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西南花瑶婚俗音乐文化——以湘西南虎形山崇木凼村花瑶为例
2011-01-07张琼
张 琼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系,湖南长沙410002)
关于民俗仪式音乐的研究是近年来颇受民族音乐学者们关注的方向。曹本治在对与仪式音乐研究的模式上曾提出“要了解仪式音乐,必须从它所处的信仰认知及模式及仪式体现行为的整体环境和意义中着手。这种对信仰、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声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思维,应该是研究仪式音乐的主导理论结构模式”[1](P14)本文试图以花瑶一个村寨——崇木凼村一对花瑶新人的婚庆仪式,来窥见花瑶民间礼俗仪式音乐生存的某些境况。
一、人文背景
1.地理环境与村落组织
湖南的花瑶主要分布在隆回县虎形山乡及与县境相毗邻的怀化溆浦交界的雪峰山一带,虎形山瑶族乡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的东北边。全乡总面积9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 310米,年平均气温11℃。花瑶人居住的是高寒的山地。人们以田耕狩猎的生产方式为主,主要的粮食为水稻、马铃薯、玉米,该地区还种植金银花、天麻、杜仲、黄柏等中药材,由于品质上乘,用于出口和外销,是当地农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
崇木凼村位于虎形山瑶族乡东南部,全村7个村村民小组,237户,833人,其中瑶族占人口的83%。由于自然、历史方面的原因,该村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基础设施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2002年人平纯收入480元,人均产粮不足100公斤。贫困人口比重占85%。
2.婚俗及相关背景
花瑶的婚姻形式是一夫一妻制,从其发展演变的历史上看,与我国其他民族的风俗有着共同的规律,也是经由母权制社会过渡到父权制社会的历史过程中,从杂婚过渡到个体婚,先后经历了群婚、族外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婚姻。“当一种婚姻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仪式制度的变革而消失后,相关的婚姻习俗却可能延续传承,或以某种变形的形式保存下来。”[2](P85)从花瑶的婚俗中,可以窥见原始婚俗的一些痕迹。
花瑶至今还保持着一种“抢婚”的习俗。“抢婚”,是母系时代部落先民在族外婚姻制度下,施行的一种通过抢劫妇女而缔结的婚姻关系,一个氏族的男子,必须在另一个氏族中抢劫一个女子,方能成婚,这往往需要诉诸武力,甚至为此流血牺牲。这一古老的婚俗虽已消失,但在近代的花瑶婚俗中仍有一些原始的印记。男女青年通过对歌互生爱慕之情,男子就托人向心仪的姑娘试探,一般是在花瑶人赶集或传统节日里,由媒人通知男女双方前来。媒人暗示女子对小伙子是否中意,如果姑娘点头,男子若同意,就会示意同来的几个朋友,一拥而上,将其“抢”回家,之后媒人再去女方家告之其父母,说“你女儿要到别人家住一段时间”,以后再去女方家议婚,当地人称“讨亲”。但这个风俗,自90年代以后已看不到了。
二、婚礼议程与音乐
1.婚礼的议程
花瑶崇尚婚姻自由,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再征父母的同意,然后再按婚姻的程序议婚、订婚。为:(1)提亲:当男方家长看中某个姑娘、或经亲友介绍认可、或由男子相恋后得到家里同意,男方家长即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家长同意,就会定下婚仪的日子 (2)迎亲:结婚的前一夜,新娘要住到男方家里去,到了举行婚礼的这天,再随迎亲的队伍过来。(3)喝“拦门酒”(4)藏“花贝包”(5)中午的婚宴(6)发亲 (7)送亲及喝“拦门酒”(8)跨火塘:到男方家门前的禾坪里,新娘要从一堆火上跨过去,以驱邪,消除霉运,方能进屋。(9)男方家的夜晚:到男方家后,男方大宴宾客 (一般要吃喝三天,女方家来的客人才回去),晚上多不睡觉,对歌饮酒,通宵达旦。一些未婚男女青年,常于此时对歌传情,寻觅意中人。火堂屋里,人们围着篝火,玩游戏,对情歌,一些妇女专寻坐在火边的男子对歌,若对不上来,则用屁股重重地往他腿上坐下去。新娘这一夜不能入洞房,而是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捱过寨子这欢腾、喧闹、多情的夜晚。
2.仪式中的音乐
花瑶的婚庆仪式中的音乐以歌唱为主,很少有锣鼓乐、吹管乐。花瑶人称唱歌为唱“sai”①,“sai”有多种类型,如情歌、古歌、拦门歌。
古歌是花瑶流传久远瑶语歌曲,一般是在婚庆仪式中喝“拦门酒”时唱的歌。拦门是瑶族许多支系都有的风俗,拦门时要喝拦门酒,唱拦门歌。婚礼中的拦门有一定的讲究,男方去迎娶新娘时,由女方家设置“拦门酒”,一般要摆两次以上“拦门酒”,女方才让男方家的媒人进来。拦门时,女方在家门前的路上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放两张碗,里面盛有酒菜,双方家人各派一名代表来对唱。女方家的代表与媒公②对唱时,一边用筷子夹菜塞入媒人的嘴里,歌词多为祝福新人吉祥,赞美对方的话,这时若媒公接不上来,就会被罚酒,一般有两次拦门,一次是在槽屋门口的槽门酒,一次是在堂屋门前的拦门酒,两个仪式的程序基本相同,也是敬菜敬酒、对歌。只有在“拦门”的仪式完成之后,新郎、新娘和客人们才能踏进新娘娘家的门槛。听老人们说,过去在花瑶婚礼中有五道拦门酒,要对唱五次拦门歌,程序要更复杂。到了送亲时,新郎将新娘接进自己家门之前,新娘家的人又会摆几道拦门酒,对唱古歌,阻止新郎将新娘接进男方家,其歌词大意为:
在路口拦门唱:(男)我家就在这里,
(女)你这个地方不是两口子所在热闹的地方,还请媒人另外接一个地方。
大路口拦门唱:(男)这个地方是我们五百年前同渊源,热闹的地方。
(女)这还不行,我们住的地方还有更好的没找到。
大禾堂拦门唱: (女)你这个地方好是好,也还热闹,可还不是两个人真正同渊源的地方。
大门口拦门唱:(男)现在基本可以了,也热闹,我们就成家吧。
(女)要成家也行,可还不是更好的地方。
堂屋门口拦门唱:(女)这还不是更好的地方,还有最好的地方没找到。
洞房门口拦门唱: (女)女儿年小不懂事,希望你们(男方父母)耐心教育,她不知道收拾持家,要教导,喊她起床为父母做茶饭。
三、仪式过程
2005年农历正月初八 (2月16日),笔者在虎形山崇木凼村沈霞妹 (20岁)家参加了她的婚礼,见证了从早晨迎亲到发亲的这一婚庆仪式的全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笔者使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中的民间评价和分析评价这一学术概念对仪式中的音乐现象进行描述,即“局内人与局外人”(insiders and outsiders)[3](P42)的两种基本立场来看问题。民间评价是局内人以自身当事人的观点来阐述对文化的看法;分析评价是研究者以理性而客观的局外人的广大分析问题,这两种观点通常会存在一些差别;还采用了双窗口的记录方法,对具体音乐事项进行个案的阐述,探究花瑶人的仪式行为与仪式音乐 (音声)相互间的趋同与互动。
观 察反 映凌晨4:00——沈霞妹家已开始准备,我们是到得最早的客人。此时的天还没亮,黑蒙蒙的看不清,沈霞妹家里的人都已起床准备,女眷们忙活着收拾屋子,给来客斟茶。我想问问新娘的情况,随行来的沈诗凡小声告诉我,新娘昨天已去了男方家,今天随迎亲的人一块过来,看来,这一习俗与汉族真是大相径庭。6:00——迎亲的队伍到离寨子4华里的大马路上。两家相距20里路,他们大多走路过来,另外带来的装有彩礼的卡车随后到。7:00——拦门酒,在离沈家约 10米处,摆上桌子,上摆四只空碗和几碟以肥肉为主的下酒菜。沈霞妹的婶婶与男方家来的媒公对唱瑶歌,并给媒公敬酒。时间持续20多分钟。女方的婶婶年纪在40岁左右,她每唱完一段就用筷子夹菜给媒公,她唱的时间较长,音调没有较多的变化,只是歌词不一样,能够不加思索且流畅地唱这么久,确实让人叹服。媒公比较年轻,约30多岁的样子。相比之下,倒显得有些拘谨,整个过程只是点头,喝酒,口里说一些感谢的话,并没有唱。笔者了解到,唱古歌,本应两个人的配合,按花瑶的习俗,男方派来媒公,往往是一些能说会道、知识广博、受人敬重的人,拦门唱歌,实际上是双方一场智力的较量,因为当地人认为,在婚礼中瑶歌唱得好,对新人来说更吉利。这位媒公的年龄只有30多岁,而据笔者的调查在崇木凼会唱古歌的人,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下,估计他是不会唱这类瑶歌吧!7:45——堂屋门口的拦门酒,这次唱歌的人是新娘的父亲。时间持续了15分钟。两道拦门仪式程序基本相同,但唱歌的人有变化,歌唱的形式也不一样。前一次,女方的婶婶以唱为主,而这一次,女方的父亲以说为主。这两个环节,男方家的媒公始终没有开口唱,这真是一个遗憾!
四、结语
本文记述了花瑶21世纪初期崇木凼村一对新人婚庆仪式中音乐现象,着重呈现了仪式的行为、仪式中的音乐这两个内容。仪式行为的意义是多重的,既有对新人婚姻幸福的期盼,又有娱乐亲友的功用。而音乐在花瑶的生活环境里,占据了重要的内容,对花瑶人来说,唱歌是多么平常而普遍的事情,它不仅是宣泄自我情感,还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甚至承载着教育与教化的功用。这些传统民俗仪式中表现出来的民歌文化是花瑶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它滋养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是花瑶人生存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1]曹本冶主编.仪式音乐的研究:理论概念与方法.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 [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崔玲玲.青海台吉乃尔蒙古人人生礼仪及其音乐研究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扬民康.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 [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注释:
①“sai”是当地的土话,即“歌”的意思,主要指情歌和古歌。
②花瑶的媒人均由男性担任。
③都为花瑶的一些游戏,“打滔”是男女互相用屁股在对方大腿上坐下去,又起来;“撞油”是众人将媒人抬起来往上抛,再落下,如此反复;“挤板凳”是在一根长板凳上分成平均的两组人以相反的方向,背对着坐下相互使劲,哪方被先挤下板凳,哪方即认输,类似“拔河”的比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