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地十年:从独立团到加盟店

2011-01-09马帅

人民周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拉登加盟店仇恨

◎马帅

基地十年:从独立团到加盟店

◎马帅

基地组织化整为零

2001年骤然发生的“9·11”事件,让本·拉登开始了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的漫长游荡。一个月后,美军进入阿富汗,为基地组织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土崩瓦解。在美军空中和地面部队的双重打击下,基地组织的训练营地遭到摧毁,其在阿富汗的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许多武装分子被打死或遭俘虏。在第二年初,美国情报机构迫不及待地表示,基地组织的运作能力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基地组织的武装分子被迫离开大本营——阿富汗东部托拉博拉山区,逃亡至更加荒凉的加德兹地区。2004年末,美国政府对外宣称,基地组织三分之二的高级头目已经落网。

人们都以为,基地组织面临惨淡境况的序幕就此拉开。美方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前中央情报局的官员甚至认为,基地正在走向衰微,他们的训练和领导都已经失效。但接下来的事态发展正如一些人所料:变化的只是基地组织发动恐怖袭击的方式,基地组织化整为零后变得更难对付。

基地组织这个从以本·拉登为中心的团体也开始了它的演变:在完成了那“惊天一爆”之后,它不再是像外界看来的、只效忠于拉登的固定团体。现在,基地组织更像是各个武装力量组织和分散的“恐怖杀手”都能加入的连锁加盟店。

本·拉登的初衷

当还是一名少年的时候,拉登就已经一本正经得让别的小孩不敢在他面前爆粗口或讲黄段子,这种专属于他的虔诚后来成了复仇利器。后来,在1998年接受半岛电台的一次采访中,他甚至宣称:“就该仇恨美国人,仇恨犹太人,仇恨基督徒。”

围绕着仇恨展开的行动,从10年前的“拉登大战布什”,到后来的“奥萨马对奥巴马”,美国人无疑成为了赢家。

当美国人为“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拉登之死欢呼雀跃时,10年前基地组织扎根的巴基斯坦部落地区、也门和阿富汗,人们对此的反应多半冷淡。

但这10年里,基地组织的成长土壤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穆斯林极端力量来说,拉登最伟大的“功绩”莫过于创设了一个不长期依赖自己的组织。除了时不时通过录像在电视台上露面,或者偶尔为各基地团体鼓劲外,拉登的实质作用与日递减。

相反的是,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移植以后,基地组织的新领袖和从训练营毕业的新锐部队已经开始在另外的地方上岗,他们的生存依赖于与本地激进力量和民族主义圣战团体合作。如何协调这些团体之间的合作也成为了10年间摆在基地组织前的新课题。

也就是说,10年后的今天,基地组织已经跟拉登执掌的那个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没那么等级化,也更加分散。

基地的十年进化

经过整整十年,军事和经济损耗让这个组织涣散不堪,但它也成功“进化”为一个更为危险的存在:地区恐怖主义。

这些基地组织在北非、伊拉克、东非和也门方兴未艾,他们各自为战,自筹资金,自己制定招兵方案:这恰恰是本·拉登从一开始的设想,拉登采用“基地”这个词,含义就是以该机构为基地,推动创造其他恐怖主义分支机构的建设,这些组织可以互相提供发展所需的物质,但大多时候自力更生。

也门是本·拉登的故乡,2009年1月,基地组织宣布成立阿拉伯半岛分支,将也门作为该组织培训、策划恐怖袭击的主要地点,并宣称要扩大袭击范围,并得到当地不少部落的支持。

这些基地组织在也门南部建立了一支拥有12000人的军队,并宣称这支军队将成为“保卫伊斯兰世界的前线力量”,号召也门人民选择该组织来统治这个国家,称其“已经具备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方面的能力来统治、发展和保卫这个国家”。在其成立初期,它就发动了2009年的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

2010年以来,该组织不仅扩大了袭击目标,既袭击西方利益,又袭击也门政府利益;不仅大大增加了袭击频率和成功率,而且不断寻找更新的袭击手段。

“要想击败美国,我们无需发动大规模袭击,相反,小规模的袭击所需的参与人员和准备时间更少,而且更加灵活。”该组织的负责人如是说。

经过10年漫长的对峙,基地组织依然戴着恐怖主义的面具在全球政治处境中找回穆斯林的政治身份、地位与诉求。这10年里,从小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美国对付基地组织的方法都未曾改变:最大限度地忽视伊斯兰弱势国家的需求,而后发动“反恐战争”进行打击。但似乎很少有人停下来,仔细地看一看那些为基地组织卖命的人想要的是什么。

摘自《看世界》2011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拉登加盟店仇恨
加盟创业应注意什么
美国悬赏百万追踪拉登之子
别用你的爱,去喂大了仇恨
记住这张仇恨的脸
海格力斯和仇恨袋
流行美加盟模式显隐忧
了解越细 加盟成功的概率越高
美特种兵进也门搜拉登
特许加盟存在的10大常见纠纷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