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必修三难点突破

2011-01-11李慎中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12期
关键词:特征区域农业

李慎中

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考试题离不开区域,区域作为试题背景和思考对象提供问题素材与知识载体,但考查的不是区域具体地理事实知识,而是考查区域地理事实、现象背后所体现的地理原理、规律。因此复习的重点不是记忆区域地理事实知识,而是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科学阐述和解释。

(一) 区域综合分析

五步分析法:

(1) 在哪里——定位、分布,即区域的空间位置;

(2) 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3) 为什么——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这些地理现象和特征的成因,推导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4) 怎么样——运用人地关系原理评价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如何办——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二) 区域特征分析

1.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从区域的整体性特点出发,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特征: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找出该区域在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的主要特征。以青藏高原为例:

2. 区域特征结构模型

(1) 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

(2)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势起伏;

(3)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

(5)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6) 区域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社会经济特征(产业、交通、城市、人口等)。

(三) 区域差异比较

1. 区域差异比较法

比较法在区域地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同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不同地区分布、特点或成因的异同,如: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特点与成因的比较。

(2) 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异同。从不同角度找出地理区域异同点,认识地理区域的特征、规律,如:中、美两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的比较;塔里木盆地与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比较。

(3) 对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要建立图式分析同一事物间的差别、联系,把握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线索脉络,如:鲁尔区形成、发展、衰落、整治阶段的比较。

2. 区域差异比较步骤

(1) 选择的比较对象最好是哪里?(学会选择比较对象:同等级、同类型)(2) 从那些角度进行比较?(学会选择与制定稳定精确的比较标准,即相应的知识结构)(3) 两个类型的地理事象有那些异同?(学会按一定的步骤、确定的比较标准进行比较)(4) 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既要比较现象,又要比较本质)

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 区域资源开发及资源枯竭地区转型

【模式】1. 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可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入手,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 对资源枯竭地区整治措施的探讨,一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 资源利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 产业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3) 环境治理: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等。

【案例】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 区位优势:煤、铁资源丰富;五大湖便利的水运。

(2) 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钢铁、机械等主导产业衰落。

(3) 整治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模式】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或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成因(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治理措施(对症下药,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

【案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危害:① 土地退化,农业减产;② 泥沙陡增,下游形成地上河;③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2) 成因:①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② 人为原因:垦荒、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林破坏植被;轮荒、开矿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 治理措施:①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②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③ 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

(三) 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

【模式】1.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分析模型(如下图)。

2. 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分析思路:对于某流域的开发整治要根据各河段自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人口、交通、经济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其基本思路是:优势→开发方向、开发重点;问题→整治措施,核心是趋利避害、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案例】 以长江流域为例:上游地区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水电开发是其重点;针对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加剧的状况,要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防护林建设。中游地区要充分发挥土地、矿产资源优势,建设商品粮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整治重点是退耕还湖,防治洪涝灾害。下游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同时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水体和大气质量。

(四)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模式】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思路:区域定位(在哪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有什么?)→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怎么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怎么办?)

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确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方向;(2) 促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商品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3) 注意农业生态问题,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案例】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河西走廊:利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瓜果粮生产;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江南丘陵:发展生态型立体农业;加快优势农产品的系列开发;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河南:发挥小麦粮食主产区的优势,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服务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农业和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农业。

(五)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模式】1. 对某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要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 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问题—措施”的分析思路: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措施建议,其分析模式可表达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际联系+注意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六) 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模式】 为什么—怎么样—何影响

1. 为什么即转移、调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要结合区域实际从“分布不平衡”的角度具体分析。

2. 怎么样是指流向、线路、路径。

3. 何影响:分析对两端、沿线的影响;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一般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要注意“影响对象”的指向要求。

【案例】

三、 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高考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是要求死记硬背,空泛地说出它们都有哪些用途,而是结合实例来考查同学们对地理信息技术特点、功能的了解程度以及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3S的功能差异也恰恰是高考命题的钟情点所在,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分别在哪些领域应用?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起来很复杂,但应用起来并不难,其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如“3S”技术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汶川周边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震后信息中断,指挥部利用汶川、映秀最新遥感影像,获取了灾区的数据信息,了解灾情分布及变化,为抢险救灾提供依据;救援人员借助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迅速进驻灾区,为抢救生命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利用GIS技术制作的“汶川地震灾区数字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抢险救灾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特征区域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