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1-06鲁明威

财经理论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经济

鲁明威

(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鲁明威

(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2005年7月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一直处在对外升值的通道中。截止2010年7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约22.05%。但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内按购买力计算的对内价值趋于下降,表现为国内资产价格大幅上升,消费品价格指数(CPI)一路上扬,人民币“外升内贬”的走势日益明显。本文在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共存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浮动汇率制度

一、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基本情况

一国货币的价值包括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其中对内价值由商品价格即国内物价来反映,对外价值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鉴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美元在国际市场标价和外汇储备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权重较大,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作为人民币对外价值的代表。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人民币在升值的外在压力下,其对美元月平均增速高达0.36%。与此同时,国内CPI单月环比增速从1.3%上升至3.7%。人民币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现象(表1)。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胀率与汇率的变动方向互逆的,即通胀率上升,本币汇率就会下降。反之,通胀率下降,本币汇率就会上升。这是因为,国内需求扩张是引起通胀的成因,而需求扩张除了引发通胀,还会因为国内供给不足而引起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导致贸易逆差,相应引起本币贬值。但是在今天的中国,通胀率与汇率的关系与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在国内物价水平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人民币也强劲升值。

表1 2004年以来人民币对内外价格的变动情况

二、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不断对外升值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我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也有外来的压力。国际收支超额顺差、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国际政治压力、市场预期及突发事件等都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可见推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是内部与外部兼而有之。从长时间的观察来看,人民币对外升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根本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走势的持续强劲,必然导致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加强了相关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他国更趋于选择人民币作为收款货币,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构成了货币强势的经济基础,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形成了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宏观经济基础。

(二)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

长期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倡导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出口的拉动使我国保持着对发达国家长期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2001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逐渐扩大,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表2)。

表2 2001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差额和外汇储备余额单位:亿美元

持续的双顺差意味着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人民币会升值。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增强,加强了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有助于人民币的升值。

(三)美元在世界范围内贬值加强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单边升值预期

由于美国双赤字居高不下,加上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多次降息,投资者对美元信心持续下降,纷纷抛售美元,从而导致了美元对国际主要币种的全面贬值。美元不断贬值态势加强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单边升值预期。国际套利机制诱使境外投机资金涌入境内,国际资本市场形成了对人民币的超额需求,进而推高外汇储备增量,加剧央行冲销压力,助推了人民币的升值。

(四)全球政治角力要求人民币对外升值

人民币升值本来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但现在它正在被逐渐政治化,它反映了当前复杂微妙的国际关系及中国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背后其实是一场复杂的全球政治角力。为了转移日益尖锐的国内矛盾,美日两国以人民币被低估获取出口的竞争优势为借口,压迫人民币升值。美国想借此遏制中国的出口,改变其持续不断的贸易赤字状态。而日本则想通过压迫人民币升值遏制中国的发展以谋求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保证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三、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实际购买力下降,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部分商品供不应求、原材料成本上升、货币供应投放速度过快、外贸资金流入增加等。但笔者认为,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传导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重要原因。

(一)流动性过剩

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央行强行不让人民币升值,由于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被动大量收购外汇,大量的外汇储备形成了大量的人民币占款,进而增加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由于货币的乘数作用,造成市场流动性增加甚至过剩。而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比,货币供应量相对偏高,流动性过剩凸显。

此外,由于世界几大经济主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范围内的过剩流动性,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推动全球过剩流动性向中国注入。2002年以来,全球GDP的平均增幅为2%-5%,而以美元为代表的全球基础货币的增长率则高达10%-25%。美国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进行美元的超额供给。2008年至2009年,美联储推出第一轮定量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规模合计2.8万亿美元。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QE2),规模为6000亿美元。定量宽松政策的核心是美联储通过购买各类金融资产(国债、机构债、MBS、ABS),向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美元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日本则长时间实行低利率政策,一方面使得日元对其他货币保持弱势以提高其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日元的低利率也推动了日元的利差交易,不断扩大对国际市场金融资产的投资规模,对外提供流动性。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无论何时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长时期的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从而人民币的相对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对内贬值。

(二)资产价格上涨及其联动效应

2011年4月美国《纽约时报》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的消费物价通胀本身应该不是问题,资产价格上涨乃问题之症结。资产与一般的消费品不同,资产有良好的二级市场,诸如股票市场和房产市场,土地更因其供给刚性而日益供不应求。于是,当流动性泛滥时,典型的“货币幻觉”表现在资产市场上。明明是同一股票须用更高价格购买,同一房屋须用更多货币购买,但大多数人不觉得是货币贬值了,而是资产升值使然。在二级市场上,人们以为总会有人用更高的价格来接盘。这种预期促使更多的货币被投入到资产市场上,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造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的价格上升,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最后引起国内各种物品价格全面上涨。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通过联动效应产生了通胀传染,促使实体经济价格的上扬。

四、人民币“外升”、“内贬”共存的根源分析

面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的货币现象,笔者认为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失衡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健全。

(一)经济发展的内外失衡

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低于均衡汇率是推动人民币在过去和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升值态势的根本动力。均衡汇率是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相一致的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汇率的不断趋近是中国经济从不均衡迈向均衡的外部表现。目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是人民币内外价值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其中,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储蓄、消费、投资关系的失衡,外部失衡主要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巨额顺差。这种较严重的内外失衡格局根源于我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表现为投资和出口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作为宏观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在我国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而由此引发的高储蓄又促使了高投资和高出口。除此之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投资结构不合理、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失衡。

(二)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健全

自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不断完善,而且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规律也取代了宏观经济调控,发挥基础的调节作用。相比之下,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化程度远远低于经济市场化。具体表现在:金融基础设施落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创新内力不强、人民币的非自由流动等。尤其是人民币的非自由兑换,主要表现就是资本项目下的非自由兑换和强制结售汇制。由于人民币实施非自由兑换,使得人民币难以反映其真实的估值水平。一方面使得人民币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汇率机制,反映真实的汇率水平;另一方面使得在外部资金不断流入情况下,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会导致外部资金在短期内只进不出,加剧了国内市场流动性泛滥。所以,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人民币内外价值运行趋势在较长时间内发生背离的重要原因。

五、对策研究

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是一种有悖于“一价定律”的现象。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外升内贬”的逆向价值运动显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实上,在2000年以后,人民币被低估的现象就引起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关注,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而引起投机资本的不断涌入,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国际投机资本在中国会获得来自汇率升值和物价上涨的双重收益,对中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严重冲击。同时,人民币的对外升值还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巨额损失、导致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增加就业压力、降低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等。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内外部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外延型、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出口经济,同时带来了资源和原材料的极大的浪费。因此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外出口的依赖,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调动内需,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率,增强经济增长内动力;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向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减轻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中国就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没有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就不能抵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不能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汇率制度改革,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及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非自由兑换,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以下问题: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汇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国家承担全部汇率风险、经济主体外汇风险意识淡薄等。因此,这就对加快我国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提出了要求。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应先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的日波动幅度可以逐渐放宽到上下0.8%到1%的范围,并逐渐过渡到汇率的自由浮动。增加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和灵活性不仅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对外价格合理性,而且也利于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透明度,增加经济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应根据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逐步将强制结售汇制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由国家集中储备外汇向民间分散外汇转变,同时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直至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汇率是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经济杠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对保证中国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稳定有重要意义。实现汇率完全市场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也是我国汇率制度的最佳选择。

(三)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走出人民币升值陷阱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对外升值不可避免,但问题是现在人民币不论在长期还是在中、短期内均是单边升值预期。这一问题的结果便是大量投机资本涌入我国,进一步加剧了外汇市场上超额供给的局面。一方面增大了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因此人民币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双向波动中的动态均衡,并且使其在中、短期内有升有降,打破单边升值走势。由于国际游资大都是短期的,这样可加大国际游资进行单方赌博的风险,从而减少其进入的数量,使人民币减轻升值压力,走出升值陷阱。

[1] 李金龙,李晗.浅析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新货币现象”[J].商业环境,2009,(12).

[2] 许莲凤.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发展研究,2008,(12).

[3] 赵晶晶.人民币“外升内贬”探源[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金言.人民币外升内贬探源与未来汇率走势分析[J].中国城市金融,2008,(9).

[5] 王辰.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分析及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J].商业时代,2009,(12).

[6] 万正晓,吴孔磊.人民币外升内贬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安全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2).

[7] 李婧.人民币汇率制度与人民币国际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2).

[8] 史焕平.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7,(12).

F822

A

1004-5295(2011)02-0048-04

2011-04-06

鲁明威(1986-),男,河南信阳人,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金融与货币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娟]

猜你喜欢

汇率人民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