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里红潮——读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

2011-01-08杨世元

红岩春秋 2011年2期
关键词:陈独秀

文◎杨世元

字里红潮
——读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

文◎杨世元

雷霆之笔 隐于荒村

1942年5月13日上午,梅雨淅沥,气压低沉。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鹤山坪石墙院中,已经在病榻上绵缠了两天的陈独秀,还是挣扎着起了床,强打精神坐到了书案前。桌上摊放着最后整补中的书稿《小学识字教本》,这部书的出版拖宕得太久,必须抓紧完成它。陈独秀濡墨后挥毫写下:抛。“抛”是书稿下篇的第243字,按照体例,本该就这个今体字的字根、衍令,以及孳乳繁生的形、音、义诸要素加以诠释。不知是病中头晕抑或心绪纷复,从来文思如涌的陈独秀,写罢“抛”后竟在案前兀坐良久……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有诸多建树的文史学家。20世纪初,他引来了西方的民权典籍,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不遗余力地鼓吹推倒清廷。“五四”运动中,他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向黑暗和愚昧宣战,向专制制度宣战,是世所公认的新文化运动“总司令”。在新文化革命走向纵深中,他又请来了马克思主义圣火,以科学社会主义之光照亮中国,和李大钊一道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从党的“一大”起连续五届当选为总书记。在时代的风起云涌中,毛泽东就说过:“对我影响大的莫过于陈独秀。”陈独秀的雄文激励了无数英豪,启迪了万千青年,在国共合作、工农奋起的时代潮中,爆发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第一次国内大革命。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等原因,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陈独秀不仅身陷国民党牢狱,还在缺乏辩护下受到党内处分。由于国内外、党内外发生了诸多折波逆流般的变化,陈独秀出狱后竟落于“两间余一卒”的奇特处境。从来龙骧虎视、云行雨施的革命者,龙行大野却困于荒村,雷霆之笔只能剖文凿字。《小学识字教本》就是伴同他走过坎坷晚年的最后著述。

身陷囹圄 不移“五四”使命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最初是匿居上海,用种种化名著文作战,但反革命屠刀血雨腥风般扑来,1927年6月陈延年在上海被捕,当敌人弄清了他是陈独秀长子和中共中央委员之后,竟残暴地将年仅29岁的他用乱刀砍死。1928年2月,陈乔年又因叛徒告密陷狱,6月被杀害于枫林桥刑场,年仅24岁。女儿玉莹(筱秀)从安徽老家赶到上海料理后事,目睹兄弟惨状,悲恸集心而殁,年28岁。鲁迅有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虎爱于菟(虎的别称),叱咤风云者也有人间心情,一连丧失三个子女,能不伤心摧肝!但当同志们去陈独秀隐蔽处慰问,发现他目光炯炯,一点也不迷茫。他回避不谈家事,而是拿出一份在丧子期间写的《中国拼音文字草案》,一一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作垂询:同一个字,在北方如何读,在江浙、两广和湖湘川黔之地又如何读?斯时斯文,谁解得其中味啊!

◎《小学识字教本》油印本封面,书名六字摹自陈独秀手稿

◎《小学识字教本》油印本书影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干犯天条造福于人类的窃火者和播火者,于是遭到天庭惩罚,被捆锁在高山之巅,任由兀鹰去啄食他的心肝。陈独秀就是革命的普罗米修斯。20世纪初,留日学生中发生了“快剪刀除辫”的事,即邹容抱住清廷留学生监督姚昱的脑袋,陈独秀动的剪刀,然后把这条发辫挑在竿上,作为奴隶性标志物悬出示众。他们遭开除后回国鼓吹革命,邹容写《革命军》,陈独秀办《俗话报》,他认为要当革命军马前卒就得以白话警醒群众,而僵化、贵族化了的古文则应视同发辫,当以革命的快剪併以除之。“五四”时期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真是光焰四射,天下风从。鲁迅、胡适、钱玄同、赵元任等语文改革的先驱者,都同声斥责繁难化了的汉字,蔽锢性灵的古文,是中华文化肌体中的结核。为了疗疾,陈独秀提出了简化汉字,推广国语和试行汉字拼音的多种方案,只是那时他处在帅位,着力抓纲,尚无余力投注于具体的事上。进党后,尽管他知道李大钊、瞿秋白、吴玉章等同志都很关心文字改革,其时正在革命,北伐战争接踵而来,这个事项也就提不上日程。

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复理旧课,研制拼音文字方案,绝非是找精神逋逃薮。他是情系于民,战略上从长远想,未来社会主人要成为文化主人,必须用多种手段摆脱愚盲。要识他的忧乐先后之情,请读读这时他编辑的《革命文学史》卷首献诗吧——

是太平洋的急潮怒号,

是喜马拉雅山的山鬼狂啸;

美丽的呀,美满的人间,

已经变成了苦闷的囚牢;

我的灵魂飞上了九霄,

俯瞰人间的群众颠沛如涛;

宛如被射了双翼的群雁,

垂死的哀鸣,血泪滔滔……

这也是因己及人的长歌当哭啊!

“九一八”事件后,陈独秀因是中共领袖和抗议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入狱,被判了13年徒刑。铁窗在前,镣铐在身,狱外文网又那么严密,陈独秀只有收敛风云之笔,转而谈易析文,继拼音文字的研究后,再以己饥己溺之心,帮助平民百姓开出条易于识字的门径。这样游弋、霰弹般地谈文,会不会忽于宏观,和民间疾苦、现实斗争日渐疏离?具真佛性者能于一粒芥子识须弥世界。为马克思主义所武装的陈独秀,也就能结合中国历史,通过甲骨文、钟鼎文,隶篆楷草之变,从我们先人所经历的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中,去认识汉文字的创造及其发展,并揭示其演进规律。同时也论证了文字发展史是社会发展史的组成部分,宣扬了唯物史观。当陈独秀的《实庵字说》等著述得以在《东方杂志》上刊布时,语言学界的专家们看到了陈独秀深厚的学养,别开生面,启人深思。革命者则能从寓义于文中感受到时代脉动,感悟到历史兴替。和1927年的拼音方案一样,他的字谈是在为人民请命,为扫盲清道,为“引龙出水”布风云。

这位“五四”主帅在单兵作战中就是这样的披铠上阵,他谈的每个字都是甲胄上的铁片;他就是在这样的掘壕作战中,继续着“五四”使命,开启民智,捍卫民权。

村居析字 执持浩然之气

“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独秀也得以在南京出狱。这位“五四”运动的先驱,在神圣而正义的民族战争中本该挥戈驱寇,笔扫千军;本可登高一呼,引领群伦,无奈他刚烈凌厉的龙性和抗日阵线中某些复杂微妙的政治博奕相枘凿,以至到武汉、到重庆都时地不宜。作为爱国主义者的他誓要“我以我血荐轩辕”,却又老是“寄意寒星荃不察”,颠厥侘傺,走到江津后困于荒村,长时间悄然隐匿了。尽管如此,仍不能真正远离纷繁世务。

国民党方面,陈独秀出狱后,蒋介石先后派了朱家骅和胡适去看他,许以高官厚禄,极尽笼络能事。陈独秀的回答斩钉截铁,他对胡适说:“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现在大敌当前,国共二次合作,既然国家需要合作抗日,我不反对他就是了。”

共产党方面,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延安成为众星拱斗般的抗日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也曾通过多种途径争取陈独秀回到党内,去延安。但因大革命失败,陈独秀作为党的总书记是需要问责的,陈独秀倒也并不回避,愿意实事求事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教训,以利再战。但对来自共产国际方面的诿过性指责,陈独秀绝不“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而是本着党内准则,坚持民主,认为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问题也认识有偏,指导有误,应该总结得失并承担相应责任,如此才能真正有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20世纪30年代正是联共党整肃反对派、大树斯大林权威的时候,在莫斯科奉泽教条为圭臬的王明等人,就认为陈独秀大逆不道。当王明和康生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和副团长的身份回到延安,便祭起“尚方宝剑”作法,诬蔑陈独秀是汉奸、日本间谍。不需要任何证据的倒白为黑,指忠为奸,不仅党内骇异,国统区的正直文化人也群起抗议。但当时的联共党就是这样章法,不允许党内同志持不同意见,若有就打成为反对派或人民敌人。王明固此在1937年12月政治局会上横蛮地说:“陈独秀即使不是日本间谍,也应该说成是日本间谍!”于是道路途绝,陈独秀只能北望,去不成延安了。

横逆频来,时蹇命舛又怎么样?他可以学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不伦隐逸诗人,也不学屈原怀愤投江,而是“一瓶一钵蜀西行”,走到一个僻村驻足下来。在江津鹤山坪,他乱离中的妻室潘兰珍(原是在南京狱中就照应他的一位上海女工)可以垦点山土,种些园蔬;他则重理砚田,续写字源。他的老朋友朱蕴山很不理解,“掀起红楼百丈潮,当年意气怒冲霄”的擎旗之人,何至如此“暮年萧瑟”?其实并不难解,陈独秀自道:“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表达出一种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浩然气节。

“干戈今满地,何处着孤身?”像陈独秀那样远离尘嚣,村居析字,好像也并不能得到宽余。他这个课题是蔡元培当中央研究院院长时就定下的,蔡元培逝世后转至国立编译馆立项,作为学术研究拨款资助。编译馆又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属管,部长陈立夫自命通儒,倡导读经,他认为陈独秀的著述弘儒,要了书稿去作审读,还以部函去信:“大著斟酌古今诸家学说,煞费苦心,意多精辟,自宜付梓。”但又认为《小学识字教本》书名不好,应该改得更像学术专著。但陈独秀对这位部长的“高见”却是采“竖子不足以谋”的态度,因为要便于群众识字,就得为从事扫盲教育的人提供教辅材料;再说“小学”是和经论那样的显学相对而言,从来是指音韵训读、说文考据之学,陈立夫以“小学”之名不足取,适足见其浅陋。至于著者本意在写一册以民为本的语文发展史,更是毋须向部座言宣。陈独秀回答很是简截:“一个字不改。”部长受了拂忤,出书的事也就搁置下了。

僻居在鹤山坪的陈独秀绝非闲云野鹤,蒋介石对于蛰龙在渊很不放心,于是有了两个特殊政要易服来访,一是军统局长戴笠,一是拥兵包围陕北的胡宗南。他们提了果酒上门,自称是代表蒋校长来作问候,并就时下国是求“鹤山对”。真要问政何须烦特务头子?对这样的魔头上门,陈独秀就以隐居山村,并不与闻政事送客,只嘱请转告蒋“好自为之”。狐狸即使笑脸入村也会留下极大骚气,这个远郊县份扰攘不安了。不久,石墙院便出了蹊跷盗案。行窃者偷了陈独秀衣物,还翻动了他的文箧,拿走了部分手稿,主要是《小学识字教本》下篇部分。这毛贼是何所为而来?何所得而去呢?后来警方说破了案,把所偷衣物退还了,手稿却没有还,说鼠窃狗盗者认为没有价值,烧了,抛了!

皓首穷经 留下未竟之作

老农常说,不能因土狗(蝼蛄)叫就不播种,不能因蚊虫叮就不耕田,乡居的陈独秀更是这样。他重整笔砚,力争把狗啃鼠耗了的书稿尽快补写完。他对潘兰珍说:“教育部那一千元搁着莫用。”小潘问:“生病请医也不用吗?”老人绝决地说:“饿死不用。”他可不愿这笔钱成为妨碍写作意志的阿堵物。他为《向导》写杂文时署名“寸铁”,也就想给他教本中的每个字再注入含铁量。“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号召“打倒孔家店”,病穷时候的陈独秀也不会因稻梁谋而成求田问舍之徒。5月13日上午写了“抛”,他就为这“道可道,非常道”的字释而多费些心思了。

沉吟中,柴门犬吠,启户一看,来的是包惠僧。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正是他派包惠僧到上海赴会的。最难风雨故人来。陈独秀赶紧叫潘兰珍沽酒割肉,他要和远客作畅怀之谈。那天的话题会是什么呢?从陈独秀最后传世的文章和书信可以推断,他们一定会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和战后时局的“立”与“抛”。他断定同盟国阵线一定会战胜搞法西斯独裁的轴心国家,因为同盟国家高举了民主旗帜,符合时代潮流。民主是“每个时代被压迫的大众反抗少数特权阶层的旗帜,并非仅仅是某一特殊时代历史现象”。这一潮流的战后推展,一定还会浩浩荡荡,战胜各种专制独裁制度,改变世界格局,实现“无产阶级民主制以至全民民主制”。

陈独秀的宿疾是心脏病,医生早就叮嘱了:这样严重的患者必须静养,避免劳累和亢奋。但陈独秀的使命感和工作积习,却是一天不能闲在,时局的危艰,总是使他心潮逐浪,热血内涌。这天和包惠僧畅叙,心情昂奋,送客后就倒床了。在荒村,潘兰珍对老先生发病多是作穷对付,比如民间说用玉米缨熬水可治高血压,用蚕豆花熬水可治耳鸣,她就采了些包谷须和胡豆花晾着,以备不时之需。5月的蚕豆花在植株上都萎败了,又在梅雨天荫干,能不生霉!反正试服了这样偏剂那样单方,陈独秀病情加重,昏迷中再请来医生急救,已是束手无策。到5月27日魂归鹤山,从此天风呼不起了!

治丧中,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王星拱、台静农、魏建功等人很重视《小学识字教本》这份遗稿,读到这绝笔之“抛”,无不神情肃然,觉得这既是语谶,又是启示,留有许多有余不尽……战时艰难条件下无法出书,大家就根据手泽刻蜡,印了50油印本分赠友好,相信有着优良基因的思想种籽不会久没土中,一当气候得宜,必会传诸其人,重放奇葩。

九转功成 黄钟大吕之声重震

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独秀泉下有知,一定会“泪飞化作倾盆雨”。他最后留世的字是“抛”,若以社会总是在弃旧图新中得发展的意思入词,是可以写成“时光容易把人抛。倒了旧朝,迎来今朝”的吧。今朝是人民世纪,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五四”运动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成为了显学。汉语言文字也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大门类,汉字简化,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还作为法令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扫盲和教育普及的热潮。陈独秀泉下有知,也会有求仁得仁的欣慰吧。

在从事音韵训诂研究的学人中,对陈氏字说一直有私淑性地薪火相传。1946年的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的严学宭教授,就从由四川调来的王星拱校长处,得见了《小学识字教本》油印稿。纸质虽劣却内藏珠玉,著者“採赜洞微,方法新颖,且有实用价值”,“击节讽诵,爱不忍释,当即抄存一份。”解放后,由于陈独秀尚是争议性人物,意识形态领域又运动不断,学术问题动辄会推演到政治上去,抄本也就轻易不敢示人。“文化大革命”狂飚一起,抛屋拔木,大学尤其是肆暴区,幸亏严教授早嘱妻子作了转移,这才幸免劫火,使抄本像泥中莲子般被保留下来。“四人帮”倒台,大地重光,大学重办,社会科学界也在正本清源中,努力使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严教授觉得秘本可以重见天日了,在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的刘志成适才得以从严教授处得见一册已经泛黄的横格笔记本——《小学识字教本》的录副劫存。空谷足音,跫然心喜,得知书稿经历,更是感佩不已:著者5年坐牢,5年逃难。坐牢时铁窗紧锁,文网严密,他禀持着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凭靠长年学养,孜孜矻矻地根据汉语的书面文献和现行的活语言资料,探讨语词历史演变;又根据字形分化、词义发展和语言文字进化规律,揭示了语词之间的渊源关系,目的在写出一本采诸于民、还诸于民的“新论文”。出狱后,随着乱离人群向西南转徙,日机轰炸,特务盯梢,再加上背负着反对派之嫌,为党内一些人所不待见,处境更是艰难。但他不管环境多么困蹙,生活多么清苦,总是不离不弃,一字复一字,坚持完善这一著述。照乎此,这部书稿就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了。刘志成穷半年之功进行整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也于1982年计划出书,但由于学术、经济之外的某些原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拖了几个春秋书都出不来。1985年,刘志成到四川师范大学任教,书稿转到了巴蜀书社。成都是文翁石宝之地,江津是陈独秀绝笔客死之乡,巴蜀书社也就下大决心要给予出版,为郑重计,到处寻觅当年的油印稿。由于两岸睽隔,不知这部书稿竟已在台湾两度问世。原来曾在编译馆预其事的有梁实秋教授,因此台湾馆藏中不仅有油印本,还有陈独秀的70多封信。梁认为陈著“实在写得好,观点原于唯物论,精详、通达,是生平杰作,最能展示他的旧学根底”。先是重描后印作纪念本赠人,后隐去著者名讳,删去自述,改名《文字新诠》,于1971年由台湾语文研究中心出版。蜀中不知这海外遗珠已在台湾学界闪光,犹在掘地探宝般地苦苦寻觅,幸而探骊得珠,终于从广西大学沙少海教授处找着了油印本,于是书社请刘志成教授再作校勘,又请书法家张勉之工楷录正,于1995年5月影印出版。此时,离著者辞世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拨乱反正中,多年以路线斗争为纲的谈史学科也得到纠正,史实在逐步地还其本真。成渝两地的党史工作者就对陈独家客死江津一直关心,还想追踪足迹,探寻这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陈独秀最后留世之字是“抛”,就很启人玄想。以管窥豹,只见一斑,全豹是怎样的呢?可惜川版书印数太少,党史界学人想搜寻时已很难买到。

◎陈独秀手书联语: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书犹如此,墓复何堪。陈独秀身后萧条,他的棺木和墓穴地,都是尊重文化前贤的江津名绅邓蟾秋捐赠的。墓碑上仅一行字:“独秀陈先生之墓(1879-1942)”,素面朝天。1947年,他的幼子陈松年移柩回皖,在老家以子女名义泣立的墓,墓碑上也只一行:“先考陈公仲甫之墓”,连独秀之名都给讳了。韬晦如此,文革中还是在劫难逃,墓地被毁,碑石砸碎乱抛。尽管一时黄钟毁弃,瓦缶雷鸣,一当时代拨乱反正,无论是“五四”运动史、新民主主义史还是中共党史,都绕不开陈独秀名字,人们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重又听到了他那震古烁今的黄钟大吕之声。陈独秀的遗属要求复墓,安徽地方政府把申请报上去,很快就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批示,认为陈独秀墓应该由政府拨款营建并给予保护。根据这样的精神,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也于1989年将陈独秀墓复原,虽仍然是一行字之碑,也可让凭吊者睹物思人,而不至徘徊无地了。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对中国文字音韵之学有着很深造诣并有多种著述传世的国学学者。他的学术生涯始于研究“小学”(即文字音韵之学),又以殚精竭虑著述《小学识字教本》未竟而终。本文作者于“五四”运动90周年、陈独秀逝世130周年之际,从巴蜀书社库存中乞得这本陈独秀晚年倾主要精力、历经数载、最见功力的绝笔之作,如深海中探得一枚砗磲大海螺般,喜不自禁——开卷阅读,能见字蕴珠光;阖卷聆听,如闻血涌红潮。

【责任编辑/杨山山】

猜你喜欢

陈独秀
蔡元培冒雪三请陈独秀
陈独秀的三位夫人
蔡元培请陈独秀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陈独秀艰难岁月里的忘年交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为何玩失踪
删掉淫秽之处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