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评价
2011-01-09刘卫华
刘卫华
(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
“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评价
刘卫华
(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
“农超对接”是我国超市发展的第三次革命,它实现了产销对接,降低了渠道成本,是当今世界农产品销售的主导模式。通过建立数量、质量、价格、收益的供应链稳定性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出供应链稳定性的具体数值,并给出了提高其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农超对接; 供应链; 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价法
2008年12月,商务部和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意在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销对接,以降低渠道成本。2009年6月,“农超对接”在全国15个省份开始试点。这是一种农产品直销模式,它有几大好处:一是减少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二是稳定价格;三是稳定农民收入。这种直销模式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在美国,“农超对接”的比例达到80%以上,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也达到70%左右,发展中国家如南美洲的墨西哥也达到了 50%,而我国目前仅为15%~18%,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国外的“农超对接”起步较早,日本早在 1966年就出台了《蔬菜生产安定法》,通过蔬菜产地的“大型化”和超市的密集化,以稳定蔬菜供应和蔬菜价格。商业企业采购农产品一般需要经过农协。农协一般分为基层农协、县级联合会、全国联合会三个层次,日本的农协作为农村覆盖面最广泛的组织,对促进日本农业经济发展,恢复政治稳定,减少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农业由于实现了农场大规模生产,其“农超对接”主要是以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为主导,通过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建立了农产品从生产、供货到销售的完整供应链,通过产销衔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最终实现了农产品供应数量和价格的稳定。国外主要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供应链的稳定性,他们认为供应链的稳定性实质上是供应链成员之间利益博弈结果的一种外显形态。在供应链组建和运行的不同阶段,利益分配主要有三种博弈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序列博弈(Stackelberg均衡)、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同等地位的同时博弈(Nash均衡)、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相互合作的帕累托博弈(Pareto均衡)。
国内学者关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很多。康定华(2010)从供应链设计、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外部环境以及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方法等层面扩展分析了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视角,以期创新研究思路,提高研究成效。[1]于红莉、卢文思(2011)着重分析了供应链稳定性的架构,认为供应链稳定性是由供应链资源、信息、共同市场和企业间战略伙伴关系等要素所决定的,这些要素在供应链运营层面中有不同的表现,把握住供应链稳定框架是实现供应链稳定运营的基础。[2]牟政、穆东(2007)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根据生产过程具有显著马尔可夫性,以马尔可夫链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对供应链稳定性进行测量评价。[3]赵晓飞、李崇光(2008)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二级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指出除了利益因素硬性机制影响供应链稳定外,供应链成员对客观自然状态认识的心理预期软性机制也会对供应链稳定性产生影响。[4]杨叶飞(2009)探讨了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必要性,并从我国当前经济面临严峻形势出发提出了建立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具体措施。[5]
上述文献对“农超对接”的研究主要从超市的作用、农产品质量控制、对接的模式等方面展开,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深化了政府、企业和农户对“农超对接”的认识,为我国“农超对接”的积极开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系统研究“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文献还非常少。本文的研究将弥补上述缺陷,为对接失败的超市和合作社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推进我国“农超对接”的步伐,实现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现代化。
二、“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现状
经过 2年的运行,实行“农超对接”的区域出现了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户和超市难以实现“双赢”,超市较强的议价能力、较高的入场费和通道费、较长的账期使得农户在博弈中受损;二是农户的市场意识不强,农产品品种单一、季节性集中上市、没有冷链设施的缺点造成了向超市全天候供货的困难;三是政府的服务不到位,补贴行为多是对供应链中的超市一方,对农户冷链基础设施的补贴不足,在增值税发票管理、合作社管理等环节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上述三个方面严重影响了“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部分合作社和超市退出已对接的供应链,不利于“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问题的解决。因此,探讨“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找出具体的政策措施以解决当前实践中的困难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评价
(一)“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主要考核指标
如表 1所示,假设某“农超对接”供应链有三种类型,目标层指标有A1、A2、A3三种供应链的稳定性,准则层指标有C1数量、C2质量、C3价格、C4收益四类;其中C1包括合作社供应数量D1、合作社供应及时度D2两个因素层指标;C2包括合作社产品新鲜度D3、合作社产品包装D4两个因素层指标;C3包括超市回款率D5、超市促销率D6、C4包括D7超市收益、D8合作社收益两个因素层指标。
表1 供应链稳定性指标体系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供应链稳定性评价
1.德尔菲法赋值
首先,请业内专家、学者对各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对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匿名赋值。同时对“农超对接”试点区域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作为对稳定性指标赋值的参考。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比较第i个元素与第j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aij来描述。设共有n个元素参与比较,则A=(aij)n×n称为成对比较矩阵。成对比较矩阵中aij的取值可参考Satty 的提议,按下述标度进行赋值。aij在1~9及其倒数中间取值。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max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计算衡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A(n>1阶方阵)不一致程度的指标CI=(max−n)(n−1),当CR<0.1时,判定成对比较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或其不一致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比如调整成对比较矩阵A),直到达到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4.层次的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利用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出本层次所有元素对更上一层次的重要性权重值,这就是总排序。层次总排序是从最底层次开始,从下到上逐层进行的,最终就可得出最底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也就得到了最下层所列方案对目标层的重要程度。在总排序时,相邻两层之间的数据通过矩阵相乘产生递推关系。
5.计算一级、二级及综合评价
通过计算矩阵的一级、二级及综合评价的具体数值,得出三种供应链A1、A2、A3稳定性的总评分。
四、提高“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建议
(一)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
“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农民直接走向市场,通过和超市的接触获得第一手的消费需求信息,以改进种植方式、数量和质量满足消费需求。然而,受小农意识影响,农民的市场意识普遍不高,受耕作的习惯性影响,对农产品质量、品种、花色控制意识不强,种植的随意性较大。同时,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对应该种什么样的品种、什么时候采摘最佳等做出合理的市场预测,使农民不再盲目种植。通过与市场接轨既能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又能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
(二)降低超市的各项管理费
当前“农超对接”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超市名目繁多的管理费,比如入场费、堆头费、条码费、促销费、广告费等。大型超市往往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剥削中小商户,特别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合作社农户,额外增加了农民成本负担。为了减少菜农开销,部分大型连锁企业,比如家乐福已开始试行免收“进场费”,但其他费用仍然照常收取。为了顺利推进“农超对接”、增加农户收益,降低超市管理费已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三)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在“农超对接”中的作用一直不容忽视,试点合作社与超市的选择、产品质量的监管都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当前,政府对“农超对接”的补贴多是超市一方,对合作社的补贴较少,特别是对大型冷链基础设施的补贴更少,这些严重制约了“农超对接”的发展。另外,政府在税收管理、合作社管理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和服务意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超对接”成败的关键。
[1] 康定华.论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视角扩展[J].商业时代,2010,(12):18-19.
[2] 于红莉,卢文思.供应链稳定性架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5):33-44.
[3] 牟政,穆东.基于马氏链的供应链稳定性评价[J].物流技术,2007,(11):154-157.
[4] 赵晓飞,李崇光.心理预期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影响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8,(2):25-28.
[5] 杨叶飞.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探究[J].现代商业,2009,(9):16-17.
Evaluation on Stability of Supply Chain of the Butt Connection of Farming and Supermarkets
LIU Wei-hua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aoshan University, Baoshan, Yunnan 678000,China )
The butt connection of farming and supermarkets is the third revolution of supermarket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achieves relation between producers and sellers, reduces channel costs, and is the world’s dominant mode of agricultural marketing. This paper establishes indicators of the supply chain stability based on quantity,quality, price, and income. Through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estimates the specific values of the supply chain stability and giv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its stability.
the butt connection of farming and supermarkets;supply chain;stability;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责任编辑 毛志)
F253.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6-0077-03
2011-10-13
刘卫华(1978-),男,河南商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