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南火成岩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研究

2011-01-08边振宇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火成岩含水孔洞

边振宇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山东滨州256600)

滨南火成岩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研究

边振宇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山东滨州256600)

滨南油田火成岩油藏为裂缝—溶蚀孔洞双孔隙介质非均质储层,主要依靠较强的底水驱动。低部位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通过开展地质模型研究、储层渗流规律、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调整滨南火成岩油藏下一步开发方向,形成一套火成岩油藏后期挖潜的综合技术,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

滨南油田;火成岩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采收率

滨674块为具有边底水的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构造南界为一南倾的正断层,西北界为一条近北东走向的北倾断层,块内有大小断层14条,火成岩顶构造向东倾没,倾角约10°。该块油藏平均埋深1 530 m,岩性岩相复杂,裂缝、孔洞发育,储集空间与渗流特征复杂,非均质性极为严重,不同部位储层裂缝、孔洞发育程度不同,储集渗流性能差异较大,原油黏度大,为典型的裂缝—孔洞型双重介质稠油油藏,开采这种复杂特殊类型油藏的难度极大。滨674块一直采用弹性开发,通过近10年的开发实践证明,该油藏开发效果差,目前该块投产油井24口,开井11口,东部低部位油井均因边底水锥进,造成油井高含水关井。区块大部分井含水已达90%左右,采出程度只有11.0%,因此,搞清这种复杂特殊类型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制约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的开发技术对策,将地下大量剩余油尽可能地开采出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1 油藏地质特征

滨674块火成岩油藏(见图1)含油面积1.2 km2,地质储量654×104t,可采储量92×104t,属沙三下火成岩油藏,储层具有岩性坚硬、致密,但孔洞裂缝发育。滨674井取芯观察见图2,火成岩上部(32.6 m)孔洞发育,呈蜂窝状,孔洞直径最大6 cm,一般在2~10 mm,大的孔洞长达8 cm,孔洞连通性较好,局部孔隙充填石英,孔隙中含油饱满,孔隙度24.6%,渗透率28.27×10-3μm2,裂缝较发育,分布无规律,裂缝最长达67 cm,一般在2~5 cm,裂缝最宽处为10 mm,一般在2~5 mm,裂缝中含油,局部裂缝中充填有石英,该块原油性质具有比重大、黏度高的特点。地面原油平均比重0.963 4,黏度3 722 mPa·s,凝固点22℃,原油含蜡量7.51%,胶质含量49.03%,沥青质1.55%。滨674块是一个具有孔缝双重介质储油特点的火成岩稠油油藏。

2 油藏开采特征

滨674块新建始于1998年初,当年投产油井8口,产油2.052 6万t,1999年实施扩建后,新钻油井10口,年产油6.663 8万t,到2001年1月区块产能达到最高,月产油达7 955 t。由于该块低部位存在一定的边底水,因此一直采用弹性开发,初期取得了很好效益。2009年7月,全块开油井11口,日产油能力87 t,动液面756 m,采油速度0.4%。

根据动态分析,这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区块初期产能高,但后期递减快。滨674块产能递减曲线见图3。滨674块采用弹性开发,初期区块月产油达7 500 t,平均单井日产油15.6 t,千米井深日产油10.2 t。由于低部位具有边底水,初期区块产能递减慢,月递减只有0.76%,但后期由于边底水锥进,造成低部位油井全部水淹关井,区块产能递减加大,月递减率达3.2%。

2)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控制率低。滨674井含水变化曲线见图4。火山岩油藏有发育的高角度裂缝[1],当油井出现边底水锥进,开始含水以后,含水一般上升很快,不少井1~2 a即含水达90%以上而出现暴性水淹。目前区块低部位油井已全部水淹关井,水淹状况见图5。

3 提高采收率对策

3.1 三维地质建模

滨674火山岩油藏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分布认识不清晰,油水系统复杂,更需要井震联合建模进行综合分析和油藏精细描述。另外,由于滨674已经投入开发多年,控制井点资料较丰富,因此,地质建模主要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结合地震反演成果进行储层物性建模。

滨674块构造模型平面网格步长为20 m×20 m,平面节点数为123×119=14 637。纵向网格步长为0.3~2 m,沿层剖分,纵向网格数为30;模型三维网格化后,总网格数为122×118×30=431 880。

滨674块火山岩顶面构造向东倾没,构造层面建模过程中,分别对顶、底进行了校正,构造面(图6)与井点分层吻合较好。

3.2 利用水平井,有效控制边底水锥进

2000年在滨南滨348块火成岩油藏实施水平井开发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滨348-平1井于2000年9月完钻,水平裸眼段200 m,钻遇沙三下火成岩油层1层138 m(有效厚度123.2 m),2000年10月投产,初期日产油28.4 t,高于直井平均产能14.9 t/d,初含水6.1%,低于同期直井平均含水54.4个百分点,目前仍有7.2 t/d的产量,含水仅有40.5%,已累计产油2.994万t,高于直井平均单井累产油2.01万t,有效控制了边底水锥进速度。

3.3 应用数模流线追踪技术

采用各种状态进行流线追踪,并通过和物性叠合,通过追踪流线,可以清楚地反映油藏流体的流动特征,准确地了解地层流体的运移方向和裂缝发育方向。通过地质分析、动态分析结合流线追踪[2],在可能存在裂缝的井区周围,得到裂缝可能的方向和分布位置,对渗透率进行修改、叠加,使其具有各向异性,将裂缝叠合到油藏模型中来,通过这种方法在产油、产水、含水等动态拟合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1)滨674块火成岩油藏具有孔缝双重介质储油特点,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弄清裂缝发育规律,搞清水淹规律。

2)应用流线追踪技术,结合裂缝分布情况,建立适合该块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水平井进行开发,以及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优选,找出最合理的开采方式,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1]金平信,高保国,王乐超.渤南洼陷罗151块火成岩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J].西北地质,2005,38(2):70-74.

[2]袁士义,冉启全,胡永乐,等.火成岩裂缝性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J].石油学报,2005,26(4):63-68.

Research of EOR in High Water Saturation Period of Volcanogenic Reservoir in Binnan Area

BIAN Zhen-yu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nnan Oil Plant,Shengli Oilfield,SINOPEC.,Binzhou 256600,Shandong,China)

The volcanogenic reservoir in Binnan area is a reservoir of double Porous Media of heterogeneity with fracture and dissolution,which mainly relies on a strong bottom water drive.Because of serious flooding of low parts,and scattered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it affects the increase of recovery ratio.The next step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after the research of geological model,reservoir seepage law,and heterogeneity and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A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to exploit the potential resource in volcanogenic reservoir and to improve reservoir recovery.

Binnan Oilfield;volcanogenic reservoir;high water saturation period;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recovery ratio

TE349

B

1008-9446(2011)01-0013-04

2011-01-11

边振宇(1975-),男,黑龙江省桦川县人,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火成岩含水孔洞
一种面向孔洞修复的三角网格复杂孔洞分割方法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火成岩研磨性试验研究
火成岩岩脉(墙)侵蚀对工作面的影响
孔洞加工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简析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准噶尔盆地西缘石炭系火成岩录井综合评价技术
玻璃浆料键合中的孔洞抑制和微复合调控
双层厚硬火成岩破断的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