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丝教学当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1-01-07张建庄张葵葵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葫芦丝考级乐器

张建庄, 张葵葵

(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表演系,湖南长沙410004)

葫芦丝是傣族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傣族宝贵的音乐文化的遗产与结晶。傣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学习傣族的音乐文化,就是为了弘扬民族音乐,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壮大民族的灵魂。虽然这门乐器历史悠久,但是在音准、音色、音域以及附管等方面的突破,还不到二十年。由于它的音色圆润、柔和、甜美,加之价格低廉又便于携带,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听众,而且还吸引着一大批的不同年龄与性别的学习者。现在葫芦丝音乐的创作元素与题材几乎遍及各个民族,这更加加快了它的传播速度与范围。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将这门乐器引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这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用乐器来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门乐器毕竟是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笔者在近些年来的葫芦丝教学中发现,还有下列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对葫芦丝的学习与教学带来较大的影响。

一、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

1.音域介绍不统一

2.气息运用观念有误

3.演奏技巧标记符号零乱、技巧称呼有误

由于民族音乐地域性强,派别多。造成了演奏符号也出现了多样性。如打音技巧,在众多的民族吹奏乐的竹笛与唢呐教材上都采用了一个提手旁“キ”作为打音标记,但有些教材上用“丁”字表示打音技巧符号。[1](P11)又如指震音称呼很零乱,有指扇音、指颤音、虚指扇音、虚指颤音、隔孔打音、隔孔颤音等。笔者认为,在以上眼花缭乱的称呼中,有知识错误的就是隔孔打音。[3](P47)因打音通常是快速的打一下。难道指震音是隔孔打一下吗?我觉得用“隔孔颤音”比较现实。因颤音的技巧,也跟指震音一样,可先平后颤、也可先颤后平。结束音都落在主音上。

(二)内容不完整

1.练习曲不配套

②忽略了“4”音练习曲[1]

“4”音指法若单从指法这个角度来讲,也是葫芦丝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因4音是叉口指法,比其他指法难以掌握得多。在以前的葫芦丝独奏曲里面。“4”音很少出现,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这门乐器在制作方面的影响。绝大部分葫芦丝“4”音很难听且音量较小、音准差。二是受民族调式的影响。而现在随着葫芦丝制作的进步。有些私人作坊生产的葫芦丝“4”音的音准大有进展。随着音乐观念的更新,辛勤劳动的作曲家所创作的葫芦丝旋律里面不但有“4”音,还渗透了较多的变化音。如:《傣乡情歌》、《雪莲花开》、《烟盒舞》、《即兴曲》等旋律中都有“#4”。现在葫芦丝音乐的题材已涉及到全国的几十个民族,作品的体裁也在日益丰富。所以现在的教材要适当地增加一些“4”音练习曲,要与时俱进,不然的话会给今后的演奏带来不便。

2.缺乏综合性艺术表演知识

增加这部分内容,主要就是提高学习者的审美的修养,丰富情感,培养学习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根据各人的情感体验用乐器创造性地表现音乐。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与想像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也张扬了学习者的个性,激发他们的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培养了学习者的舞台的风度与表演经验。教材中可适当地增加以下一些内容:如上、下场的礼节、根据乐器音量的大小调节与麦克风的距离、演奏抒情与欢快的旋律时肢体语言如何配合以及面目表情等方面的知识。

3.缺乏了葫芦丝的选购与保养常识

葫芦丝的选购与保养常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前面讲到了选购葫芦丝,最好是请老师选购,但对于那些自娱自乐的人群来讲,教材必须要有葫芦丝的选购与保养常识。据笔者调查,只有十分之一的教材有这方面的内容,但内容还不太完整。如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域内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在春与夏之交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空气中的湿度大,每次练习后怎么处理,在湿润地区怎样预防葫芦里长虫子,长了虫子又怎么处理,吹奏的卫生常识等等。

4.旋律的版本复杂多样

因民族音乐绝大部分来自当地民间的人类生产活动与社会生活中,经过当地人们多年的二度创作的演唱与演奏。在旋律的某些地方进行了加工或处理。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曲多样性。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如在《竹楼情歌》的引子部分的第一乐句后面增加了第二乐句以后,旋律的美感与流畅性就好多了。[5](P127)但笔者认为,某些曲子在记谱与旋律表达的情感悬殊较大。如《瑶族舞曲》在李春华老师教材的记谱里,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断音演奏。[3](P70)而在李贵中老师的教材里,[5](P97)该曲的第一部分用中速的连音演奏(体现抒情),第二部分基本上运用单吐与双吐的断音演奏(体现欢快),而第三部分又运用了连音演奏,基本上是第一部分的重复再现。笔者认为,李贵中老师的教材中的记谱是规范的,在音乐表现上既有抒情,又有欢快。又适合一度创作的本意。若全按断音演奏。不仅太平淡,而且也不符合一度创作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更不符合舞曲表现的一般规律。

另外,曲调版本的不一样,还体现在旋律的节拍与曲作者的署名问题。如《情深意长》在李春华老师的教材中为9/8与6/8的复拍子,[3](P73)而在李贵中老师的北京燕山版社的版本是3/4拍。[4](P68)又如《甜蜜蜜》这首曲子,在李春华老师的教材中署名为印度民歌,刘思军改编。[3](P72)而在李贵中老师的教材中署名为佚名曲,[4](P56)这些看起来都是些小问题。但笔者认为,这不仅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更重要是在教学中误导了学生。若学生参加某种比赛,要回答音乐常识题:《甜蜜蜜》的曲作者是谁?学生怎么回答呢?

二、乐器质量低劣造成学习的一大障碍

三、考试级别不统一,衡量技能标准复杂

现在社会上各音乐机构与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音乐考级与比赛,对学校的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各种考试机构繁多,加之各考级机构对考级级别的标准不统一,因而在给各个考试曲目定级别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芦萧情》有的考级机构定为六级,[2](P99)有的考级机构定为八级;[5](P154)《小卜少》有的考级机构定为五级,[1](P56)有的考级机构定为八级;[2](P113)《梦回》有的考级机构定为八级,[5](P146)有的考级机构定为十级[1](P158)等等。同样的版本,级别相差如此之大。这很明显就造成了考级中的混乱局面,使考生与家长对音乐表现的各种考级产生一些不良的看法与误解。

四、缺乏高质量的伴奏光碟

目前在葫芦丝的教学中,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伴奏光碟缺乏。作为教师很想让自己的学生,通过舞台来锻炼学生们的胆量与台风。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与自信心。但绝大部分旋律没有伴奏带,有伴奏带的曲调调性又不一样。只好到舞台上去干吹,干吹就没有演奏效果,就拿不到相应的奖项,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葫芦丝教学如果没有规范与完整的教材,没有高质量的乐器,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器乐爱好者的学习质量,而且还会误导学生。作为国家的最高文化领导机构的文化部要召集有关专家。规范以上提到的教材中的不足,统一考级曲目标准,制作高质量的伴奏光碟。并协助轻工业部把好葫芦丝制作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使葫芦丝教学陆续走上正轨,才能使这门乐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的大家庭。

[1]谭军,刘含柱等,葫芦丝巴乌考级通用教程[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杨兆华.葫芦丝巴乌演奏与考级指南[C].北京: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2005.

[3]李春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李贵中.葫芦丝巴乌教程[C].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5]李贵中.葫芦丝巴乌演奏教程[C].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葫芦丝考级乐器
学乐器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乐器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我迷上了葫芦丝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