013年需要1万多人。本科人才的需求量只相当于本科下的1/3左右,而且其需求量是逐年下降,平均下降率为30.1%,即对本科人才的需求急剧下降。硕士和博士的高级人才需求量最低,只有200人左右,他们的需求量也是呈微弱下滑趋势。鉴于此,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注重本科下化工人才的培养规模,本科及以上的高级人才可适当削减规模。
技工专业人力资源学历需求中,本科下人才的需求量占绝对优势,超过本科和本科上约20倍,且每一年的需求量都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约为15.8%。本科人才的需求量平均保持在约4000人,亦是每一年都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约为15.8%。硕士和博士人才的需求量最小,平均每一年只有200人左右的需求量,且每一年的增长率大约持平。因此,高等教育应该注重技工专业本科下人才的培养,本科人才亦可适当增加规模。
电子电器和机电专业本科下人才需求最旺,以每年约9.4%的速度增长。本科人才需求其次,照比其他专业,电子电器和机电专业的本科人才与本科下人才需求量相差不多,本科人才需求量到2013年可达1.5万左右,平均每年的增长率约为8.9%。本科上的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并不大,而且呈起伏波动状态。由此,高等教育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本科和本科下的学历人才培养,硕士和博士人才可适当削减规模。
在服务专业人才资源中,本科下的人力资源的总体需求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达到约23.6%。而本科和本科上的人才资源需求量却是随着年份的增长逐渐上涨,平均上涨率约为18%,但是尽管两者存在着上涨的趋势,由于其总体人数较少,本科上大体只有不足40人的水平,所以,总体服务业的需求量还是下降的趋势。本科下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可适当削减规模,而本科和本科上的人力资源可以适当增加储备。
外语专业的不同学历人力资源需求量随着年份的增长而逐渐递减。其中,本科下人才除了2010年有一个微小的上涨外,其余年份都是下降,平均下降率为7.5%。本科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渐下降,而且越来越快,平均下降速度为26.2%,比本科下的人才快出接近3倍。本科上的高级人才的需求量更是富余,从2010开始消化存量,这方面的需求量很小。因此,高等教育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适时削减规模,调整培养计划。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辽宁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量的调查,运用ARIMA模型对辽宁产业集群建设中人力资源需求的发展趋势实施预测,得出如下结论:基于辽宁省产业集群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幅度不大,平均每年的上涨率约为3%左右;基于辽宁省产业集群建设的不同专业人力资源需求中,市场营销专业排名第1,总量达到100多万人,之后依次为技工,财会及电算,机械、维修和暖通,计算机及应用,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电子、电器和机电,服务,外语,最后是化工专业,总需求量仅为5万多;11个专业人力资源需求比较中,总体需求量上涨的有8个专业,分别是市场营销,计算机及应用,机械、维修和暖通,行政管理,财会及电算,化工,技工,电子、电器和机电;其余的服务,外语和经营管理3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呈下降趋势;基于辽宁省产业集群建设的不同学历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中,本科下的人力资源需求量最大,平均相当于本科及本科上人才的6倍左右。最大差异的专业是技工,本科下人才的需求量是本科的20倍左右。本科下和本科人才需求量相当的专业是行政管理和电子、电器及机电专业。整体上硕士和博士人才的需求量最小;近5年辽宁省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重点人群为本科下人才,要注重大中专人才的培养,本科和本科上的人才可适当削减培养规模。市场营销、技工以及财会等技能型专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加大培养规模。
针对上述结论,辽宁高等教育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规格的人才。
(1)准确定位,紧密结合产业集群人力资源需求办学。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各高等院校,无论是研究型、教学科研型,还是技能型,都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和教育的层次结构,主动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深入挖掘服务社会潜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5]。具体而言,一是以产业集群多需求本科下及本科人才为导向,重点培育大中专院校,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二是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构建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与终身教育并举的教育服务体系,成为产业集群建设的实用性人才培训中心。
(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协调性。学科和专业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学科和专业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第一,各级各类高等院校都要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市场营销、技工、机械制造等紧缺专业人才,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平台和服务社会的纽带。第二,要根据辽宁省产业集群人力需求、就业率等指标,通过控制招生,进一步压缩长线专业,保护基础专业,发展亟需专业。市场营销、技工以及财会等技能型专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加大培养规模,而外语、服务、经营管理等专业可削减人员招生。第三,要通过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专业和专业群,提升高等教育对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适应性[6]。要加快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为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裁汰冗余专业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引领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搞好专业建设;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强势专业特色,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特色专业群。
(3)调整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提升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适应力。基于辽宁省产业集群建设的不同学历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中,本科下的人才是需求的主力。整体上硕士和博士人才的需求量最小。高等教育应该缩小硕博人才的培养规模,校正盲目扩大本科上人才培养规模的误区,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本科下和本科的层次上,特别是技工、市场营销、化工、财会及电算化等专业更是要大量培养大中专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应该继续得到发展。而行政管理、电子、电器和机电专业的本科人才比较适合产业集群的要求。随着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对汽车、机械、电子等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倾斜,以及对常规制造工艺流程的标准提高,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也成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陈翊.产业集群发展与人力资源结构的协同互动——以温州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8,(18):101-104.
[2]黄杰,钱瑾,殷浩文.ARIMA模型在苏州河总磷预测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07,(1):140-141.
[3]杨东方.ARIMA模型在国内旅游市场预测中的应用[J].科学决策,2008,(11):151-152.
[4]岳长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建议[EB/OL].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55/10857433.html, 2010-01-27.
[5]张秀萍.屈伯川高等教育战略思想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14.
[6]李志义.地方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
Demands Predi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Lia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 Building Based on ARIMA Model
ZHANG 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Law,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
This paper predicts the trends of the demands of human resources based on an archival survey in Lia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 building by using ARIMA model.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total demands of human resources are on the rise,the persons in marketing,mechanics,accounting and computing are most demanded, and the graduates from technical colleges are in urgent demand.It is suggested that future high education should develop 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s,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of high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major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and promote the adaptation of talent resources of high education by adjusting the size and leve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dustrial cluster;human resources;ARIMA model
F224.9
A
1008-407X(2011)01-0036-06
2010-03-31;
2010-09-30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IA08330)
张平(1969-),女,辽宁辽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政治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